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21577发布日期:2023-10-05 17:5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鞋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献,公告号为cn206525646u,公开了一种鞋底及鞋子,它包括:蜂窝弹性层,其设于鞋底部层和上部层之间,该蜂窝弹性层形成有多个相连接的蜂窝通孔,所述蜂窝弹性层沿着上部层的底面形状以分割形成多个间隔分上支撑体,上支撑体受压力分散于位于上支撑体下方的蜂窝孔壁同时将拉持周边蜂窝孔壁以反弹;以及鞋底头部,其连接于蜂窝弹性层和上部层的一端。它具有结构简单、大大减少材料用料、舒适度好、弹性足、走路轻盈不费力;而且不易变形,制作成本低、重量轻,经久耐用等等。因此,它是一种经济性和技术性均具优越性能的产品。

2、基于上述,在现有技术中,其通过采用多个蜂窝通孔让鞋底具有良好的减震回弹性能。现有的蜂窝通孔为左右贯穿鞋底的孔道,这种孔道虽然能起到良好的减震回弹效果。但整条蜂窝孔道为一体式的,蜂窝孔道左右两侧并没有分段设置,导致在实际使用时,当一侧孔道遭遇石头堵塞而影响鞋底形变时,另一侧互相连接的孔道也会连同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减震孔道左右分段设置、实现左右减震互不影响的鞋底结构。

2、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鞋底结构,包括设置在鞋子底部的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前后排列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凹槽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设有分隔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分隔槽呈十字交错设置,在前后两条凹槽之间的分隔槽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互相独立的减震区域,在所述减震区域内的鞋底本体上设有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的六边形孔道。

3、作为优选,所述分隔槽具有两条以上。

4、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减震区域独立设置、互相不影响,实现更好减震的优点,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前后排列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凹槽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设有分隔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分隔槽呈十字交错设置,在前后两条凹槽之间的分隔槽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互相独立的减震区域,在所述减震区域内的鞋底本体上设有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的六边形孔道。采用分隔槽配合凹槽,将鞋底设置多个独立的减震区域、分隔槽的设置,能使多个减震区域的鞋底互相独立,在一个减震区域的踩到石头或其它硬质物质时,其并不会影响其他的减震区域,适合凸凹不平的全部路面地形,每个减震区域独立减震防崴脚,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鞋底结构,包括设置在鞋子底部的鞋底本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0)的底面上前后排列设置有多条凹槽(30),所述凹槽(30)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10),所述鞋底本体(10)的底面设有分隔槽(40),所述凹槽(30)与所述分隔槽(40)呈十字交错设置,在前后两条凹槽(30)之间的分隔槽(40)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互相独立的减震区域(50),在所述减震区域(50)内的鞋底本体(10)上设有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10)的六边形孔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槽(40)具有两条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槽(40)的前端延伸至鞋底本体(10)的前掌内呈封闭设置,所述分隔槽(40)的后端向后侧贯穿所述鞋底本体(10)呈开口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鞋底结构,包括设置在鞋子底部的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上前后排列设置有多条凹槽,所述凹槽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的底面设有分隔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分隔槽呈十字交错设置,在前后两条凹槽之间的分隔槽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两个减震区域,在所述减震区域内的鞋底本体上设有左右贯穿所述鞋底本体的六边形孔道。采用分隔槽配合凹槽,将鞋底设置多个减震区域、分隔槽的设置,能使多个减震区域的鞋底互相独立,在一个减震区域的踩到石头或其它硬质物质时,其并不会影响其他的减震区域,适合凸凹不平的全部路面地形,每个减震区域独立减震防崴脚,实现更好的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董建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建秋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