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及鞋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35214发布日期:2023-07-12 18:50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及鞋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鞋子制造,尤其涉及一种鞋底及鞋子。


背景技术:

1、目前运动鞋市场的鞋底都是平的,而脚是有弧度的,后跟是圆的,脚后跟落地踩在鞋底上,是单点接触;虽然鞋底制作有镂空鞋底,但镂空位置面积不大,结构简单,减震性能低,降低了舒适性。

2、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鞋底,在提高减震性能的同时提高人体穿着的舒适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以提高减震性能,提高人体穿着的舒适性;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鞋底的鞋子。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

5、所述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件和第二承重件,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

6、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有第一减震孔,和/或,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有第二减震孔。

7、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上底和下底,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于所述上底和所述下底之间,所述下底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形成有支撑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安装空间内。

8、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下底对应所述第一减震孔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通孔;和/或,

9、所述下底对应所述第二减震孔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二通孔。

10、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第一承重件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第三减震孔和第四减震孔,所述第二承重件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第五减震孔。

11、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第三减震孔由前端至后端孔径扩大;

12、所述第四减震孔由前端至后端孔径缩小。

13、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第一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重心点前后10mm-70mm之间;和/或,

14、所述第二承重件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重心点前后10mm-45mm之间。

15、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上底为弧形结构,且所述上底的厚度由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向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逐渐变薄。

16、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下底设置有鞋底片,所述鞋底片由耐磨材料制成。

17、可选地,在上述鞋底中,所述鞋底片上设置有斜纹。

18、一种鞋子,包括鞋底,所述鞋底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19、本发明提供的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其中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件和第二承重件,第一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第二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第一承重件设置有第一减震孔;和/或,第二承重件设置有第二减震孔。本发明提供的鞋底,通过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的第一承重件设置第一减震孔,和/或,在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的第二承重件设置第二减震孔,让鞋底镂空,人体重量分布在四方,增加鞋底材料的性能,使鞋底更软,提高减震效果及人体穿着的舒适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1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包括上底(101)和下底(105),所述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于所述上底(101)和所述下底(105)之间,所述下底(105)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形成有支撑安装空间,所述第二承重件(1022)设置于所述支撑安装空间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105)对应所述第一减震孔(103)的位置设置有对应的第一通孔;和/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件(1021)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第三减震孔(106)和第四减震孔(107),所述第二承重件(1022)与所述鞋底本体之间形成第五减震孔(108)。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减震孔(106)由前端至后端孔径扩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件(1021)设置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重心点前后10mm-70mm之间;和/或,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101)为弧形结构,且所述上底(101)的厚度由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向所述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逐渐变薄。

8.如权利要求2任一项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105)设置有鞋底片(109),所述鞋底片(109)由耐磨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片(109)上设置有斜纹。

10.一种鞋子,包括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鞋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承重件,其中承重件包括第一承重件和第二承重件,第一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第二承重件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第一承重件设置有第一减震孔;和/或,第二承重件设置有第二减震孔。本发明提供的鞋底,通过在鞋底本体的前掌部位置的第一承重件设置第一减震孔,和/或,在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置的第二承重件设置第二减震孔,让鞋底镂空,人体重量分布在四方,增加鞋底材料的性能,使鞋底更软,提高减震效果及人体穿着的舒适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渊博,苏加明,焦提成,李云,刘超,郑志艺,曾全寿,董斌,黄守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踏(中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