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9308发布日期:2023-06-04 16:1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手表穿戴连接领域,尤指一种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


背景技术:

1、目前市场上手表表带之间的连接方式大多数为卡针与手表带上挖的孔进行固定和长度调节,但是由于孔距有一定距离,并未真正能将表带调至合适位置,且长时间佩戴后,表带上的孔易破裂,而一般的凸起卡槽结构虽然不会出现表带破裂情况,但是其连接结构很复杂,表带连接时易出现对位扣合难,且表带长度调节需要借助其他辅助工具进行,过程繁琐。所以设计出一款连接结构简单,成本低,表带长度能实现无级调节的表带连接装置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期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表带连接装置,实现表带扣合时对位准确,且连接结构稳定,便于使用者操作。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表带连接装置,包括:

3、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所述第一表扣包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至少两个限位柱,所述卡钩和所述限位柱均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

4、第二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所述第二表扣具有容纳空间和至少两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与所述限位柱相对应,所述容纳空间的侧壁具有向中心延伸的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卡钩相对应;

5、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至少两个所述限位柱插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孔,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6、通过在第一表扣上设置卡钩,第二表扣上设置与卡钩相对应的凸台,通过卡钩与凸台的卡合,完成z方向上限位固定,同时,在第一表扣上设置限位柱,在第二表扣上设置限位孔,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孔的结合,实现表扣扣合时对位精准,以及x、y方向上限位,从从而使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稳固连接;该结构简单、实用,且便于佩戴这操作。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由弹片折弯形成,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相互扣合或分离的过程中,所述卡钩抵接于所述凸台,所述卡钩和/或所述凸台发生弹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或分离。

8、通过对卡钩和/或所述凸台的制作材料进行改进,改为弹片折弯制作形成,在卡钩和凸台扣合或分离过程中,弹片或凸台发生可恢复性形变,使得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进行卡合或分离。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包括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相互间隔预设的距离设置;所述第一表扣还包括连接片,所述第一卡钩和所述第二卡钩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片具有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延伸的抵接块,所述抵接块抵接于所述第一表扣主体。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扣还包括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与所述容纳空间相对应,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时,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抵接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

12、所述卡钩、所述连接片以及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一体连接,并且所述卡钩的两侧开设有变形槽。

13、通过将所述卡钩分为第一卡钩和第二卡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扣两侧,同时,将所述第一卡钩、第二卡钩、连接片和第二限位结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整个结构更具有稳定性,对所述卡钩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同时,在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两侧卡设变形槽,使所述卡钩具有单独性,不影响卡钩和凸台卡合或脱离过程中的形变。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远离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一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过程中,所述第一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凸台,以引导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15、和/或,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二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扣合过程中,所述第二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卡钩,以引导所述卡钩卡接于所述凸台。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卡钩靠近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三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脱离过程中,所述第三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凸台,以引导所述卡钩退出所述凸台的扣合区域;

17、和/或,所述凸台远离所述第一表扣主体的一侧具有第四引导面,在所述第一表扣和所述第二表扣脱离过程中,所述第四引导面抵接于所述卡钩,以引导所述卡钩退出所述凸台的扣合区域。

18、通过在卡钩和凸台扣合或分离的过程中,在所述卡钩和凸台接触处增设引导面,使得所述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在强拆强扣过程中,卡钩受到的阻力减小,扣合或分离过程更顺利,同时,还对所述卡钩或凸台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延长实用寿命。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实现表带无级调节,将所述第二表扣拆分为翻盖和扣座,所述翻盖一端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扣座,所述翻盖另一端通过卡凸结构固定于所述扣座的另一端,扣合时与所述扣座形成固定槽口,所述第二表带穿过所述固定槽口;

20、所述翻盖未扣合时,所述第二表带可在所述固定槽口内移动任意距离进行表带的无级调节;当调节完成时,所述翻盖与所述扣座卡接扣合,所述第二表扣位置固定于所述第二表带。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翻盖与所述扣座卡接扣合时,所述翻盖的下端面与所述扣座的内部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表带的厚度。

22、通过将所述第二表扣拆分为翻盖和扣座,所述第二表带在扣座上移动,进行无级调节,调整号位置后,通过压合翻盖对所述第二表带进行挤压,减小所述翻盖和所述扣座内部底面之间的距离,形成过盈配合,增加所述第二表带表面的正压力,进而增大所述第二表带和所述第二表扣之间地摩擦力,实现第二表扣的固定。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24、1、通过采用限位柱和限位孔的集合,使得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结合时对位精准,便于扣合,同时还实现了x、y方向上的限位,在结合凸台和卡钩在z 方向上的限位,使得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连接时结构更稳定,不易晃动。

25、2、通过对卡钩和/或凸台采用折弯的五金弹片制作,利用其弹性形变使凸台与卡钩卡接固定,使得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在扣合或脱离时只需用力按压或拨起,实现表带连接装置的强拆强扣。

26、3、通过将第二表扣拆分成翻盖和扣座,翻盖未与扣座扣合时,第二表带能够在第二表扣的固定槽口内任意移动,然后将翻盖扣合,第二表扣在第二表带上的位置固定,实现表带长度无级调节。



技术特征:

1.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1.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了表带连接装置及手表,所述表带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一表带,第一表扣包括第一表扣主体、卡钩以及至少两个限位柱,卡钩和所述限位柱均固定连接于第一表扣主体;第二表扣,适于连接于第二表带,第二表扣具有容纳空间和至少两个限位孔,限位孔位与限位柱相对应,容纳空间的侧壁具有向中心延伸的凸台,凸台与卡钩相对应;在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扣合时,至少两个限位柱插接于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孔,卡钩卡接于凸台。通过限位柱和限位孔配合,提升第一表扣和第二表扣扣合时的准确度,同时进行了第一表扣在X、Y方向的限位进行固定,结合卡钩与凸台在Z方向上限位固定,使得整个表带连接装置结构稳定,不易晃动。

技术研发人员:莫桂荣,黎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