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69188发布日期:2023-12-06 18:4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运动鞋,特别涉及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


背景技术:

1、拖鞋是鞋品类的一种,后跟全空,只有前面有鞋头,多为平底,材质通常是特别轻软的皮料、塑料、布料等。拖鞋种类依穿着场合及性能用途有所区分,其制造材料和工艺也有所不同。例如,海滩拖鞋,家居拖鞋,运动拖鞋等等。

2、如此,依穿着场合及性能用途的不同,运动拖鞋在日常运动的场合穿着时,对其轻便性、穿脱便利性、以及运动舒适度都有一定的要求。

3、现有技术下生产的运动拖鞋,通常采用注塑一体成型,脚掌接触面通常是一个完整的塑料平面,鞋底也是一个完整塑料鞋底;在穿着者穿脱拖鞋时,这样的脚掌接触面易吸附在脚掌上而不便于穿脱;同时,由于塑料鞋底的弯折性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穿着者穿着拖鞋活动时,脚尖与后跟通常为竖直的平面,不能触地面很顺畅地接触和过渡,这使得拖鞋穿着的运动舒适性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使得穿着者在穿着拖鞋活动时,能够与触地面圆滑、顺畅地接触,从而提升拖鞋穿着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包括鞋底、以及与所述鞋底一体注塑成型的鞋面;所述鞋底包括防滑底面、以及与所述防滑底面朝向相反的防滑顶面;所述防滑底面,包括:若干个分布在所述防滑底面触地面的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为形状不规则的长条形状凹槽,且分布在脚尖至前脚掌内侧和外侧边缘中心连线所形成的区域;分布在后脚跟区域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沿所述鞋底的长度方向延伸,分布在前脚掌内侧和外侧边缘中心连线至足弓所形成区域的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沿所述鞋底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防滑顶面的表面矩阵分布若干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均为圆形形状的凹槽,所述第三凹槽的深度值从圆心位置向圆周延伸时,其深度逐渐减小。

3、其中,所述防滑顶面与所述防滑底面一体成型;所述防滑底面与触地面形成预设夹角,并以所述防滑底面中心位置向长度方向的两侧逐渐延伸时,所述预设夹角逐渐变大,至所述防滑底面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触地面形成预设的夹角值最大,以在所述防滑底面的脚尖与后跟区域形成球面。

4、其中,所述防滑顶面与触地面形成预设夹角,并以所述防滑顶面中心位置向长度方向的两侧逐渐延伸时,所述预设夹角逐渐变大,至所述防滑顶面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触地面形成预设的夹角值最大,以在所述防滑顶面形成下凹的接触面,且对应脚尖与后跟的表面形成球形的凹槽。

5、其中,所述防滑底面脚尖一端与触地面形成的最大预设夹角值为12.26°,所述防滑底面后跟一端与触地面形成的最大预设夹角值为10.45°;所述防滑底顶面脚尖一端与触地面形成的最大预设夹角值为12.26°,所述防滑顶面后跟一端与触地面形成的最大预设夹角值为10.45°。

6、其中,所述鞋底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防滑底面和防滑顶面之间的鞋周面,所述鞋周面上具有装饰凹槽。

7、其中,所述装饰凹槽为三角形形状的凹槽,其三角形凹槽的底边沿着所述防滑底面对应足弓区域的上表面边缘进行延伸分布。

8、其中,所述装饰凹槽设置在所述鞋面与鞋底连接处的让位槽段。

9、其中,所述运动拖鞋还包括与脚趾对应的趾端部和与脚跟对应的跟端部;其中,所述趾端部设置第一开口,所述跟端部设置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小于第二开口。

10、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第二防滑凹槽的宽度为2mm。

11、其中,所述第三凹槽的其圆心直径为4mm,所述第三凹槽位于圆形凹槽圆心位置处的深度值为2mm,并以圆心位置向圆周延伸时,其深度逐渐减小至0.5mm。

12、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在防滑顶面的表面分布若干个深度渐浅的圆形凹槽,能够减小脚掌与防滑顶面表面接触的面积,同时在穿着拖鞋而产生向下压力时能够增强脚掌与防滑顶面的压强,并在脱下拖鞋而撤除向下压力时能够减轻脚掌与防滑顶面的压强,以此实现便于穿脱的效果。同时,在所述防滑底面的脚尖与后跟区域形成球面,避免脚跟与底面直接接触达到减震的效果,能够有效的减缓穿着者的疲劳感,同时使得穿着者在穿着拖鞋活动时,脚尖与后跟的球面能够与触地面圆滑、顺畅地接触,从而提升拖鞋穿着的舒适性与便利性。进一步地,在所述防滑顶面的脚尖与后跟区域形成球面凹槽,能够很好地容纳穿着者的脚掌,在穿着者穿着拖鞋活动时,不会出现脚趾向前冲出或者后脚跟掉出拖鞋的情况,提升了穿着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包括鞋底、以及与所述鞋底一体注塑成型的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防滑底面、以及与所述防滑底面朝向相反的防滑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顶面与所述防滑底面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顶面与触地面形成预设夹角,并以所述防滑顶面中心位置向长度方向的两侧逐渐延伸时,所述预设夹角逐渐变大,至所述防滑顶面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触地面形成预设的夹角值最大,以在所述防滑顶面形成下凹的接触面,且对应脚尖与后跟的表面形成球形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底面脚尖一端与触地面形成的最大预设夹角值为12.26°,所述防滑底面后跟一端与触地面形成的最大预设夹角值为10.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防滑底面和防滑顶面之间的鞋周面,所述鞋周面上具有装饰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凹槽为三角形形状的凹槽,其三角形凹槽的底边沿着所述防滑底面对应足弓区域的上表面边缘进行延伸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凹槽设置在所述鞋面与鞋底连接处的让位槽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拖鞋还包括与脚趾对应的趾端部和与脚跟对应的跟端部;其中,所述趾端部设置第一开口,所述跟端部设置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小于第二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为1.5mm,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为2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的运动拖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凹槽的其圆心直径为4mm,所述第三凹槽位于圆形凹槽圆心位置处的深度值为2mm,并以圆心位置向圆周延伸时,其深度逐渐减小至0.5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轻便的运动拖鞋,包括防滑底面、以及与防滑底面朝向相反的防滑顶面;若干个形状不规则的长条形状的凹槽分布在防滑底面触地面,分布在后脚跟区域的凹槽沿鞋底长度方向延伸,分布在前脚掌内侧和外侧边缘中心连线至足弓所形成区域的凹槽沿鞋底宽度方向延伸;防滑顶面的表面矩阵分布若干个圆形形状的第三凹槽,其深度值从圆心位置向圆周延伸时,其深度逐渐减小。通过本技术,能够减小脚掌与防滑顶面表面接触的面积而便于穿脱,同时脚尖与后跟的球面能够与触地面圆滑、顺畅地接触,从而提升拖鞋穿着的舒适性与便利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李友伟,方万能,张佳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乔体育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