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3735发布日期:2023-05-14 23:4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


背景技术:

1、现在有许多的人特别喜欢在户外游玩露营,由于在野外游玩都是选择有山有水的地方,为了方便出行,一般都会选择一些必备用品,然后穿着一些防风防水的衣服,可有些时候遇到过溪水时,有些人又不会游泳,而且又没有携带游泳圈之类的物品,这就会让人非常头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

2、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该服饰包括:

4、服饰主体,所述服饰主体包括外衬以及缝合于所述外衬内侧面上的内衬;

5、设于所述服饰主体上的压合印,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压合形成若干所述压合印,且若干所述压合印之间具有间隙;

6、连接至所述外衬内的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在所述外衬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

7、其中,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为不透气材质,所述导气管用于对所述外衬与所述内衬围成的空间内充、放气,且所述压合印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通道。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衬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袋兜,所述导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袋兜后连接至所述外衬内,且所述第一袋兜用于存放所述导气管在所述外衬外的部分。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气管内设置可移动的堵塞件,所述堵塞件用于截止所述导气管。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外衬的一端侧面上设置放置囊,所述导气管与放置囊均为柔性材质,所述放置囊通过开口与所述导气管相连通,且所述堵塞件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放置囊与所述导气管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堵塞件移动至所述导气管内时,所述导气管为截止状态。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堵塞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所述堵塞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气管的管径。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衬上设置第二袋兜,该第二袋兜用于放置杂物。

13、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使用时,先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为导通状态,再通过导气管将空气充进外衬与内衬之间,使服饰主体充气、鼓胀后,再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保持截止状态,充气后的服饰主体一方面在特殊时候可作为游泳圈、救生衣使用,保障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普通衣物使用时,毫无违和感,能够增加保暖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该服饰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的外侧面上设置第一袋兜,所述导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袋兜后连接至所述外衬内,且所述第一袋兜用于存放所述导气管在所述外衬外的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内设置可移动的堵塞件,所述堵塞件用于截止所述导气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外衬的一端侧面上设置放置囊,所述导气管与放置囊均为柔性材质,所述放置囊通过开口与所述导气管相连通,且所述堵塞件通过所述开口在所述放置囊与所述导气管之间来回移动,当所述堵塞件移动至所述导气管内时,所述导气管为截止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所述堵塞件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气管的管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上设置第二袋兜,该第二袋兜用于放置杂物。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充气、放气的两用服饰,该服饰包括服饰主体和导气管。服饰主体包括外衬以及缝合于外衬内侧面上的内衬。压合印设于服饰主体上,外衬与内衬压合形成若干压合印,若干压合印之间具有间隙。导气管连接至外衬内,导气管在外衬外的部分可截止或导通的状态。外衬与内衬为不透气材质,压合印之间的间隙形成导气通道。在使用时,先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为导通状态,再通过导气管将空气充进外衬与内衬之间,使服饰主体充气、鼓胀后,再推动堵塞件,使导气管保持截止状态,充气后的服饰主体一方面在特殊时候可作为游泳圈、救生衣使用,保障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作为普通衣物使用时,毫无违和感,能够增加保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晋江市爱情海服装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3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