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

文档序号:31217268发布日期:2022-08-20 04:4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具体是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


背景技术:

2.工装又名劳动服,其面料厚度较大才能保证其牢度较强,故面料厚实、透气性差。在作业过程中工人会产生大量汗液,现有工装使人体产生潮湿闷热等不舒适感。另外,工装多为一线工人穿着,上肢动作幅度较大,现有工装的款式容易使工人上肢前伸动作受限,不利于劳作。
3.公开号为cn205267041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气工作服上装,两个风琴式捏折分别设置在后背中片两侧的内侧面处,两个风琴式捏折的一边分别固定在后背中片上,两个风琴式捏折的另一边分别固定在所对应的后背左片和后背右片的内侧端上;从正面看后背中片分别后背左片和后背右片并齐,保证了工作服的严密遮挡,从侧面看利用透气网格达到了透气散热的目的,不但满足国家安全生产的要求,并且提高了工作服上装应用的舒适性。但由于其两个风琴式位于后背下部,并不是人体上躯干散热最多的区域,同时后背靠下的位置开设竖向风琴式捏折,非常容易被作业环境中的物品挂住,影响作业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或缺陷之一,本实用新型在不影响工装外观与实用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特的结构以增加服装的透气性,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包括后过肩衣片和后下片,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后过肩衣片与后下片的中部和两端分别拼接缝合5-7cm形成两个不封闭的背部散热通道;在后过肩衣片内缝制一层与后过肩衣片形状一致的、由具有上下网孔、六面透气的立体3d结构的网眼布裁剪而成的内片。
6.进一步地,后下片包括对应于两个腋下处、宽度4-5cm、呈“八”字状的后小片和一个相应形状的后大片,后小片和后大片之间不拼接缝合形成两个腋下散热通道;在两个后小片和后大片交接处的内侧设置两个用网眼内衬折叠成八字状的风琴褶,风琴褶外侧边缘与后小片缝合、风琴褶内侧边缘与后大片缝合。
7.进一步地,后过肩衣片外表面靠近其下端边缘缝制一条反光条。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提高工装夹克后衣身美观度的同时,提高其排汗散热性能,扩大其上肢活动范围,整体提高了湿热舒适性与作业舒适性。利于工人在高温湿热作业环境下的人体微循环,满足工人上肢进行各角度的作业需求。
附图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内衬与后下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后小片和后大片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八”字状的风琴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一种利于人体后背散热的工装,包括后过肩衣片1和后下片2,后过肩衣片1与后下片2的中部和两端分别拼接缝合5-7cm形成两个不封闭的背部散热通道3;在后过肩衣片1内缝制一层与后过肩衣片1形状一致的、由具有上下网孔、六面透气的立体3d结构的网眼布裁剪而成的内片4。
15.工装夹克后衣身采用横向分割,分为后过肩与后下片,分割处后过肩与后下片采用后中、两端各固定5-7cm的三段固定形式,形成两个散热通道,使后背产生汗液快速蒸发,将热量快速散出体外,促进人体的微循环,在不影响后片外观款式特征的同时,提高了工装的湿热舒适性。由于后下片较重,在后过肩不完全与其固定的情况下,下片容易出现下坠现象,导致散热口处出现褶皱、丝缕等现象,甚至出现外露的开口而暴露内层衣物或体表的弊病,针对这一问题,在后过肩内缝制内片4,使其与后下片缝合固定。后下片与透气内片4的拼接使工装后片实现外观平服效果。后下片与后过肩三段式固定后,过肩能够将散热口掩藏住,在不影响外观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散热性能。后过肩处作为整件工装的主要受力部位,此处磨损与变形较为明显,加之后背处为主要出汗部位,过肩处长期受汗液浸润,因此过肩处清洗频次较高、磨损程度与被汗液腐蚀程度较大。网眼透气面料内衬多为涤纶织物或者涤棉混纺织物,其质地较轻薄且具有良好的吸湿散热性、耐牢度、抗拉伸性与抗腐蚀性,在此处覆一层面料能够延长工装的使用期,同时能保证外观平服、提高其舒适性,还可从一定程度上防止杂物通过过肩处的散热口进入工装内层,保证了工装的服用卫生性。
16.实施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后下片2包括对应于两个腋下处、宽度4-5cm、呈“八”字状的后小片21和一个相应形状的后大片22,后小片21和后大片22之间不拼接缝合形成两个腋下散热通道5;在两个后小片21和后大片22交接处的内侧设置两个用透气网眼面料折叠成“八”字状的风琴褶6,风琴褶外侧边缘61与后小片21缝合、风琴褶内侧边缘62与后大片22缝合。
17.上肢前伸动作会牵扯后背处衣片发生位移,为增加上肢活动范围,因此在后过肩以下至腋窝部位使用八字结构分割并结合风琴褶工艺,八字分割由后过肩通向两腋窝下4-5 cm,分割处留有开口,开口用透气网眼布封口,不但利于腋下与后背的散热排汗,提高了舒适性,同时便于手臂的前伸动作,扩大了整体工装的活动范围。
18.后背“八”字状风琴褶势必会在弯曲处产生较多余量,若采用较厚的工装面料制作,工艺上较难实施,外观亦会出现不平服的弊病,而网眼内衬布较轻薄,在弯曲处多层折叠制作风琴褶后亦能实现较平服外观,因此开口处应使用透气网眼布封口工艺,网眼内衬布折叠宽度以1厘米为宜,共折叠6层,延展量最大可拉伸6厘米。此结构与工艺改善了工装夹克手臂活动受限、穿着闷热等一系列弊病,提高了穿着夹克作业时的湿热舒适性,扩大了上肢活动范围,大大的增加了服装的附加值。
19.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后过肩衣片1外表面靠近其下端边缘缝制一条反光条7。反光条7为非必须,但加装反光条后不仅能提高安全性,同时能够使后过肩衣片下端更加厚实平服,背部散热通道更加不容易暴露。


技术特征:
1.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包括后过肩衣片(1)和后下片(2),其特征在于:后过肩衣片(1)与后下片(2)的中部和两端分别拼接缝合5-7cm形成两个不封闭的背部散热通道(3);在后过肩衣片(1)内缝制一层与后过肩衣片(1)形状一致的、由具有上下网孔、六面透气的立体3d结构的网眼布裁剪而成的内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其特征在于: 后下片(2)包括对应于两个腋下处、宽度4-5cm、呈“八”字状的后小片(21)和一个相应形状的后大片(22),后小片(21)和后大片(22)之间不拼接缝合形成两个腋下散热通道(5);在两个后小片(21)和后大片(22)交接处的内侧设置两个用网眼内衬折叠成“八”字状的风琴褶(6),风琴褶(6)外侧边缘(61)与后小片(21)缝合、风琴褶内侧边缘(62)与后大片(22)缝合。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其特征在于: 后过肩衣片(1)外表面靠近其下端边缘缝制一条反光条(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具体是一种利于人体后背透气的工装,包括后过肩衣片和后下片,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后过肩衣片与后下片的中部和两端分别拼接缝合5-7cm形成两个不封闭的背部散热通道;在后过肩衣片内缝制一层与后过肩衣片形状一致的、由具有上下网孔、六面透气的立体3D结构的网眼布裁剪而成的内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提高工装夹克后衣身美观度的同时,提高其排汗散热性能,扩大其上肢活动范围,整体提高了湿热舒适性与作业舒适性。利于工人在高温湿热作业环境下的人体微循环,满足工人上肢进行各角度的作业需求。满足工人上肢进行各角度的作业需求。满足工人上肢进行各角度的作业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左洪芬 杨雅莉 张媛媛 安凌中 王静 梁立立 陈春雨 宋向前 赵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南山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16
技术公布日:2022/8/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