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4742发布日期:2021-12-22 12:5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口罩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的改变,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多的进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当下疫情的影响,口罩的消耗量非常大,但是在口罩防护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属于快速消耗品,四个小时或者使用一天后就直接扔掉,一盒一次性口罩很快就会被扔掉,因此一次性口罩的使用能够很快的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的一次性口罩很难降解,不太适合掩埋,一般都是进行焚烧处理,焚烧的废气含有氮氧化物,需要对废气进行再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而使得对废气口罩的处理变的复杂化,成本也高。
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5.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包括本体及耳绳,所述本体包括外层、中层、内层,所述外层为聚乳酸无纺布,中层为过滤层,内层为聚乳酸无纺布,所述外层、中层、内层依次叠置,且在边缘处粘结在一起,所述耳绳粘结在本体的边缘上。
6.进一步地,所述耳绳为聚乳酸制成的绳。
7.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为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布。
8.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的重量为40~80g/m2,内层的重量为20~50g/m2,过滤层的重量为25~40g/m2。
9.进一步地,所述本体还包括夹层,夹层为抗静电过滤棉,夹层为两层,分别设置在外层与中层、中层与内层之间。
10.进一步地,所述夹层的重量为15~25g/m2。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发明口罩用聚乳酸材料制成,使用完后可通过掩埋、堆肥处理,可完全降解,对环境没有污染,无需焚烧处理,减少能耗,避免对环境污染,即使采用焚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氮氧化物,减少有害气体处理,降低焚烧成本。
13.此外在增加抗菌的熔喷布后,满足医疗防护的作用,适用于多样需求。并且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口罩佩戴后感觉不能很好的与皮肤贴合,聚乳酸为生物基发酵聚合物,与皮肤直接接触处有天然的亲肤性能,不刺激皮肤,佩戴更舒适。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15.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口罩整体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口罩本体层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口罩本体层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本体;2、耳绳;11、外层;12、中层;13、内层;14、夹层。
20.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包括本体1及耳绳2,本体1包括外层11、中层12、内层13,其中,外层11为聚乳酸无纺布,中层12为过滤层,内层13为聚乳酸无纺布。外层11、中层12、内层13依次叠置,且在边缘处粘结在一起,耳绳2粘结在本体1的边缘上,耳绳2为聚乳酸纤维制成的绳。这里的过滤层可采用竹纤维层,竹纤维具有高吸湿性快干性、高透气性,且有较好的天然抗菌效果,因而可满足普通口罩的防护作用。
24.外层11的重量控制在40~80g/m2,内层13的重量控制在20~50g/m2,过滤层的重量控制在25~40g/m2,本例中外层11的重量为50g/m2,内层13的重量为25g/m2,过滤层的重量为25g/m2。
25.聚乳酸无纺布吸附性强、保湿透气、抑菌、健康、亲近皮肤,具备口罩所需的基础功能,并且是可生物降解的,过滤层是竹纤维,竹纤维是植物纤维,同样可降解,因此本例口罩使用后,可通过掩埋、堆肥处理,口罩能完全降解,不污染环境。若采用焚烧的处理方式,聚乳酸无纺布及竹纤维焚烧后不会有氮氧化物,无需对废气二次处理,因而能降低能耗,简化处理工艺。
26.实施例二
27.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包括本体1及耳绳2,本体1包括外层11、中层12、内层13,其中,外层11为聚乳酸无纺布,中层12为过滤层,内层13为聚乳酸无纺布。外层11、中层12、内层13依次叠置,且在边缘处粘结在一起,耳绳2粘结在本体1的边缘上,耳绳2为聚乳酸纤维制成的绳。本例中外层11的重量为40g/m2,内层13的重量为25g/m2,过滤层的重量为30g/m2。
28.本实施例过滤层为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布,驻极处理的熔喷布能过滤细菌悬浮颗粒,其具备抗菌防护作用,如此可满足医用防护的要求,口罩使用完后,可将降解材料与熔喷布分开处理,或按照医疗垃圾焚烧处理,聚乳酸无纺布焚烧不产生污染气体,因而可降低
焚烧处理的成本。
29.实施例三
3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包括本体1及耳绳2,本体1包括外层11、中层12、内层13、夹层14,其中,外层11为聚乳酸无纺布,中层12为过滤层,过滤层为经过驻极处理的熔喷布,内层13为聚乳酸无纺布,夹层14为抗静电过滤棉,夹层14为两层,分别设置在外层11与中层12、中层12与内层13之间。外层11、夹持、中层12、夹持、内层13依次叠置,且在边缘处粘结在一起,耳绳2粘结在本体1的边缘上,耳绳2为聚乳酸纤维制成的绳。
31.本例中外层11的重量为40g/m2,内层13的重量为20g/m2,过滤层的重量为25g/m2,夹层14的重量为15g/m2。增加夹层14的设置,不仅是增加厚度,抗静电过滤棉具有良好的抗静电、吸湿效果,增加了静电吸附作用,既提高了过滤效率,又不会增加过滤阻力,有更可靠的防护。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及耳绳,所述本体包括外层、中层、内层,所述外层为聚乳酸无纺布,中层为过滤层,过滤层为竹纤维层,内层为聚乳酸无纺布,所述外层、中层、内层依次叠置,且在边缘处粘结在一起,所述耳绳粘结在本体的边缘上,所述耳绳为聚乳酸制成的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重量为40~80g/m2,内层的重量为20~50g/m2,过滤层的重量为25~40g/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包括夹层,夹层为抗静电过滤棉,夹层为两层,分别设置在外层与中层、中层与内层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的重量为15~25g/m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乳酸布艺口罩,包括本体及耳绳,所述本体包括外层、中层、内层,所述外层为聚乳酸无纺布,中层为过滤层,内层为聚乳酸无纺布,所述外层、中层、内层依次叠置,且在边缘处粘结在一起,所述耳绳粘结在本体的边缘上。本发明口罩用聚乳酸材料制成,使用完后可通过掩埋、堆肥处理,可完全降解,对环境没有污染,无需焚烧处理,减少能耗,避免对环境污染,即使采用焚烧处理,也不会产生氮氧化物,减少有害气体处理,降低焚烧成本;聚乳酸为生物基发酵聚合物,与皮肤直接接触处有天然的亲肤性能,不刺激皮肤,佩戴更舒适。佩戴更舒适。佩戴更舒适。


技术研发人员:李聿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亚华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30
技术公布日:2021/12/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