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33212发布日期:2023-06-01 18:21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及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运动鞋,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


背景技术:

1、鞋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鞋底是一双鞋子最重要的部件,其不仅起到最主要的防护作用,且鞋子的弹性、防滑性及舒适度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及材料。

2、为了提高行走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降低行走时地面对足部关节的冲击,尤其是在高强度的体育运动中,鞋底不仅要提供一定的弹力,最主要的是提供足够的摩擦力及抓地力来配合运动员做各个方向的爆发性动作,例如,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在击打背后球时,需要快速后撤,运动员做后撤动作时,主要是依靠前掌脚尖部位提供摩擦力,运动员在做急停转向动作时,鞋底前掌不仅要提供足够的抓地力还要提供侧向的摩擦力,目前的运动鞋鞋底还不能满足现有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能够确保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连接于大底的上表面;所述大底包括:第一大底,对应覆盖前脚掌的脚尖至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一大底的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一防滑凸起,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一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所述若干条第一防滑凸起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脚尖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一防滑凸起的长度逐渐减小;第二大底,对应覆盖足弓至后脚跟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其中,所述第二大底的表面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第二防滑凸起,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第二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所述若干条第二防滑凸起的尺寸不相同,从位于后跟边缘位置开始向足弓位置依次并排分布时,所述第二防滑凸起的长度逐渐减小;通槽,对应足弓区域设置在所述大底的触地面;支撑部,容纳在所述大底与所述中底之间对应开设所述通槽的位置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其中,制成所述支撑部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所述大底、中底的材料硬度。

3、其中,所述支撑部为碳板片;所述支撑部的形状为长方形,其长边沿着与所述鞋底横断面垂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的尺寸大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尺寸。

4、其中,所述大底还包括第三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足弓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分隔带环绕所述通槽设置,所述第三分隔带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由若干个三角形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与所述通槽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大于所述通槽的面积。

5、其中,所述第一大底还包括第一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脚尖边缘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带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一分隔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度不同;所述第二大底还包括第二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后跟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分隔带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二分隔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二分隔单元的弧度不同。

6、其中,组成所述第一分隔带的第一分隔单元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脚尖;组成所述第二分隔带的第二分隔单元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分隔单元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后跟边缘。

7、其中,所述中底包括:外环部,环绕所述大底边缘进行设置;第一支撑部,对应前脚掌外侧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第二支撑部,对应脚跟部位在所述外环部上形成。

8、其中,所述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的外侧区域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上对应前脚掌外侧区域;所述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的内侧区域还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上对应前脚掌内侧区域。

9、其中,对应足弓和后脚跟区域,沿所述外环部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所述护脚环对应脚踝后侧中心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于鞋舌的上侧,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运动鞋底。

11、其中,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第二包覆片,每个包覆片均为近似三角形形状;其中,所述第一包覆片的一个顶点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包覆片的一个顶点与对应脚背顶端位置设置的一鞋眼扣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通过在大底的前脚掌、后脚掌的触地面上设置不规则形状的防滑凸起,以在不同部位形成相应的防滑纹理,防滑纹理针对性强,同时也不妨碍运动员快速变换动作的灵活性。所述防滑纹理的存在使得运动员在脚掌触地状态时,鞋底能够提供足够的摩擦力,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实现运动时保持足够的抓地性和防滑性能。同时在足弓部位设置支撑部,保证了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保持鞋底的稳定性,不会出现过度弯曲而扭脚的现象。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包括大底和中底,所述中底连接于大底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碳板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还包括第三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足弓区域;其中,所述第三分隔带环绕所述通槽设置,所述第三分隔带所形成的区域形状由若干个三角形形成的不规则多边形,与所述通槽的形状相同,但面积大于所述通槽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底还包括第一分隔带,设置在触地面且对应脚尖边缘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分隔带由若干个弧形的第一分隔单元首尾相接形成;每个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组成所述第一分隔带的第一分隔单元的数量为3,且位于中间位置的第一分隔单元的弧形开口方向朝向脚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大底对应前脚掌的外侧区域向所述中底延伸,以对应覆盖在所述外环部上对应前脚掌外侧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底,其特征在于,对应足弓和后脚跟区域,沿所述外环部的边缘还设置护脚环,所述护脚环对应脚踝后侧中心的高度低于其他位置的高度。

9.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包括鞋带、以及紧密贴合所述鞋带下侧设置的鞋面;在所述鞋面内部预留有鞋眼扣,并且鞋眼扣的内部贯穿连接有鞋带,所述鞋面的下侧紧密贴合于鞋舌的上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运动鞋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的内侧和外侧的表面还分别设置第一包覆片、第二包覆片,每个包覆片均为近似三角形形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高防滑性的运动鞋及运动鞋底,其中,运动鞋底包括大底连接于大底上表面的中底;大底包括覆盖前脚掌的脚尖至足弓区域的第一大底、覆盖足弓至后脚跟区域的第二大底、对应足弓区域设置在大底的触地面的通槽、容纳在大底与中底之间对应开设通槽的位置所形成的容纳空间中的支撑部;第一大底和第二大底的触地面均设置若干条并排排列的、由形状不规则的若干个防滑单元首尾相接形成的防滑凸起;制成支撑部的材料硬度大于制成大底、中底的材料硬度。通过本技术,能够确保运动员在做各种脚部动作时都能够快速做出反应,不会出现打滑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黄维正,李世豪,张锦育,延领,方彩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乔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