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2346发布日期:2022-07-05 20:0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


背景技术:

2.鞋子底部具有鞋底,鞋底起到支撑和增强摩擦的作用。对于运动鞋和登山鞋等需要保证鞋底与地面之间摩擦的鞋子,鞋底要具有鞋钉,鞋钉能提高与地面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鞋子的抓地力,能使用户穿着鞋子进行平稳的行走或跑步,鞋子不易打滑,稳定性好,能适应打篮球、跑步和爬山等运动环境,方便用户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3.目前,鞋底的鞋钉大多为阵列分布的多个圆形凸台,鞋钉在鞋底底面占用的范围较小,则抓地作用区域较小,抓地力有限,鞋钉与地面接触,支撑面积有限,用户体重确定,则导致用户踩在鞋上的压强较大,鞋钉顶在用户脚部,用户脚部舒适性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抓地作用范围大、抓地力强、支撑面积大且能保证用户舒适性的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包括鞋底板;鞋底板底面后部具有后区,鞋底板底面前部具有前区,鞋底板底面具有从后区内延伸至前区内的凹槽a,鞋底板底面前部具有分布在前区内的凹槽b,凹槽b沿前区后侧至前侧方向延伸,后区和前区处均分布有多个鞋钉,多个鞋钉占用面积大于后区和前区总面积的一半,鞋钉为棱台形结构,鞋钉下底面与鞋底板连接,鞋钉宽度沿鞋底板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
6.优选的,凹槽a和凹槽b均呈弧形。
7.优选的,凹槽a和凹槽b均为阶梯槽。
8.优选的,鞋钉远离鞋底板的一侧表面上沿鞋钉后侧至前侧方向设置有贯通槽。
9.优选的,贯通槽为u形槽,贯通槽槽深沿鞋钉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
10.优选的,鞋钉远离鞋底板的一侧表面上沿鞋钉宽度方向设置有贯通的形变槽,形变槽沿鞋钉后侧至前侧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形变槽的槽深沿鞋钉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
11.优选的,贯通槽和形变槽边缘均设置有圆角。
12.优选的,前区处分布有多个防滑凸台,防滑凸台错位设置在多个鞋钉之间,防滑凸台横截面为椭圆形,防滑凸台沿远离鞋底板方向逐渐内缩。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抓地作用范围大、抓地力强、支撑面积大且能保证用户舒适性。鞋钉在后区和前区内均紧凑分布多个,多个鞋钉的朝向包括正前和倾斜向前,鞋钉宽度由后至前逐渐减小,较宽部分靠后,用户在向前和倾斜向前方向行走时,能利用多种分布方向的鞋钉更好的抓地,棱台形结构的鞋钉能提高对后区和前区面积的占用率,支撑面积得到有效提高,用户在踩踏鞋底时的舒适性更好。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鞋钉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1、鞋底板;101、凹槽a;102、凹槽b;11、后区;12、前区;2、鞋钉;201、贯通槽;202、形变槽;3、防滑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一
20.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包括鞋底板1;鞋底板1底面后部具有后区11,鞋底板1底面前部具有前区12,鞋底板1底面具有从后区11内延伸至前区12内的凹槽a101,鞋底板1底面前部具有分布在前区12内的凹槽b102,凹槽b102沿前区12后侧至前侧方向延伸,后区11和前区12处均分布有多个鞋钉2,鞋钉2紧凑分布,多个鞋钉2占用面积大于后区11和前区12总面积的一半,鞋钉2为棱台形结构,鞋钉2下底面与鞋底板1连接,鞋钉2宽度沿鞋底板1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
21.本实施例抓地作用范围大、抓地力强、支撑面积大且能保证用户舒适性。鞋钉2在后区11和前区12内均紧凑分布多个,多个鞋钉2的朝向包括正前和倾斜向前,鞋钉2宽度由后至前逐渐减小,较宽部分靠后,用户在向前和倾斜向前方向行走时,能利用多种分布方向的鞋钉2更好的抓地,棱台形结构的鞋钉2能提高对后区11和前区12面积的占用率,支撑面积得到有效提高,用户在踩踏鞋底时的舒适性更好。
22.实施例二
23.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凹槽a101和凹槽b102均呈弧形,凹槽a101和凹槽b102均为阶梯槽,在用户行走过程中,方便凹槽a101和凹槽b102根据用户脚部形态发生形变,从而保障用户脚部与鞋子的接触面积,提高舒适性。
24.实施例三
2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鞋钉2远离鞋底板1的一侧表面上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设置有贯通槽201,贯通槽201能对地面上的水进行引流,防止水浸入鞋钉2和地面之间,防止降低鞋钉2的抓地力。贯通槽201为u形槽,不易残留水或卡入小石子、小土块等颗粒性异物,贯通槽201槽深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方便生产时的脱模,便于制造。
26.鞋钉2远离鞋底板1的一侧表面上沿鞋钉2宽度方向设置有贯通的形变槽202,形变槽202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形变槽202的槽深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在用户行走或跑步时,便于鞋钉2发生形变,提高舒适性。贯通槽201和形变槽202边缘均设置有圆角,使受力相对更加均衡,防止在边缘处发生疲劳破裂,提高使用寿命。
27.实施例四
28.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前区12处分布有多个防滑凸台3,防滑凸台3错位设置在多个鞋钉2之间,防滑
凸台3横截面为椭圆形,防滑凸台3沿远离鞋底板1方向逐渐内缩,防滑凸台3的横截面面积沿远离鞋底板1方向逐渐减小,便于制造时的脱模,防滑凸台3能在鞋钉2基础上起到另一种结构样式所具有的防滑作用,防滑方式多样,防滑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2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板(1);鞋底板(1)底面后部具有后区(11),鞋底板(1)底面前部具有前区(12),鞋底板(1)底面具有从后区(11)内延伸至前区(12)内的凹槽a(101),鞋底板(1)底面前部具有分布在前区(12)内的凹槽b(102),凹槽b(102)沿前区(12)后侧至前侧方向延伸,后区(11)和前区(12)处均分布有多个鞋钉(2),多个鞋钉(2)占用面积大于后区(11)和前区(12)总面积的一半,鞋钉(2)为棱台形结构,鞋钉(2)下底面与鞋底板(1)连接,鞋钉(2)宽度沿鞋底板(1)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凹槽a(101)和凹槽b(102)均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凹槽a(101)和凹槽b(102)均为阶梯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鞋钉(2)远离鞋底板(1)的一侧表面上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设置有贯通槽(20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贯通槽(201)为u形槽,贯通槽(201)槽深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鞋钉(2)远离鞋底板(1)的一侧表面上沿鞋钉(2)宽度方向设置有贯通的形变槽(202),形变槽(202)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并排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形变槽(202)的槽深沿鞋钉(2)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贯通槽(201)和形变槽(202)边缘均设置有圆角。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前区(12)处分布有多个防滑凸台(3),防滑凸台(3)错位设置在多个鞋钉(2)之间,防滑凸台(3)横截面为椭圆形,防滑凸台(3)沿远离鞋底板(1)方向逐渐内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领域,具体为一种鞋钉多形式排列的鞋底。其包括鞋底板;鞋底板底面后部具有后区,鞋底板底面前部具有前区,鞋底板底面具有从后区内延伸至前区内的凹槽a,鞋底板底面前部具有分布在前区内的凹槽b,凹槽b沿前区后侧至前侧方向延伸,后区和前区处均分布有多个鞋钉,多个鞋钉占用面积大于后区和前区总面积的一半,鞋钉为棱台形结构,鞋钉下底面与鞋底板连接,鞋钉宽度沿鞋底板后侧至前侧方向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抓地作用范围大、抓地力强、支撑面积大且能保证用户舒适性。支撑面积大且能保证用户舒适性。支撑面积大且能保证用户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斌 李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连云港巧虎体育文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17
技术公布日:2022/7/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