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7656发布日期:2020-08-05 00:4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拐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拐杖。



背景技术:

手杖,亦名扶杖、拐杖、拐棍,是随伴人们步行而开始使用的,是许多老年人外出的必带之物。它既可稳身健步,又可增强体力,除此之外,手杖还有颇多妙用。人们通常称它是老年人的“第三条腿”,堪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良好伴侣。

现有智能拐杖的电池大多安装在杖头部分,预先充电使用。杖头空间有限,电池的容量普遍较小,以至于智能拐杖的续航很短,且老人的记忆力普遍较低,忘记充电的情况下,智能拐杖无法准确保证老人出行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拐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拐杖,包括钢杆,所述钢杆的外侧套接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与钢杆内部的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钢杆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铰链,所述转动铰链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所述钢杆的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所述杖头的内壁固定有电热丝,所述杖头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杖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市电连接口,所述电热丝、照明灯和市电连接口都与锂电池连接。

所述钢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板。

所述锂电池与杖头的底端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杖头的外侧包裹有绒毛毡。

所述杖头的内部留有安装智能设备所需要的空间,所述智能设备与锂电池进行电性连接。所述智能设备可以为碰撞传感器和自动报警器。

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包裹在钢杆的内壁中,所述钢杆在与柔性太阳能电池的接触处设置有对应的凹陷,所述钢杆的外侧与柔性太阳能电池保持平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钢杆在与锂电池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凹槽,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的顶部位于锂电池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座的形状为圆台,所述圆台的顶部与钢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绒毛毡在与市电连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开口,所述绒毛毡在与照明灯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电热丝设置在绒毛毡的底部,所述杖头在与电热丝的连接处设置有对应的凹陷。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柔性太阳能电池使得老人在散步晒太阳时可以保证拐杖在充电,保证拐杖电量充足。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热丝和绒毛毡,使得老人在用手杵拐杖时,手握着拐杖更加的舒适,不会使得手掌感到寒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拐杖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拐杖的杖头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拐杖的防滑板底部视图。

1、钢杆;2、杖头;3、锂电池;4、柔性太阳能电池;5、底座;6、防滑板;7、照明灯;8、电热丝;9、绒毛毡;10、市电连接口;11、转动铰链;12、固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3,一种智能拐杖,包括钢杆1,钢杆1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铰链11,转动铰链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2,方便拆卸杖头2。钢杆1的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扣12,固定扣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2,用于锁紧杖头2防止随意转动。钢杆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5,底座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板6,防止拐杖在使用时产生滑动。钢杆1的外侧套接有柔性太阳能电池4,使用太阳能进行充电。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是太阳能产业的新兴技术产品,它是由树脂包封的无定形硅作为主要光电元件层平铺在柔性材料制成的底板上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特点是可弯曲折叠,便于携带。但转换效率稍低于普通的硬性太阳能电池板。

柔性太阳能电池4在钢杆1的内部电性连接有锂电池3,储存电能,锂电池3电性连接杖头2内部的电子元件,杖头2的外侧包裹有绒毛毡9,增加手感,杖头2的内部侧壁固定连接有电热丝8,防止冻手。杖头2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照明灯7,用于保证夜间行路安全,杖头2的另一端中心处设置有市电连接口10,用于和市电连接进行充电。

杖头2的内部留有安装智能设备所需要的空间,如碰撞传感器(baixinde6303-2013ttr8碰撞传感器),自动报警器等智能设备,智能设备与锂电池3进行电性连接。柔性太阳能电池4包裹在钢杆1的外壁上,钢杆1在与柔性太阳能电池4的接触处设置有对应的凹陷,钢杆1的外侧与柔性太阳能电池4保持平齐,保证美观。钢杆1在与锂电池3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凹槽,柔性太阳能电池4的顶部位于锂电池3的底部,柔性太阳能电池4在锂电池3的下方,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保证钢杆1的强度。底座5的形状为圆台,圆台的顶部与钢杆1的底部固定连接,保证受力均匀。绒毛毡9在与市电连接口10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开口,绒毛毡9在与照明灯7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开口。电热丝8设置在绒毛毡9的底部,杖头2在与电热丝8的连接处设置有对应的凹陷。

工作原理:老年人的常规活动大多数时候为公园散步与感受阳光,而老年人行动不便,则需要拐杖来辅助支撑身体,通过设置的防滑板6来防止在城市中的瓷砖等光滑地面行走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的柔性太阳能电池4使得老人在感受阳光时还能给拐杖充电,防止智能拐杖没有供电变为普通拐杖而丧失功能性,通过设置锂电池3来存储电量,通过绒毛毡9来增强手感,通过电热丝8来保证冷天出现不会过于冻手,通过设置照明灯7来保证老人夜间出行的安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拐杖,包括钢杆(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杆(1)的外侧套接有柔性太阳能电池(4),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4)在钢杆(1)的内部电性连接有锂电池(3),所述钢杆(1)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铰链(11),所述转动铰链(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2),所述钢杆(1)的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扣(12),所述固定扣(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2),所述杖头(2)的内壁固定有电热丝(8),所述杖头(2)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照明灯(7),所述杖头(2)的另一端中心处设置有市电连接口(10),所述电热丝、照明灯和市电连接口都与锂电池连接;所述钢杆(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杖头(2)的内部留有安装智能设备所需要的空间,所述智能设备与锂电池(3)进行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为碰撞传感器和自动报警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杆(1)在与柔性太阳能电池(4)的接触处设置有对应的凹陷,所述钢杆(1)的外侧与柔性太阳能电池(4)保持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杆(1)在与锂电池(3)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凹槽,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4)的顶部位于锂电池(3)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形状为圆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杖头(2)的外侧包裹有绒毛毡(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拐杖,包括钢杆,所述钢杆的外侧套接有柔性太阳能电池,所述柔性太阳能电池与钢杆内部的锂电池电性连接,所述钢杆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转动铰链,所述转动铰链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所述钢杆的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扣,所述固定扣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杖头,所述杖头的内壁固定有电热丝,所述杖头的一端中心处设置有照明灯,所述杖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市电连接口,所述电热丝、照明灯和市电连接口都与锂电池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柔性太阳能电池使得老人在散步晒太阳时可以保证拐杖在充电,保证拐杖电量充足。

技术研发人员:袁博;明平象;吴茂;徐涛;吾寅;邓中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10.24
技术公布日:2020.08.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