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0427发布日期:2022-01-05 11:4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是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文胸内衣通常是通过下扒配合两边不想交的肩带佩戴,由于罩杯部分不能拉动伸缩,穿戴后罩杯部分固定位置,容易出现空杯和跑位现象,从而出现漏点,穿戴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包括下扒,所述下扒内侧上方通过一条弹性横条分别缝接有左罩杯和右罩杯,所述左罩杯和右罩杯的外侧均通过弹性竖条分别与弹性横条和下扒缝接,所述左罩杯和右罩杯之间通过缝合骨相连接,所述下扒一端设有扣带,另一端设有钩带,所述右罩杯与扣带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上的第一扣孔带,所述左罩杯与钩带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上的第二扣孔带,所述左罩杯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三扣孔带,所述右罩杯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四扣孔带,所述第一扣孔带与第三扣孔带通过第一弹性承托带相连接,所述第二扣孔带和第四扣孔带通过第二弹性承托带相连接。
5.上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中,所述第一扣孔带、第三扣孔带、第二扣孔带和第四扣孔带上均套设有u型扣。
6.上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中,所述左罩杯和右罩杯均为无痕面料。
7.上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中,所述弹性竖条和弹性横条均通过v型缝合线进行固定,所述左罩杯、右罩杯和下扒的连接处外侧设有第一v型褶皱,该第一v型褶皱上方设有遮挡线,所述左罩杯和右罩杯靠近弹性竖条处边缘设有第二v型褶皱。
8.上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中,所述第一弹性承托带和第二弹性承托带上均设有调节扣。
9.上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中,所述u型扣包括扣体,该扣体一侧设有第一挡板,另一侧设有相对应的第二挡板,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设有穿设扣孔带的u型槽,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开均设有相对应的承托带孔。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下扒通过一条横向的弹性横条分别将左罩杯和右罩杯缝合在一起,而且在左罩杯和右罩杯的外侧均通过弹性竖条分别与弹性横条和下扒缝接,穿戴时,由于第一弹性承托带和第二弹性承托带呈交叉,需要通过颈部进行支撑,从而拉动弹性横条和弹性竖条,使罩杯两端上方向上提起同时两侧向外拉伸,更贴合身体,防止空杯、跑位和漏点,穿戴舒适。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下扒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u型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中:下扒1、钩带2、扣带3、左罩杯4、右罩杯5、缝合骨6、第一v型褶皱7、遮挡线8、第二v型褶皱9、第一扣孔带10、第三扣孔带11、第二扣孔带12、第四扣孔带13、第一弹性承托带14、第二弹性承托带15、调节扣16、弹性竖条17、弹性横条18、v型缝合线19、u型扣20、扣体200、第一挡板201、第二挡板202、u型槽203、承托带孔204。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7.结合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包括下扒1,所述下扒1内侧上方通过一条弹性横条18分别缝接有左罩杯4和右罩杯5,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均为无痕面料,使得内衣更薄、更贴合皮肤,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的外侧均通过弹性竖条17分别与弹性横条18和下扒1缝接,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之间通过缝合骨6相连接,所述下扒1一端设有扣带3,另一端设有钩带2,所述右罩杯5与扣带3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1上的第一扣孔带10,所述左罩杯4与钩带2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1上的第二扣孔带12,所述左罩杯4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三扣孔带11,所述右罩杯5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四扣孔带13,所述第一扣孔带10与第三扣孔带11通过第一弹性承托带14相连接,所述第二扣孔带12和第四扣孔带13通过第二弹性承托带15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下扒1通过一条横向的弹性横条18分别将左罩杯4和右罩杯5缝合在一起,而且在左罩杯4和右罩杯5的外侧均通过弹性竖条17分别与弹性横条18和下扒1缝接,穿戴时,由于第一弹性承托带14和第二弹性承托带15呈交叉,需要通过颈部进行支撑,从而拉动弹性横条18和弹性竖条17,使罩杯两端上方向上提起同时两侧向外拉伸,更贴合身体,防止空杯、跑位和漏点,穿戴舒适。
18.所述第一扣孔带10、第三扣孔带11、第二扣孔带12和第四扣孔带13上均套设有u型扣20;所述u型扣20包括扣体200,该扣体200一侧设有第一挡板201,另一侧设有相对应的第二挡板202,该第一挡板201和第二挡板202之间设有穿设扣孔带的u型槽203,该第一挡板201和第二挡板202上开均设有相对应的承托带孔204。
1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扣孔带10、第三扣孔带11、第二扣孔带12、第四扣孔带13均穿设有u型扣20,通过u型槽203各个扣孔带扣起后,将第一弹性承托带14或第二弹性承托带15的末端分别穿过承托带孔204,然后缝接,从而可防止u型扣20从各个扣孔带脱落,结构简单、美观。
20.所述弹性竖条17和弹性横条18均通过v型缝合线19进行固定,所述左罩杯4、右罩杯5和下扒1的连接处外侧设有第一v型褶皱7,该第一v型褶皱7上方设有遮挡线8,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靠近弹性竖条17处边缘设有第二v型褶皱9,使得整个外观更美观,遮挡性更
好。
21.所述第一弹性承托带14和第二弹性承托带15上均设有调节扣16,通过调节扣16来调节承托带的长短。
22.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包括下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扒(1)内侧上方通过一条弹性横条(18)分别缝接有左罩杯(4)和右罩杯(5),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的外侧均通过弹性竖条(17)分别与弹性横条(18)和下扒(1)缝接,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之间通过缝合骨(6)相连接,所述下扒(1)一端设有扣带(3),另一端设有钩带(2),所述右罩杯(5)与扣带(3)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1)上的第一扣孔带(10),所述左罩杯(4)与钩带(2)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1)上的第二扣孔带(12),所述左罩杯(4)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三扣孔带(11),所述右罩杯(5)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四扣孔带(13),所述第一扣孔带(10)与第三扣孔带(11)通过第一弹性承托带(14)相连接,所述第二扣孔带(12)和第四扣孔带(13)通过第二弹性承托带(15)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孔带(10)、第三扣孔带(11)、第二扣孔带(12)和第四扣孔带(13)上均套设有u型扣(2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均为无痕面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竖条(17)和弹性横条(18)均通过v型缝合线(19)进行固定,所述左罩杯(4)、右罩杯(5)和下扒(1)的连接处外侧设有第一v型褶皱(7),该第一v型褶皱(7)上方设有遮挡线(8),所述左罩杯(4)和右罩杯(5)靠近弹性竖条(17)处边缘设有第二v型褶皱(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承托带(14)和第二弹性承托带(15)上均设有调节扣(16)。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扣(20)包括扣体(200),该扣体(200)一侧设有第一挡板(201),另一侧设有相对应的第二挡板(202),该第一挡板(201)和第二挡板(202)之间设有穿设扣孔带的u型槽(203),该第一挡板(201)和第二挡板(202)上开均设有相对应的承托带孔(20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杯超薄内衣,包括下扒,所述下扒内侧上方通过一条弹性横条分别缝接有左罩杯和右罩杯,所述左罩杯和右罩杯的外侧均通过弹性竖条分别与弹性横条和下扒缝接,所述左罩杯和右罩杯之间通过缝合骨相连接,所述下扒一端设有扣带,另一端设有钩带,所述右罩杯与扣带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上的第一扣孔带,所述左罩杯与钩带之间设有缝合在下扒上的第二扣孔带,所述左罩杯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三扣孔带,所述右罩杯靠近弹性竖条的上端设有第四扣孔带,所述第一扣孔带与第三扣孔带通过第一弹性承托带相连接,所述第二扣孔带和第四扣孔带通过第二弹性承托带相连接。二弹性承托带相连接。二弹性承托带相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冼文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艾丽斯内衣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5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