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6899发布日期:2023-09-08 00:23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拉链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分离嵌插件的拉链带。尤其是,涉及在至少一方主面上具备加强部的拉链带。


背景技术:

1、在具有由插棒及座棒构成的分离嵌插件的拉链中,一直以来对拉链带的安装有该分离嵌插件的部分的带面进行加强而防止该带面的破损。作为该加强用的一般方法,以往,在拉链带的端部对由合成树脂膜或织布等形成的加强带进行粘贴一体化。通常,该加强带通过粘接剂而粘接于拉链带,在拉链表层的膜与粘接剂之间设有用于使粘接性良好的中间层(锚涂剂)。

2、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50733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拉链的加强带,其特征在于,由弯曲弹性模量为6,000~9,000kg/cm2的聚酰胺系弹性体薄膜和粘接层构成。作为优选的方案,公开了在聚酰胺系弹性体薄膜与粘接层之间夹入比这些各层的厚度薄的中间层,也公开了在该情况下,作为中间层而优选聚酯系锚涂剂。

3、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点。

4、(1)加强带与拉链带之间的剥离强度虽然具有一定程度,但存在加强带因洗涤、干洗、污染等而剥离、导致发生强度的降低和外观的变化(白浊化)的情况,因此具有进一步提高的余地。

5、(2)虽然通过将锚涂剂作为中间层使用而粘接力提高,在拉链带的性能方面是优选的,但从考虑环境方面的观点出发,期望开发出代替技术。

6、(3)由于加强带由多层构成,所以制造工艺变得复杂,在工序数、制造成本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65073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不使用锚涂剂就能简便地提供加强部与拉链带主体之间的剥离容易度满足规定基准的拉链带。

2、本申请发明人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并非使用以往那样的由薄膜层、中间层、粘接层等多个构造构成的加强带、而是使单层的加强部含浸固化于拉链带,能够简便地获得加强部与拉链带主体之间的剥离容易度满足规定基准的拉链带。本发明是基于上述见解而完成的,在以下进行例示。

3、[1]

4、一种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5、具备拉链带主体、和设于上述拉链带主体的至少一方主面上的加强部,

6、上述加强部是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的单层,且含浸固化于上述拉链带主体。

7、[2]

8、根据[1]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9、上述加强部与上述拉链带主体交联。

10、[3]

11、根据[2]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12、上述拉链带主体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上述加强部与上述拉链带主体通过碳二亚胺而交联。

13、[4]

1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15、上述加强部与上述拉链带主体通过环状碳二亚胺而交联。

16、[5]

17、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18、在上述加强部中,含浸固化于上述拉链带主体的部分的厚度d为20~115μm。

19、[6]

20、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21、在上述加强部中,含浸固化于上述拉链带主体的部分的厚度d与成为上述加强部的材料即加强片的厚度d之比d/d为0.14~0.83。

22、[7]

23、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中,

24、在上述加强部之上还具备分离嵌插件。

25、发明效果

26、根据本发明,不使用锚涂剂就能够简便地提供加强部与拉链带主体之间的剥离容易度满足规定基准的拉链带。



技术特征:

1.一种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不使用锚涂剂就能够简便地提供加强部与拉链带主体之间的剥离容易度满足规定基准的拉链带。一种拉链带,其特征在于,具备拉链带主体、和设于上述拉链带主体的至少一方主面上的加强部,上述加强部是包含聚丙烯系树脂的单层,且含浸固化于上述拉链带主体。

技术研发人员:大杉新太郎,浅见俊幸,福原干,大久保秀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YKK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