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外野营席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94256发布日期:2023-07-06 08:5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外野营席垫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编织席,特别是关于一种户外野营席垫。


背景技术:

1、现有的编织席大多都是由竹子进行编织的,其存在强度较低,容易损坏的缺点。为了提升编织席的强度,不少生产厂家对编织席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例如采用加强绳编制成的结构稳定的编织席,其利用加强绳来提升编织席的强度,但其改进后的编织席表面与传统编织席的表面无差别,当其被使用于户外时,适用性差,特别是在天黑的情况下,编织席不容易被发现。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户外野营席垫,其能实现储能发光并有效驱赶蚊虫,适用性强,并能有效避免编织席本体的边缘处出现松散现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野营席垫,其包括:编织席本体,由塑料编织条编织成型;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编织席本体的四周边缘处,将所述编织席本体进行固定;功能层,包覆在所述塑料编织条的外部,使所述编织席本体在光照下储能发光和/或驱赶蚊虫。

3、进一步,所述功能层为发光层;所述发光层为荧光涂层;所述荧光涂层均匀的包覆在所述编织席本体的所述塑料编织条上,与所述塑料编织条一体成型。

4、进一步,所述功能层为防蚊层;所述防蚊层为油性防蚊层;所述防蚊层均匀包覆在编织席本体的所述塑料编织条上,与所述塑料编织条一体成型。

5、进一步,所述塑料编织条采用塑料空心管结构。

6、进一步,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编织席本体采用一体成型式结构。

7、进一步,所述编织席本体的边沿处由上至下弯折形成折弯部,该折弯部与所述编织席本体固定后形成所述防护结构。

8、进一步,所述编织席本体的边沿处直接采用热压成型,形成与所述编织席本体一体成型的所述防护结构。

9、进一步,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编织席本体采用分体式结构。

10、进一步,所述防护结构包括上防护沿边和侧防护沿边;所述上防护沿边设置于所述编织席本体的左端部和右端部,所述侧防护沿边设置于所述编织席本体的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上防护沿边与所述侧防护沿边均包裹住所述编织席本体的边沿处,并与所述编织席本体固定连接。

11、进一步,所述上防护沿边和所述侧防护沿边通过编织线缝合在所述编织席本体上。

12、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席本体采用塑料编织条编织成型,编织完成的编织席本体通过防护层进行固定,有效避免了编织席本体的边缘处出现松散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席本体通过发光层在晚上进行发光,方便编织席在户外使用,同时提升美观度。

15、3、本实用新型的编制席本体通过防蚊层可以有效驱赶蚊虫,方便编织席在户外使用,尤其在夏季蚊虫较多的地方。

16、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户外野营席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户外野营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席本体(1)的边沿处直接采用热压成型,形成与所述编织席本体(1)一体成型的所述防护结构(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户外野营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2)与所述编织席本体(1)采用分体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户外野营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2)包括上防护沿边(6)和侧防护沿边(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户外野营席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沿边(6)和所述侧防护沿边(7)通过编织线缝合在所述编织席本体(1)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户外野营垫,其包括:编织席本体,由塑料编织条编织成型;防护结构,设置在所述编织席本体的四周边缘处,将所述编织席本体进行固定;功能层,包覆在所述塑料编织条的外部,使所述编织席本体在光照下储能发光和/或驱赶蚊虫。本技术能实现储能发光并有效驱赶蚊虫,适用性强,并能有效避免编织席本体的边缘处出现松散现象。本技术涉可以在编织席领域中广泛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江辉明,林成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华洋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