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虻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6284发布日期:2023-04-20 02:3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虻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捕捉昆虫,具体涉及一种捕虻手套。


背景技术:

1、虻虫为昆虫纲双翅目口短角亚目蛇科昆虫复带虻。虻虫对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都很强。虻是典型的吸血昆虫,虻成虫口器刺吸式适于吸血,能将牛马骡驴等牲畜的皮肤刺穿,吮吸其血液,有时攻击人类和其他动物。能传播多种人畜疾病。虻喜栖息于隐潮湿的地方,性喜阳光,成虫多在白天活动,喜在高温强光下的白天活动,中午最活跃。虻虫的雌性干燥全体,为一味传统中药。性味苦,微寒,有毒。具有逐疲、破积、通经的功效,用于治疗症痕积聚,少腹蓄血,血滞经闭,打损癖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虻虫具有较强的溶解血栓和抗炎镇痛的活性,且副作用小同时配伍使用,在治疗肝胆疾病上也有较好的疗效。而有关虻虫化学成分的研究还在探究中,为了更好的研究其化学成分,科研工作者需在野外捕捉虻虫,常常会遇到虻虫的攻击而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捕虻手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虻手套,包括手套本体、诱捕结构和防护袖,所述诱捕结构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部上表面,所述诱捕结构包括诱捕面、粘剂层和捕捉网,所述诱捕面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部上表面,所述粘结层设置在所述诱捕面上表面,所述粘结层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虻虫的信息素圆片,所述捕捉网可拆卸的设在所述粘结层上表面,所述防护袖与所述手套本体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捕捉网包括网面和收拢绳,所述收拢绳贯穿设置在所述网面的外周,所述收拢绳的两端连接有卡扣。

5、进一步的,所述网面的孔径大小为1~2cm。

6、进一步的,所述手套本体包括手套衬里、pvc外浸胶层,所述pvc外浸胶层设在所述手套衬里外。

7、进一步的,所述pvc外浸胶层的手背部设置有耐刺破防护层,所述耐刺破防护层为金属丝针织层。

8、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针织层的金属丝为不锈钢金属丝,直径为0.1~0.3mm。

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袖上设有用于将腕部收紧的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由魔术贴带体和设于魔术贴带体两端的魔术贴粘接面组成;所述魔术贴粘接面分为圆毛面和刺毛面,其中圆毛面缝合在所述防护袖上,所述魔术贴带体缠绕腕部一周后通过刺毛面粘接于圆毛面上,用于将所述防护袖收紧。

10、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捕虻手套,包括手套本体、诱捕结构和防护袖,诱捕结构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部,诱捕结构包括诱捕面、粘剂层和捕捉网,诱捕面设置在手套本体的掌心部上表面,粘结层设置在诱捕面上表面,粘结层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虻虫的信息素圆片,捕捉网可拆卸的设在粘结层上表面,防护袖与所述手套本体连接。通过粘结层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虻虫的信息素圆片,诱引虻虫前来粘结层,虻虫粘在粘结层上,然后收拢捕捉网,取下捕捉网放入虻虫培养箱即可,本实用新型的捕虻手套,不仅防止工作人员被虻虫攻击,还保证了虻虫活体,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诱捕虻虫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野外作业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套本体(1)、诱捕结构(2)和防护袖(3),所述诱捕结构(2)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1)的掌心部,所述诱捕结构(2)包括诱捕面(21)、粘结层(22)和捕捉网(23),所述诱捕面(21)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1)的掌心部上表面,所述粘结层(22)设置在所述诱捕面(21)上表面,所述粘结层(22)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虻虫的信息素圆片(221),所述捕捉网(23)可拆卸的设在所述粘结层(22)上表面,所述防护袖(3)与所述手套本体(1)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网(23)包括网面(231)和收拢绳(232),所述收拢绳(232)贯穿设置在所述网面(231)的外周,所述收拢绳(232)的两端连接有卡扣(23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捕捉网(23)包括网面(231)和收拢绳(232),所述收拢绳(232)贯穿设置在所述网面(231)的外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网面(231)的孔径大小为1~2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本体(1)包括手套衬里(11)和pvc外浸胶层(12),所述pvc外浸胶层(12)设在所述手套衬里(11)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pvc外浸胶层(12)的手背部设置有耐刺破防护层,所述耐刺破防护层为金属丝针织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针织层的金属丝为不锈钢金属丝,直径为0.1~0.3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捕虻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袖(3)上设有用于将腕部收紧的魔术贴(31),所述魔术贴(31)由魔术贴带体(311)和设于魔术贴带体(311)两端的魔术贴粘接面(312)组成;所述魔术贴粘接面(312)分为圆毛面和刺毛面,其中圆毛面缝合在所述防护袖(3)上,所述魔术贴带体(311)缠绕腕部一周后通过刺毛面粘接于圆毛面上,用于将所述防护袖(3)收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捕虻手套。该捕虻手套包括手套本体、诱捕结构和防护袖,诱捕结构设置在所述手套本体的掌心部,诱捕结构包括诱捕面、粘剂层和捕捉网,诱捕面设置在手套本体的掌心部上表面,粘结层设置在诱捕面上表面,粘结层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虻虫的信息素圆片,捕捉网可拆卸的设在粘结层上表面,防护袖与所述手套本体连接。通过粘结层内设置有用于引诱虻虫的信息素圆片,诱引虻虫前来粘结层,虻虫粘在粘结层上,然后收拢捕捉网,取下捕捉网放入虻虫培养箱即可,本技术的捕虻手套,不仅防止工作人员被虻虫攻击,还保证了虻虫活体,具有结构简单,节能环保,诱捕虻虫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在野外作业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赖仞,容明强,谷陟欣,王文智,李宗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佩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