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9767发布日期:2023-03-22 13:44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可穿戴设备指的是运用各类识别,传感,连接,储存等技术,将硬件设备整合到衣服上或者是制作成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绑带是可穿戴设备的重要部件,作用是将可穿戴设备固定在用户身体上。
3.目前,可穿戴设备的绑带常见设计有类背包的卡扣形式或者带锁止机构的齿轮啮合方式,用户在使用此类结构的绑带时,需要用户持续操作绑带,直至绑带的松紧程度符合用户的需求,操作过程较为繁琐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能够解决现有的可穿戴设备操作较为繁琐费时的问题。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6.设备主体;
7.第一绑带,第一绑带连接于设备主体的一侧,第一绑带上设置有第一配合结构;
8.第二绑带,第二绑带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另一侧,第二绑带上设置有第二配合结构;
9.调整机构,包括第三配合结构,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均与第三配合结构连接;
10.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和设备主体围合形成穿戴空间;
11.在调整机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配合结构带动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相互远离以增大穿戴空间;在调整机构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配合结构带动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相互靠近以减小所述穿戴空间。
1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第一绑带、第二绑带调整机构,第一绑带连接于设备主体的一侧,第一绑带上设置有第一配合结构;第二绑带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另一侧,第二绑带上设置有第二配合结构;调整机构包括第三配合结构,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均与第三配合结构连接;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和设备主体围合形成穿戴空间;在调整机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配合结构带动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相互远离以增大穿戴空间;在调整机构处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配合结构带动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第一绑带与第二绑带相互靠近以减小所述穿戴空间。这样,在需要穿戴可穿戴设备时,用户只需使调节机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即可增大穿戴空间;而在使调节机构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绑带可自动缩小佩戴空间,直至使佩戴空间缩小至与用户身体部位贴合为止,佩戴过程无需用户持续操作绑带,即可完成自松紧,操作简单便捷。
附图说明
13.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绑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之一;
15.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心轴的示意图;
16.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绑带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之一;
17.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绑带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之二;
19.图7表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绑带装置的爆炸示意图之二;
20.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绑带装置的截面示意图之三;
21.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0-第一绑带;101-第一齿条;20-第二绑带;201-第二齿条;30-第二壳体;301-第二通孔;302-导轨槽;40-第一壳体;401-第一通孔;402-安装槽;50-中心轴;501-微调旋钮;502-锁齿;503-支撑轴;60-绑带齿轮;601-齿轮;602-卷簧槽;603-中心孔;70-卷簧;80-第二弹性件;90-啮合齿。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26.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27.请参照图1至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
28.设备主体;
29.第一绑带10,第一绑带连接于设备主体的一侧,第一绑带10上设置有第一配合结构;
30.第二绑带20,第二绑带连接于设备主体a的另一侧,第二绑带20上设置有第二配合结构;
31.调整机构,包括第三配合结构,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均与第三配合结构连接;
32.第一绑带、第二绑带和设备主体围合形成穿戴空间;
33.其中,在调整机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配合结构带动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第一绑带10与第二绑带20相互远离以增大穿戴空间;在调整机构处
于第二工作模式的情况下,通过第三配合结构带动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第一绑带10与第二绑带20相互靠近以减小所述穿戴空间。
34.示例性地,如图1中,a处所示为设备主体,其为可穿戴设备的功能区(如vr眼镜),以及b处所示的是第一绑带10、第二绑带20和调节机构。在调节机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下,用户只需要用手沿着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即可拉开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增大佩戴空间;在用户松手后,调节结构处于第二工作模式下,第三配合结构带动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使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自动收缩,直至绑固在用户身体(如头部)上,不必持续调节绑带的松紧程度,即可使佩戴空间缩小至与用户身体部位贴合为止。
35.上述实施例中,在需要佩戴可穿戴设备时,用户只需使调节机构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即可增大穿戴空间;而在使调节机构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绑带可自动缩小佩戴空间,直至使佩戴空间缩小至与用户身体部位贴合为止,佩戴过程无需用户持续操作绑带,即可完成绑带的自松紧,操作简单便捷。
36.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绑带10尾部的第一齿条,第二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绑带20尾部的第二齿条;
37.第三配合结构包括绑带齿轮60,绑带齿轮60夹设在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且与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咬合连接。
38.如图6所示,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的尾端设计有一定长度的空心槽,用于放置绑带齿轮60。第一绑带10的空心槽的上端设计有第一齿条101,第二绑带20的空心槽的下端设计有第二齿条201,绑带齿轮60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同时咬合连接。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的端部可与待固定设备(如vr眼镜等)相连接,形成闭环。其中,图6中只显示了绑带尾部的部分。
39.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第一配合结构、第二配合结构和第三配合结构的齿轮和齿条的机械传动结构仅为示例,在具体实现时还可选择其他传动配合结构。
40.例如,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三配合结构为摩擦轮,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为磨面结构,这样,通过摩擦轮和磨面结构之间的摩擦力,即可带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相对移动。
41.例如,在另一些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三配合结构可以为卷绕轴,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为与卷绕轴固定连接的卷绕连接端,在卷绕轴朝向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的卷绕端缠绕在卷绕轴上,使佩戴空间缩小,在卷绕轴朝向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的卷绕端从卷绕轴绕开,使佩戴空间增大。
42.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调整机构包括:旋转结构,以及与旋转结构连接第一弹性件;第三配合结构设置在旋转结构上;
43.在旋转结构朝所述第一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弹性件处于被拉伸的第一弹性状态;在第一弹性件由第一弹性状态恢复至自然伸缩的第二弹性状态的过程中,带动第三配合结构朝向所述第二方向转动。
44.这里,第二弹性状态可以理解为不受外力的自然舒张状态。
45.该实施例中,在用相背的两个外力分别拉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的情况下,第一配合结构和第二配合结构带动旋转结构朝向第一方向转动至预设位置,此时,第一弹
性件处于被拉伸的第一弹性状态,设备主体a、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所围合形成的佩戴空间的内径增大,便于用户佩戴;在取消作用于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上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带动旋转结构朝第二方向转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所围合形成的佩戴空间的内径逐渐变小,直至绑固在用户的身体(如头部)上,此时,由于身体的支撑作用,第一弹性件处于被拉伸的第三弹性状态,以使绑带装置依靠弹力固定在用户身体上。而在无身体支撑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由第一弹性状态恢复至自然伸缩的第二弹性状态。
46.这样,在需要使用绑带装置时,用户只需向相反的方向同时拉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即可增大绑带所围合的内径,便于用户佩戴;在用户配戴绑带装置并松手后,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自动收缩并固定在用户身体上,操作简单便捷,且固定可靠。
47.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卷簧70,卷簧70的外侧端口701与旋转结构固定连接,卷簧70的内侧端口702与旋转结构的支撑轴503固定连接。
48.如图7和图8所示,绑带齿轮60包括齿轮601、卷簧槽602和中心孔603;齿轮601与第一绑带10的第一齿条和第二绑带20的第二齿条同时啮合。绑带齿轮60在背离齿轮601的一侧设置有卷簧槽602,卷簧槽602用于收容卷簧70。中心轴50的支撑轴503穿过绑带齿轮60的中心孔603,使绑带齿轮60可以绕中心轴50转动;卷簧70的外侧端口701与卷簧槽602的内侧壁固定,卷簧70的内侧端口702固定在中心轴50的支撑轴503上。
49.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相反的力拉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的过程中,第一齿条101和第二齿条102带动齿轮601绕中心轴50的支撑轴503沿第一方向(基于图7所示的安装方式,第一方向为逆时针)转动,齿轮601旋转时,会带动卷簧70转动收紧。当用户松开双手后,在卷簧70弹力的作用下,会带动齿轮601沿第二方向(基于图7所示的安装方式,第二方向为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朝相互靠近的方向相对移动,直至绑带装置绑固在用户身体上。
50.进一步地,由于不同的用户对绑带的松紧程度的需求不同。上述实施例只能提供相同的松紧度,为适应不同的用户的需求,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旋转结构还包括第一卡接结构和支撑轴503,第一卡接结构设置在支撑轴503上;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一壳体40,所述第一壳体40上设有第二卡接结构,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接或分离。
51.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配合结构绕支撑轴503转动。
52.该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支撑轴503,能够调整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状态,使第一弹性件带动旋转结构朝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距离,旋转结构的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向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实现对绑带的松紧程度调整。进一步地,在取消外力的情况下,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带动旋转结构朝第二方向转动时,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卡接,能够阻止第一弹性件恢复至自然伸缩的第二弹性状态,使第一弹性件保持在用户调整的松紧程度所对应的第四弹性状态。这样,同一用户仅在第一次使用该绑带装置时根据需求调节松紧程度,而再次使用时该设备时可不必调整绑带装置的松紧程度,如此,能够简化用户操作,并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5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轴503上的锁齿502;第二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40上的啮合齿90,锁齿502与啮合齿90卡接或分离。
54.如图3所示,其示出的是中心轴50,中心轴50包括旋转结构的支撑轴503和设置在支撑轴503上的锁齿502,锁齿502围设在支撑轴503的外周,锁齿502包括间隔设置的凸部和
凹部;在无外力作用于支撑轴503的情况下,通过锁齿502的凹部与第四配合结构卡接,能够固定保持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状态,以及旋转结构的转动位置;在有外力转动支撑轴503的情况下,锁齿502随着支撑轴503旋转,改变锁齿502与第二卡接结构的卡接位置。
55.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40上设置有安装槽,第二卡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80;
56.其中,第二弹性件80设置在安装槽内,第二弹性件80的一端与第一壳体4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啮合齿90固定连接,在第二弹性件80的弹力作用下,锁齿502与啮合齿90卡接。
57.其中,安装槽用于收容第二弹性件80和啮合齿90,并起到导向的作用,使第二弹性件80和啮合齿90沿着安装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58.该实施例中,在利用外力转动支撑轴503的情况下,锁齿502随着支撑轴503旋转,支撑轴503在转动过程中,锁齿502的凸部挤压啮合齿90,啮合齿90通过压缩第二弹性件80,收缩至安装槽内,在锁齿502的凹部与啮合齿90相对时,啮合齿90在第二弹性件80的弹力作用下,伸出安装槽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
59.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槽402包括:设置在第一壳体40上的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
60.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内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弹性件80,且两个第二弹性件8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壳体40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啮合齿90固定连接;两个啮合齿90相对设置在所述第四配合结构的两端。
61.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相对设置,锁齿502夹设在两个啮合齿90之间,如此,能够提高卡接状态的稳定性。
62.可选地,第二弹性件80可以具体为弹簧、橡胶等部件。
63.在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第四配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轴503上的多个凹槽(图未示出),卡接结构包括:弹力珠(图未示出),弹力珠与第一壳体40连接;在弹力珠位于其中一个凹槽内时,卡接结构与第四配合结构卡接连接。
64.如图4和图5中,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旋转结构还包括微调旋钮501,第一壳体40上设有第一通孔401,支撑轴503的第一端穿过第一通孔401伸出至第一壳体40外,第一端固定连接微调旋钮501。
65.该实施例中,第二通孔401能够支撑中心轴50的支撑轴503的第一端,第一端连接有微调旋钮501,这样,用户能够通过微调旋钮501,转动支撑轴503,调整第一弹性件的弹性状态,使第一弹性件带动旋转结构朝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距离,旋转结构的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第二距离,实现对绑带的松紧程度调整。其中,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同或不同。
66.下面基于上述图1至9所示实施例,对佩戴过程中绑带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主要包括:
67.其一,在用户佩戴该设备时,卷簧70处于收紧状态。
68.其二,在第二弹性件80弹力的作用下,啮合齿90卡住锁齿502,此时卷簧70内侧端口702固定不动,防止中心轴50转动,而卷簧70的外侧端口701带动绑带齿轮60转动,绑带收回绑固在用户身体上。
69.其三,当用户认为此时的受力不够舒适时,可用手动旋转微调旋钮501,当用户施
加给微调旋钮501的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锁齿502可以压缩啮合齿90后端的第二弹性件80。此时,微调旋钮501带动中心轴50转动,中心轴50带动固定在支撑轴503上的卷簧70的内侧端口702转动,改变卷簧70的弹力,从而微调绑带装置的松紧程度,使用户感到舒适。
70.其四、当同一用户第二次使用该设备时,由于微调旋钮501位置未改变,此时绑带的松紧程度保持第一次使用的状态,此时也是用户感到舒适的范围。
71.由上述过程可知,同一用户仅在第一次使用该绑带装置时,根据需求去调节松紧程度,而后续再次使用时可不必调整绑带装置的松紧程度,即可满足用户对使用需求。
72.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还包括:第二壳体30,第二壳体30上设有导轨槽302;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可活动地穿设于导轨槽302内。
73.如图9所示,第二壳体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导轨槽302,使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能够分别在导轨槽302内平稳滑动。
74.在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壳体30上还设有第二通孔301,旋转结构的支撑轴503的第二端穿过第二通孔301伸出至第二壳体30外,第二端上设有限位边,限位边抵挡在第二通孔301的外侧。
75.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30上还设有第二通孔301,第二通孔301用于支撑中心轴50的支撑轴503的第二端,向外延伸的限位边,抵挡在第二通孔301的外侧,防止支撑轴503脱出。
76.如图2和图7所示,第一壳体40为前壳和第二壳体30为后壳,第一壳体40与第二壳体30扣合连接,旋转结构、第一弹性件、第一卡接结构、第二卡接结构设置于壳体内部。
77.在无外力作用于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的情况下,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内缩在第二壳体30的导轨槽302中,卷簧70处于自然舒张状态。在用户需要佩戴绑带装置时,只需要用手握住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朝着相反的方向拉出即可使绑带的整体内径增大,便于用户佩戴。当用户松开双手后,在卷簧70的弹力作用下,会带动齿轮601旋转,从而带动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朝向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绑带装置绑固在用户身体上。
78.基于上述实施例,同一用户只需要用手沿着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施加作用力,即可拉开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在用户松手后,第一绑带10和第二绑带20自动收缩固定在用户身体(如头部)上。由于不同用户对受力承受程度不同,同一用户可在第一次使用该可穿戴设备时,通过微调旋钮501调节绑带装置的松紧旋钮,而后续再次使用时该绑带装置时可不必调整松紧程度,即可满足用户对使用需求。
7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80.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
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技术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8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