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0870发布日期:2020-12-22 10:5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属于医用口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外科口罩适用于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的基本防护,以及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防护,防护等级中等,具有一定的呼吸防护性能。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隔大部分细菌和部分病毒,能防止医务人员被感染,同时也可防止医务人员呼气中携带的微生物直接排出,对接受手术的患者构成威胁。但是医用口罩缺点是不可以用来清洗,其强度和耐久力比较差,且不带杀菌效果,一般只能使用四个小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它可以杀灭口罩外附着的细菌和病毒,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阻水层上设置有微电流杀菌装置,所述微电流杀菌装置包括柔性纸电池和杀菌电网,所述柔性纸电池和杀菌电网均印刷在口罩本体的阻水层上,所述柔性纸电池的正负极与杀菌电网的两端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杀菌电网包括第一电网和第二电网,所述第一电网与柔性纸电池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网与柔性纸电池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网和第二电网平行设置。

进一步,第一电网和第二电网均呈锯齿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杀菌电网印刷于医用口罩最外层的阻水层上,通过柔性纸电池导电形成微电流直接杀灭细菌,杀菌效果好,有效延长了口罩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微电流杀菌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的阻水层上设置有微电流杀菌装置,微电流杀菌装置包括柔性纸电池2和杀菌电网,柔性纸电池2和杀菌电网均印刷在口罩本体1的阻水层上,柔性纸电池2电压为1.5v,杀菌电网上通过的电流为微安级,柔性纸电池2的正负极与杀菌电网的两端电性连接。杀菌电网包括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第一电网31与柔性纸电池2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二电网32与柔性纸电池2的负极电性连接,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平行错开设置,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均呈锯齿状,使得血液、体液和飞溅物能更好地落在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之间,便于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导通。

当口罩本体1的阻水层上没有血液、体液和飞溅物时,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不导通;当口罩本体1的阻水层上粘有血液、体液和飞溅物时,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使得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导通,柔性纸电池2导电形成微电流直接杀灭细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的阻水层上设置有微电流杀菌装置,所述微电流杀菌装置包括柔性纸电池(2)和杀菌电网,所述柔性纸电池(2)和杀菌电网均印刷在口罩本体(1)的阻水层上,所述柔性纸电池(2)的正负极与杀菌电网的两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电网包括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所述第一电网(31)与柔性纸电池(2)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网(32)与柔性纸电池(2)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其特征在于:第一电网(31)和第二电网(32)均呈锯齿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阻水层上设置有微电流杀菌装置,所述微电流杀菌装置包括柔性纸电池和杀菌电网,所述柔性纸电池和杀菌电网均印刷在口罩本体的阻水层上,所述柔性纸电池的正负极与杀菌电网的两端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印刷电子带微电流可杀菌的新型口罩,它可以杀灭口罩外附着的细菌和病毒,阻止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

技术研发人员:张霞昌;曹卓;汤经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恩福赛柔性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