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隐形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97252发布日期:2023-05-28 00:5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隐形扣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按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隐形扣。


背景技术:

1、按扣又称为摁扣,是衣服中常用的一种扣子。按扣由带有凸块的子扣和带有凹槽的母扣配合,按扣借助凸块嵌入凹槽实现连接固定的作用。

2、现有的按扣结构,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146606.2公开了一种肩带隐形扣,包括:带体和置于所述带体两端、具有一凹陷部的主扣以及具有一隆起部的配合扣。使用时,将隐形肩带扣的主扣端通过小孔缝在衣服肩部的内里,将配合扣一端穿过肩带,然后与主扣扣在一起,将肩带固定起来。

3、上述隐形扣存在如下问题:

4、(1)由于隐形肩带扣的主扣端通过小孔缝在衣服肩部的内里,使得主扣上带有小孔的区域暴露于外部,也就是呈现于外部可观察的区域较大,易吸引消费者注意,难以实现“隐形”的作用;

5、(2)配合扣的隆起部为半圆球结构,其与凹陷部需要过盈配合以实现连接,使得在初次使用时,隆起部与凹陷部的连接处于张紧状态,难以分离;而在多次使用后易造成磨损或者变形,造成隆起部与凹陷部易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隐形扣,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隐形扣的稳定性差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型隐形扣,包括具有弹性的子扣和母扣,所述子扣包括第一基部、设于第一基部上的凸台、设于凸台上的立柱以及有立柱自由端的钩部,所述第一基部、凸台、立柱和钩部为一体结构,所述钩部的直径尺寸大于立柱的直径尺寸,所述凸台的直径尺寸大于钩部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基部的直径尺寸大于凸台的直径尺寸,所述母扣包括第二基部、设于第二基部上的通孔、设于通孔周沿的侧壁以及由侧壁的自由端向内延伸的端沿,通过端沿使得母扣形成一椭圆形结构的卡置孔,所述第二基部、侧壁和端沿为一体结构,所述通孔的直径尺寸大于卡置孔的长轴尺寸,所述卡置孔的长轴尺寸大于钩部的直径尺寸,所述卡置孔的短轴尺寸小于钩部的直径尺寸。

4、进一步的,所述钩部的上表面为曲面结构。

5、进一步的,所述钩部的厚度尺寸为1.2mm~1.8mm。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基部和/或第二基部的外侧沿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7、进一步的,所述子扣的背面的中部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延伸至钩部,所述盲孔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盲孔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杆的硬度大于子扣的硬度,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尺寸不小于盲孔的深度尺寸。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尺寸比盲孔的深度尺寸大1mm~3mm。

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新型隐形扣,在使用时,分别将子扣的第一基部和母扣的第二基部夹设于两层布料之间,再通过热压合或者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两层布料与第一基部或者第二基部压合,实现布料与第一基部和第二基部的固定连接,并使得子扣的凸台、立柱和钩部暴露于外侧,同时使得母扣的侧壁、端沿和卡置孔暴露于外侧,该结构所占整体子扣、母扣的区域较小,且子扣、母扣所占衣物的体积较小,不利于普通消费者的观察,实现较好的隐形效果,并且,子扣与母扣扣合时,通过钩部嵌入卡置孔,使得钩部挤压端沿,由于子扣、母扣具有弹性,使得端沿和钩部均弹性变形,使得钩部嵌入卡置孔内,并钩住端沿,实现自锁,该种连接方式,通过子扣和母扣的弹性变形实现连接,同时通过子扣上的钩部与母扣上的端沿钩合,提高扣合连接的牢固性以及稳定性,并且钩部为曲面结构,且卡置孔为椭圆形结构,便于钩部嵌入卡置孔内,且减少两者的变形量,从而避免过度变形造成的塑性变形,进而保护子扣和母扣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提高使用寿命,进一步保证子扣与母扣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隐形扣,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弹性的子扣和母扣,所述子扣包括第一基部、设于第一基部上的凸台、设于凸台上的立柱以及有立柱自由端的钩部,所述第一基部、凸台、立柱和钩部为一体结构,所述钩部的直径尺寸大于立柱的直径尺寸,所述凸台的直径尺寸大于钩部的直径尺寸,所述第一基部的直径尺寸大于凸台的直径尺寸,所述母扣包括第二基部、设于第二基部上的通孔、设于通孔周沿的侧壁以及由侧壁的自由端向内延伸的端沿,通过端沿使得母扣形成一椭圆形结构的卡置孔,所述第二基部、侧壁和端沿为一体结构,所述通孔的直径尺寸大于卡置孔的长轴尺寸,所述卡置孔的长轴尺寸大于钩部的直径尺寸,所述卡置孔的短轴尺寸小于钩部的直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隐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的上表面为曲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隐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的厚度尺寸为1.2mm~1.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隐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部和/或第二基部的外侧沿上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隐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扣的背面的中部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延伸至钩部,所述盲孔内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盲孔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杆的硬度大于子扣的硬度,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尺寸不小于盲孔的深度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隐形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尺寸比盲孔的深度尺寸大1mm~3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按扣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隐形扣,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隐形扣的稳定性差的问题,包括具有弹性的子扣和母扣,子扣包括第一基部、设于第一基部上的凸台、设于凸台上的立柱以及有立柱自由端的钩部,第一基部、凸台、立柱和钩部为一体结构,钩部的直径尺寸大于立柱的直径尺寸,凸台的直径尺寸大于钩部的直径尺寸,第一基部的直径尺寸大于凸台的直径尺寸,母扣包括第二基部、设于第二基部上的通孔、设于通孔周沿的侧壁以及由侧壁的自由端向内延伸的端沿,通过端沿使得母扣形成一椭圆形结构的卡置孔,通孔的直径尺寸大于卡置孔的长轴尺寸,卡置孔的长轴尺寸大于钩部的直径尺寸,卡置孔的短轴尺寸小于钩部的直径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林仲漩,赖温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石狮众自造服装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