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48873发布日期:2021-04-06 12:0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地,涉及内衣。



背景技术:

内衣是贴身穿的衣物,通常是直接接触皮肤的,然而现有内衣的功能单一,且选择性较少,不便于搭配不同款式的外衣,不能满足穿戴者多样化的需求,降低了穿戴者的使用感受。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包括一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包括一前片、一后片、两个呈并排排布的肩带,所述前片的左侧部与所述后片的左侧部相连,所述前片的右侧部与所述后片的右侧部相连;

两个所述肩带的前侧部均连接所述前片的上部,两个所述肩带的后侧部均连接所述后片的上部;

所述前片包括第一外层、第一内层,所述第一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层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层与所述第一内层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前片上设有两个第一开口,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均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两个第一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片上部的两侧;

所述后片包括第二外层、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外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层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层与所述第二内层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后片上设有两个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均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两个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后片上部的两侧。

两个所述肩带的前侧部与所述前片的上部形成一圆领;

两个所述肩带的后侧部与所述后片的上部形成一v领。

所述肩带的宽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开口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层上;

所述第二开口呈长条状,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层上。

靠近所述肩带与所述前片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

靠近所述肩带与所述后片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开口。

所述内衣包括一呈环状的弹性带,所述前片的下部与所述后片的下部均与所述弹性带相连。

所述第一内层与所述第二内层均采用棉线织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穿戴者通过将罩杯垫置入前片上的第一容纳腔或后片上的第二容纳腔内,实现了内衣的两面穿戴,提高了内衣的实用性;前片与后片可采用不同形状的剪裁,穿戴者通过选择不同面进行穿戴,便于搭配不同款式的外衣,提高了穿戴者的使用感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内层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内层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包括一内衣,内衣包括一前片、一后片、两个呈并排排布的肩带3,前片的左侧部与后片的左侧部相连,前片的右侧部与后片的右侧部相连;两个肩带的前侧部均连接前片的上部,两个肩带的后侧部均连接后片的上部;前片包括第一外层1、第一内层5,第一外层设置在第一内层的外侧,第一外层与第一内层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9,前片上设有两个第一开口6,两个第一开口均连通第一容纳腔,两个第一开口分别设置在前片上部的两侧;后片包括第二外层4、第二内层7,第二外层设置在第二内层的外侧,第二外层与第二内层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10,后片上设有两个第二开口8,两个第二开口均连通第二容纳腔,两个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后片上部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穿戴者通过将罩杯垫置入前片上的第一容纳腔或后片上的第二容纳腔内,实现了内衣的两面穿戴,提高了内衣的实用性;前片与后片可采用不同形状的剪裁,穿戴者通过选择不同面进行穿戴,便于搭配不同款式的外衣,提高了穿戴者的使用感受。

为了便于穿戴者搭配不同款式的外衣,两个肩带的前侧部与前片的上部形成一圆领;两个肩带的后侧部与后片的上部形成一v领。此设计中前片的中部的上边缘剪裁呈圆弧状,后片的中部的上边缘剪裁呈“v”状,也可采用其他不同形状的剪裁,形成不同领形,增加穿戴者的可选择性,进而可搭配不同的服装穿着;且在实际使用时,前片的中部宽度小于前片的两侧部宽度,后片的中部宽度小于后片的两侧部宽度,使得被置入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的罩杯垫不易发生位置偏移,提高了内衣的使用效果。

肩带的宽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小。靠近肩带与前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开口;靠近肩带与后片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开口。此设计使得肩带与前片或后片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宽度,减少了内衣对穿戴者身体的勒紧感,提高了舒适性;同时,便于穿戴者将罩杯垫置入第一容纳腔或第二容纳腔内。

为了保证内衣的穿戴效果,第一开口呈长条状,第一开口设置在第一内层上;第二开口呈长条状,第二开口设置在第二内层上。内衣包括一呈环状的弹性带2,前片的下部与后片的下部均与弹性带相连。

肩带与前片采用一体化结构,肩带与后片采用一体化结构。减少了内衣缝线,提高了穿戴者穿戴内衣时的舒适性。

为了保证内衣的使用效果,第一外层可采用棉布或丝绸制成,第二外层可采用棉布或丝绸制成。第一外层的外侧部与第一内层的外侧部缝制相连,第二外层的外侧部与第二内层的外侧部缝制相连。

第一内层与第二内层均采用棉线织造而成。第一内层与第二内层直接接触穿戴者的皮肤,棉线织造而成的第一内层与第二内层具有较佳的透气性和吸湿效果,进一步提高了穿戴者穿戴内衣时的舒适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包括一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包括一前片、一后片、两个呈并排排布的肩带,所述前片的左侧部与所述后片的左侧部相连,所述前片的右侧部与所述后片的右侧部相连;

两个所述肩带的前侧部均连接所述前片的上部,两个所述肩带的后侧部均连接所述后片的上部;

所述前片包括第一外层、第一内层,所述第一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层的外侧,所述第一外层与所述第一内层之间形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前片上设有两个第一开口,两个所述第一开口均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两个第一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片上部的两侧;

所述后片包括第二外层、第二内层,所述第二外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层的外侧,所述第二外层与所述第二内层之间形成第二容纳腔,所述后片上设有两个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开口均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两个第二开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后片上部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肩带的前侧部与所述前片的上部形成一圆领;

两个所述肩带的后侧部与所述后片的上部形成一v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的宽度由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层上;

所述第二开口呈长条状,所述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层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肩带与所述前片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开口;

靠近所述肩带与所述后片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衣包括一呈环状的弹性带,所述前片的下部与所述后片的下部均与所述弹性带相连。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与所述第二内层均采用棉线织造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内衣。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包括一内衣,内衣包括一前片、一后片。本实用新型通过此设计,提供了一种新型两面穿内衣,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穿戴者通过将罩杯垫置入前片上的第一容纳腔或后片上的第二容纳腔内,实现了内衣的两面穿戴,提高了内衣的实用性;且穿戴者可通过选择不同面进行穿戴,便于搭配不同款式的外衣,提高了穿戴者的使用感受。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晓霞
技术研发日:2020.08.14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