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

文档序号:24549150发布日期:2021-04-06 12:0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



背景技术:

随着近期病毒的爆发,人们越来越重视人身安全,由于近期新冠性病毒的肆虐,其极强的传染性、潜伏性,使接触过病例的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传统的防护服只能起到简单的防护效果,对于疑似患者不具备检测功能,在不知道是否感染的情况下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防护服对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感染者无法起到实时监测,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问题,其能够实现监测疑似患者体温,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

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的纽扣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防护服的袖口处涂覆有感温油墨层,所述防护服的领口处通过魔术贴设置有可拆卸的帽子,所述帽子上粘贴有罩住前脸的塑料薄膜。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纽扣包括塑料壳体,所述塑料壳体正面中间镶嵌有液晶显示屏,所述塑料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控连接的单片机芯片、纽扣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器;

所述电路板上还安装有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

所述防护服正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口袋。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安装有温度传感器的纽扣,可精确探测到穿着者的具体体温,防止发病后诊断不及时。服装上袖口处使用感温油墨层,使穿着者在体温升高的不良情况下更容易被周围人群发现,起到警示作用,并配有可拆卸帽子,附有塑料薄膜,能够防止唾液飞溅,阻止病毒的传播与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袖口处正面示意图;

图3为袖口处背面示意图;

图4为纽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向剖视图;

图6为图4中b-b向剖视图;

图7为系统控制原理图;

图8为单片机原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8所示,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防护服1的纽扣2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防护服1的袖口处涂覆有感温油墨层3,防护服1的领口处通过魔术贴设置有可拆卸的帽子4,帽子4上粘贴有罩住前脸的塑料薄膜5。

纽扣2包括塑料壳体,塑料壳体正面中间镶嵌有液晶显示屏6,塑料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控连接的单片机芯片7、纽扣电池8、温度传感器9、无线发送模块10和无线接收模块11,图中11为纽扣上的扣眼,用于穿线后固定于防护服上。纽扣2为整体结构,不可拆卸,由于电路板小,元器件也很少,功耗不高,电池可以使用很长时间,当防护服需要清洗时,当进行整体水洗时需要将纽扣拆下。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纽扣为装饰用,尺寸偏大的情况下并不影响,即本实用新型的纽扣直径和厚度都要较常见的纽扣要大。

防护服1正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口袋,能够分别存放使用过与未使用过的口罩。

本实用新型采用51配合nrf24l01无线收发芯片来实现无线传输,可以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体温数据进行上传,社区可以收到体温数据对疑似人员身体情况进行排查。图8中分别为单片机、液晶显示屏、温度传感器电控连接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的纽扣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防护服的袖口处涂覆有感温油墨层,所述防护服的领口处通过魔术贴设置有可拆卸的帽子,所述帽子上粘贴有罩住前脸的塑料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纽扣包括塑料壳体,所述塑料壳体正面中间镶嵌有液晶显示屏,所述塑料壳体内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控连接的单片机芯片、纽扣电池、所述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还安装有无线发送模块和无线接收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正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口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疑似患者用防护服,其能够实现监测疑似患者体温,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所述防护服的纽扣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防护服的袖口处涂覆有感温油墨层,所述防护服的领口处通过魔术贴设置有可拆卸的帽子,所述帽子上粘贴有罩住前脸的塑料薄膜。

技术研发人员:沈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