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0968发布日期:2020-07-10 15:4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



背景技术:

肛肠部手术如直肠癌切除术、低位结肠癌切除术及肛门部的手术,术后通常需要放置肛管,方便将肠道内的粪便及肠液引流出来,防止粪便通过吻合口时将吻合口撑破,同时术后通常需要放置尿管,一方面由于手术麻醉术后一定程度影响患者排尿,另一方面患者术后活动不方便,不方便去洗手间,所以需要放置尿管;放置尿管与肛管后需要对相应管道进行管理,主要是防止术后管道脱落,并且需要将管道的水平位置远端低于出口处,防止引流液倒流导致感染和引流不畅,现在一般将相应的引流袋通过系绳系在床边或者患者的衣物上,并且肛管通过缝线固定在肛门上,如此固定不够牢固,患者在翻身或者活动及更换衣物时常常不小心将引流管从体内拔出,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采用该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可有效地将患者的引流管固定,防止其从患者体内滑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包括内裤和外裤,内裤的前侧下部开设有前穿出孔,内裤的后侧下部开设有后穿出孔,前穿出孔和后穿出孔的外周设有两条粘胶带,外裤的后侧裆部左右对称设有导管通道,每个导管通道的上端与外裤内部连通,外裤每个裤腿的外侧设有引流袋置放兜,每个导管通道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外裤裤腿外侧的引流袋置放兜,每个引流袋置放兜上均设有系绳。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患者的尿管从内裤前穿出孔穿出,再将患者肛管从内裤的后穿出孔穿出,然后通过前穿出孔和后穿出孔的粘胶带分别将尿管和肛管粘贴固定,接着将尿管和肛管穿入外裤的导管通道内,从导管通道下端穿出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放置在引流袋置放兜内,采用系绳将引流袋固定好即可。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将患者体内穿出的尿管和肛管固定牢固,不会受到外力而滑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裤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裤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裤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包括内裤1和外裤2,内裤1的前侧下部开设有前穿出孔3,内裤1的后侧下部开设有后穿出孔4,前穿出孔3和后穿出孔4的外周设有两条粘胶带5,外裤2的后侧裆部左右对称设有导管通道6,每个导管通道6的上端与外裤2内部连通,外裤2每个裤腿的外侧设有引流袋置放兜7,每个导管通道6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外裤2裤腿外侧的引流袋置放兜7,每个引流袋置放兜7上均设有系绳8。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患者的尿管从内裤1前穿出孔3穿出,再将患者肛管从内裤1的后穿出孔4穿出,然后通过前穿出孔3的两条粘胶带5交叉粘贴在尿管上,通过后穿出孔4的两条粘胶带5交叉粘贴在肛管上,从而将尿管和肛管分别固定在内裤1的前侧下部和后侧下部,接着将尿管和肛管穿入外裤2的导管通道6内,从导管通道6下端穿出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放置在引流袋置放兜7内,采用系绳8将引流袋固定在引流袋置放兜7内即可。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裤和外裤,内裤的前侧下部开设有前穿出孔,内裤的后侧下部开设有后穿出孔,前穿出孔和后穿出孔的外周设有两条粘胶带,外裤的后侧裆部左右对称设有导管通道,每个导管通道的上端与外裤内部连通,外裤每个裤腿的外侧设有引流袋置放兜,每个导管通道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外裤裤腿外侧的引流袋置放兜,每个引流袋置放兜上均设有系绳。


技术总结
肛肠术后管路管理裤,包括内裤和外裤,内裤的前侧下部开设有前穿出孔,内裤的后侧下部开设有后穿出孔,前穿出孔和后穿出孔的外周设有两条粘胶带,外裤的后侧裆部左右对称设有导管通道,每个导管通道的上端与外裤内部连通,外裤每个裤腿的外侧设有引流袋置放兜,每个导管通道的下端向下延伸至外裤裤腿外侧的引流袋置放兜,每个引流袋置放兜上均设有系绳;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将患者体内穿出的尿管和肛管固定牢固,不会受到外力而滑脱。

技术研发人员:金云;刘浩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阳市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