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4026发布日期:2020-09-29 09:1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运动器械领域,涉及一种训练用的防护用品,具体涉及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



背景技术:

击剑运动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对抗性体育运动项目,可以使对抗双方在身体的协调性、控制力以及对于神经的反射性等方面得到训练,有效的提高训练者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以及敏捷的反应。现今,由于剑具有尖锐的剑尖,在击剑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者进行常规性训练时有一定的危险性,相关研发人员开发出相应的训练剑,利用泡沫包裹直杆状剑芯,使训练剑具有较高的柔软性,冲击力较弱,击打到人体身上时冲击力较小,避免在训练健身过程中人体被戳到而受伤。

目前,常规的击剑对抗训练中,由于训练剑的使用,对抗者已经不用穿戴防护道具,但在对抗过程中因对抗双方相向进攻、训练剑刺向角度等因素,训练剑的剑尖在刺中对方身体后会向上滑动戳到头部甚至是喉咙,导致训练过程中身体躯干上方的头部尤其是喉咙处于危险状况,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利用倒置型相互错开的防护口袋,可在剑具刺中身体而且剑尖往上滑的过程中套住剑尖,防止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剑上滑而戳到脖子部位,对人体造成伤害,加强防护作用,降低受伤风险,提高训练安全性。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包括护衣本体,所述护衣本体的正面由上往下均匀设有多排开口朝下的防护口袋,套住往上滑动的剑具,避免戳到脖子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所述护衣本体的腰部设有紧固件,防止护衣受到剑具往上滑的作用往上移动而戳到脖子,增强护衣的稳定性。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护衣本体上设有可以上下翻折的衣领,衣领上设有连接件。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衣领上翻时通过连接件与头部护具连接,衣领跟头部护具衔接成一体,可以有效防护护衣本体上阻挡不了而滑入候部的剑,衣领下折时通过连接件与护衣本体连接在一起,跟护衣本体链接,衣领与护衣本体形成的空间成最后一道防护,可有效对剑具进行阻挡。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相邻排之间的防护口袋相错开设置,当从同排防护口袋之间的间隙滑动时,可被上面那排的在间隙上方的防护口袋套住。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防护口袋之间紧密排列。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护衣本体的两侧为开叉结构,腰部开叉口处的两侧相对应处设有相配合的固定扣件,固定扣件上设有用来调节松紧的调节带。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紧固件设计为腰带或魔术贴。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紧固件设计为与护衣本体拆卸式连接的护档。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护档通过拉链或纽扣与护衣本体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围绕所述护衣本体与护档连接处的上方设有大于护档长度的朝下的护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倒置型相互错开的防护口袋,加强防护作用,防护性较强,降低在训练过程中人体受到伤害的概率,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护档的作用,护衣在受到往上的力时,不易往上移动,增强防护衣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而衣领往下折时围住护衣本体形成一个防护空间,可有效对剑具进行阻挡,或者往上翻与头部护具铰接在一起时将头部护具、衣领、护衣本体连成一体,有效防护护衣本体上阻挡不了而滑入候部的剑,防护性能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护衣结合调节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衣结合护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护衣结合护裙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护衣本体;2、防护口袋;3、松紧带;4、护档;5、护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包括护衣本体1,护衣本体1可设计成无袖、短袖或长袖等,护衣本体1可为穿戴式或套进式,具体而言,穿戴式为在护衣本体1背后由拉链或者纽扣将护衣本体1分开和合在一起,套进式为直接从人体上方套进;在护衣本体1的领口处设有衣领,衣领可以上下翻折,衣领上设有连接件,连接件可为纽扣,用来与头部护具或护衣本体1进行连接在一起,当衣领与头部护具衔接时,可将护衣本体1、衣领和头部护具连成一体,当衣领往下折时,通过纽扣与护衣本体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空间;在护衣本体1的正面由上往下均匀设有多排开口朝下的防护口袋2,防护口袋2之间紧密排列,排与排之间可紧密设置,也可相隔一段距离设置,防护口袋2可设计成方形、椭圆形等任意形状,相邻排之间的防护口袋2相错开设置,即上一排的防护口袋2设置在下一排防护口袋2中防护口袋与防护口袋之间间隙的上方,护衣本体1的两侧为开叉结构,腰部开叉口处的两侧相对应处设有相配合的固定扣件,固定扣件上设有用来调节松紧的调节带,即根据人体不同的体型,收紧或松开调节带后扣上扣件由此将护衣本体1与人体紧贴;在护衣本体1的腰部设有紧固件,紧固件可设置为腰带或魔术贴等可调节式松紧带3,腰带或魔术贴可与护衣本体1单独分开设置,也可与护衣本体1连在一起设置,也可将紧固件设置为与护衣连在一起的穿戴式衣物,具体地,穿戴式衣物为与护衣本体1拆卸式连接的护档4,具体地,护档4可以设计为平角状或三角状,护档4可通过拉链或纽扣等与护衣本体1的下方连接在一起,如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围绕所述护衣本体1与护档4连接处的上方设有大于护档4长度的朝下的护裙5,如图3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根据不同训练人的体型,调节护衣本体1两侧固定扣中的调节带,可将固定扣往调节带的末端方向拉,将护衣本体分开到最大,套进去后再往调节带的相反方向拉,直到护衣本体1与人体贴合,再通过腰部的紧固件将护衣紧紧的固定住,防止护衣往上滑动。当紧固件为腰带或魔术贴等松紧带3时,将护衣本体1穿戴好后,只需在腰部将护衣圈住固定好即可上场训练;当紧固件为护档4时,护衣穿戴好后,穿上护档4,通过拉链或纽扣将两者连接在一起,放下护裙5将护档4遮住即可。将衣领往下折通过连接件与护衣本体1扣在一起,或者将衣领往上翻通过连接件与头部护具连接在一起,衣领将喉咙部位覆盖住,使得头部护具、衣领和护衣本体1连成一体,有效防护护衣本体1上阻挡不了而滑入候部的剑,安全性能更高。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动与修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护衣本体,所述护衣本体的正面由上往下均匀设有多排开口朝下的防护口袋,所述护衣本体的腰部设有紧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衣本体上设有可以上下翻折的衣领,衣领上设有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领上翻时通过连接件与头部护具连接,衣领下折时通过连接件与护衣本体连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排之间的防护口袋相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口袋之间紧密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衣本体的两侧为开叉结构,腰部开叉口处的两侧相对应处设有相配合的固定扣件,固定扣件上设有用来调节松紧的调节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设计为腰带或魔术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设计为与护衣本体拆卸式连接的护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档通过拉链或纽扣与护衣本体连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护衣本体与护档连接处的上方设有大于护档长度的朝下的护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击剑对抗训练防上滑护衣,包括护衣本体,所述护衣本体的正面由上往下均匀设有多排开口朝下的防护口袋,所述护衣本体的腰部设有紧固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倒置型相互错开的防护口袋,加强防护作用,防护性较强,降低在训练过程中人体受到伤害的概率,提高在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性,通过护档的作用,护衣在受到往上的力时,不易往上移动,增强防护衣的稳定性,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庄长宽;肖国良;刘怀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庄长宽
技术研发日:2019.12.18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