伞中棒阻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9420发布日期:2020-05-20 00:58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伞中棒阻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伞领域,尤其是一种伞中棒阻挡结构。



背景技术:

在多折伞中,一般都有多根相互套接的伞中棒中棒,为了防止伞中棒之间在伸张时脱节,一般会在内伞中棒和外伞中棒之间设置阻挡结构,但现有伞中棒阻挡结构,由于结构的设计的限制,使用时,时有发生两节伞中棒脱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牢固可靠的伞中棒阻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伞中棒阻挡结构,至少包括一对相互套接的内伞中棒和外伞中棒;在所述内伞中棒的外壁上设有一条与内伞中棒的轴线方向同向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靠近内伞中棒的下端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包括片状的挡片主体,在所述挡片主体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插柱,所述插柱插在所述内伞中棒上的相应插孔内;在所述外伞中棒的内壁上设有铆片,所述铆片包括片状的铆片主体,在所述铆片主体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铆柱,所述铆柱铆在所述外伞中棒的相应铆孔内。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至少两根插柱是两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至少两根铆柱是两根。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插柱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铆柱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内伞中棒和/或所述外伞中棒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规则几何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所述滑槽内靠近内伞中棒的下端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包括片状的挡片主体,在所述挡片主体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插柱,所述插柱插在所述内伞中棒上的相应插孔内;在所述外伞中棒的内壁上设有铆片,所述铆片包括片状的铆片主体,在所述铆片主体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铆柱,所述铆柱铆在所述外伞中棒的相应铆孔内的结构,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挡片和铆片具有更加牢固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和图2揭示的是一种伞中棒阻挡结构,至少包括一对相互套接的内伞中棒1和外伞中棒2;在所述内伞中棒1的外壁上设有一条与内伞中棒1的轴线方向同向的滑槽11,在所述滑槽11内靠近内伞中棒1的下端12设有挡片13,所述挡片13包括片状的挡片主体131,在所述挡片主体131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插柱132,所述插柱132插在所述内伞中棒1上的相应插孔内;在所述外伞中棒2的内壁上设有铆片21,所述铆片21包括片状的铆片主体211,在所述铆片主体211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铆柱212,所述铆柱212铆在所述外伞中棒2的相应铆孔内,开伞时,内伞中棒1向上运动,当内中棒达到预定长度后,内伞中棒1上的挡片主体131会碰到外伞中棒2的铆片主体21,铆片主体21阻挡了内伞中棒1的继续上移,达到防止内伞中棒1与外伞中棒2脱落的目的,当然,对于三折伞或更多折伞,可以在相邻两伞中棒之间加入相同的阻挡结构,这里不再赘述。为了便于铆接,在所述铆柱212的顶端设有凹部212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挡片13采用了多根插柱132的结构,以及铆片21采用了多根铆柱212的结构,这样,使得本实用新型中,挡片13与内伞中棒1之间的连接,以及铆片21与外伞中棒2之间的连接具有更加牢固的优点。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根插柱132是两根,当然也可以是大于两根的结构,一般来讲,插柱132的根数越多,其牢固性更好,但会增加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至少两根铆柱212是两根,当然也可以是大于两根的结构,一般来讲,铆柱212的根数越多,其牢固性更好,但会增加制造成本和铆接难度。

优选的,所述插柱132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所述规则几何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其中以圆形制做最方便。

优选的,所述铆柱212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所述规则几何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其中以圆形制做最方便。

优选的,所述内伞中棒1和/或所述外伞中棒2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所述规则几何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

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伞中棒阻挡结构,至少包括一对相互套接的内伞中棒(1)和外伞中棒(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伞中棒(1)的外壁上设有一条与内伞中棒(1)的轴线方向同向的滑槽(11),在所述滑槽(11)内靠近内伞中棒(1)的下端(12)设有挡片(13),所述挡片(13)包括片状的挡片主体(131),在所述挡片主体(131)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插柱(132),所述插柱(132)插在所述内伞中棒(1)上的相应插孔内;在所述外伞中棒(2)的内壁上设有铆片(21),所述铆片(21)包括片状的铆片主体(211),在所述铆片主体(211)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铆柱(212),所述铆柱(212)铆在所述外伞中棒(2)的相应铆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插柱(132)是两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铆柱(212)是两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柱(132)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几何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柱(212)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几何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伞中棒(1)和/或所述外伞中棒(2)的横截面形状是规则几何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几何形状是圆形或多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中棒阻挡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铆柱(212)的顶端设有凹部(2121)。


技术总结
一种伞中棒阻挡结构,至少包括一对相互套接的内伞中棒和外伞中棒;在所述内伞中棒的外壁上设有一条与内伞中棒的轴线方向同向的滑槽,在所述滑槽内靠近内伞中棒的下端设有挡片,所述挡片包括片状的挡片主体,在所述挡片主体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插柱,所述插柱插在所述内伞中棒上的相应插孔内;在所述外伞中棒的内壁上设有铆片,所述铆片包括片状的铆片主体,在所述铆片主体的同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两根铆柱,所述铆柱铆在所述外伞中棒的相应铆孔内。本实用新型的挡片和铆片具有更加牢固可靠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裕隆昌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1
技术公布日:2020.0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