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6600发布日期:2023-05-15 01:0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鞋子,特别涉及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


背景技术:

1、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2、现有的运动鞋的鞋底大多采用md、rb、eva等材料制成的多层粘接或者单层的实心结构,这样鞋底具备一定的柔性和弹性,起到减震的作用,或者通过鞋底直接设置成减震结构,从而缓解运动过程中的冲击力。但是,在不同的运动环境下对运动鞋的性能是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马拉松比赛中对运动鞋的轻便性和耐磨性能的需求是首要的,在徒步越野的环境中对运动鞋的支撑性能的需求是首要的。如果一味的采用避震、减震结构进行缓冲,或者通过材料的选择以改变鞋底重量,这样的改进所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及运动鞋,在运动员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提高鞋底本体的舒适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第一支撑部,所述大底和第一支撑部均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前脚掌覆盖的区域;第二大底,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足弓外侧边缘至后脚跟跟部边缘中心覆盖的区域;以及第三大底,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且对应足弓中心至后脚跟跟部边缘中心覆盖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大底与所述第二大底彼此连接且一体成型,所述第三大底与所述第一大底、第二大底均不连接,且与一体成型的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所覆盖的区域彼此隔离,以形成中空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对应所述第一大底与第三大底之间的区域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

3、其中,所述第一大底,包括:若干个第一凸起,形状为长方形,矩阵分布在所述第一大底的触地面;以及若干个第一凹槽,形状为圆形,矩阵分布在所述第一大底的触地面;所述第二大底,包括:若干个第二凸起,形状为菱形,矩阵分布在所述第二大底的触地面;所述第三大底,包括:若干个第三凸起,形状为菱形,矩阵分布在所述第三大底的触地面。

4、其中,分布在所述第一大底上的若干个第一凸起,分布在所述第二大底上的若干个第二凸起,以及分布在所述第三大底上的若干个第三凸起的触地端外缘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

5、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形状为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与第三大底之间,且对应足弓中心位置;与所述顶点相对的三角形底边沿着足弓内侧边缘进行设置。

6、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若干个条状支撑部件,所述条状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与足弓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若干个条状支撑部件彼此平行的并排分布,并在相邻两条支撑部件之间形成镂空区域,以暴露中底的对应部分。

7、其中,所述中底包括:第一外环部,环绕所述大底上表面边缘进行设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外环部的表面设置矩阵分布的若干个第一圆形凸起;第二外环部,环绕所述第一外环部上表面边缘进行设置,且对应前脚掌至足弓边缘所覆盖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环部上方;其中,在所述第二外环部的表面设置矩阵分布的若干个第二圆形凸起。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所述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9、其中,所述运动鞋底包括中底和连接在所述中底下表面的大底;所述中底包括:第一外环部,环绕所述大底上表面边缘进行设置;以及第二外环部,环绕所述第一外环部上表面边缘进行设置,且对应前脚掌至足弓边缘所覆盖的区域设置在所述第一外环部上方;所述鞋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前片,所述前片的内部缝合固定有网面,所述鞋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后跟。

10、其中,还包括:第一防护部,形状近似为三角形形状,设置在所述后跟的外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一防护部的三角形底边与所述第一外环部对应后跟外侧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与所述底边相对的顶角靠近所述后跟的中心位置进行设置;以及第二防护部,形状近似为三角形形状,设置在所述后跟的内侧表面;其中,所述第二防护部的三角形底边与所述第一外环部对应后跟内侧边缘的位置固定连接,与所述底边相对的顶角靠近所述后跟的中心位置进行设置。

11、其中,还包括:第一贴膜,环绕所述第二外环部的边缘上方覆盖在所述鞋面上。

1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在所述大底设置第一大底、第二大底以及第三大底,且所述第一大底上矩阵分布凸起与凹槽,所述第二大底和第三大底上矩阵设置凸起,从而在脚掌的不同触地面区域形成防滑纹理,能够增强鞋底的防滑性能,并且鞋底随着运动员的脚部作出各种动作时能够产生各个方向的摩擦力。如此,在所述大底上通过划分区域地设置凸起与凹槽,在鞋底的部分关键区域设置防滑纹理而非整个鞋底,能够在不增加鞋底功能部件的同时,确保鞋底的防滑与支撑功能,能够减轻鞋底重量,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进一步地,在所述大底上设置连通前脚掌区域、足弓、以及后跟区域的容纳空间以容纳第一支撑部,从而在脚掌形成支撑区域,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脚部着地时向地面产生向下的压力,所述容纳空间与能够顺应向下的压力趋势进行压缩,从而缓解地面对脚掌的反作用力;当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的脚部抬起时产生向上的回复力,所述中空空间又能够在压力产生形变回复至原始状态时产生回复力,因此能够补充、提供向上的回复力,从而增强鞋底的支撑回弹性能;所述容纳空间中的第一支撑部也能够起到稳定鞋底的作用,防止鞋底随着运动员的脚部作出各种动作时而产生过度的、任意方向上的弯折,从而带来脚部损伤风险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不增加鞋底重量的前提下增强运动鞋的稳固性,以满足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脚部动作变化从而起到精准地缓冲和回弹功能,从而保护运动员的脚部,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技术特征:

1.一种轻便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第一支撑部,所述大底和第一支撑部均连接在所述中底的下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分布在所述第一大底上的若干个第一凸起,分布在所述第二大底上的若干个第二凸起,以及分布在所述第三大底上的若干个第三凸起的触地端外缘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形状为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大底与第三大底之间,且对应足弓中心位置;与所述顶点相对的三角形底边沿着足弓内侧边缘进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若干个条状支撑部件,所述条状支撑部件的长度方向与足弓至后跟延伸的方向平行,所述若干个条状支撑部件彼此平行的并排分布,并在相邻两条支撑部件之间形成镂空区域,以暴露中底的对应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

7.一种轻便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所述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有鞋舌的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鞋底。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鞋底包括中底和连接在所述中底下表面的大底;所述中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轻便运动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轻便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其中,所述运动鞋底包括大底、中底和第一支撑部,大底触地面对应前脚掌、足弓外侧至后跟边缘中心、足弓中心至后跟边缘中心分布第一、二、三大底;第一、二大底一体成型,第三大底与第一、二大底所覆盖的区域分离以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对应第一、三大底之间的区域设置第一支撑部。通过本技术,在大底上设置容纳支撑部的容纳空间,在不增加鞋底功能部件的同时,能够减轻鞋底重量,同时确保鞋底的防滑与支撑功能,提升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扬,林宇涛,阮果清,陈晶,樊鹏宇,洪伟城,林鸿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