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风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71258发布日期:2023-10-28 05:06阅读:28来源:国知局
吹风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吹风电器。


背景技术:

1、电吹风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个人护理电器,为家庭用户刚需。目前,传统的电吹风没有放置功能,用户在使用完电吹风之后,只能将电吹风随意放置在桌面上,造成桌面凌乱不美观,且再次使用时也容易造成拿取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吹风没有放置功能的问题,提供一种吹风电器。

2、一种吹风电器,包括:

3、吹风本体,包括活动安装于所述吹风本体的支撑件;

4、触发件,安装于所述吹风本体上,并能够控制所述吹风电器在支撑状态和握持状态之间切换,且当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吹风本体伸出,以用于支撑所述吹风电器;当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握持状态时,所述支撑件相对所述吹风本体缩回。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开设有触发孔,所述触发件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于所述触发孔内,且当所述触发件伸出时,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握持状态,并当所述触发件缩回时,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支撑状态。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孔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7、当所述吹风本体支撑于安装基础时,所述触发件在所述安装基础的作用下缩回所述触发孔,当所述吹风本体脱离所述安装基础时,所述触发件伸出所述触发孔。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本体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形变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触发件相抵接,所述吹风本体支撑于所述安装基础时,所述触发件在所述安装基础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弹性件。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支撑孔;所述支撑件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均与所述触发件传动连接;

10、当所述触发件伸出时,所述触发件带动所述支撑件缩回所述支撑孔内,当所述触发件缩回时,所述触发件带动所述支撑件伸出所述支撑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所述支撑孔,所述支撑件包括多个,所述多个支撑件绕所述吹风本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开设有活塞腔,所述触发孔和所述收纳孔均连通所述活塞腔,所述触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腔内,且在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触发件的部分伸出或缩回所述触发孔;

13、所述支撑件均绕一支撑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支撑件背离对应所述支撑孔的一侧与所述触发件相抵接;

14、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支撑轴线所在方向、所述支撑孔轴线所在方向两两相交且不共面。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第三磁吸件,所述触发件具有第四磁吸件,所述第三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四磁吸件相互吸引。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电器还包括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吹风本体上,并能够识别使用者的特征以控制所述吹风本体的启动或关闭;

17、其中,当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传感器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握持状态时,所述传感器处于开启状态。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本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收纳孔,所述传感器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包括感应部;

19、当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感应部伸出所述收纳孔;当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握持状态时,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感应部缩回所述收纳孔。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并与所述传感器传动连接,且所述触发件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传感器的所述感应部伸出或缩回所述收纳孔。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的活塞腔内;

22、所述传感器包括传动部,所述传动部绕一转动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所述传动部朝向所述收纳孔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感应部,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触发件相抵接;

23、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转动轴线所在方向、所述收纳孔轴线所在方向两两相交且不共面。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还包括安装在传动部上的第一磁吸件,所述触发件具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还包括遮挡部,所述遮挡部与所述传动部相连并呈型,所述感应部设置于所述传动部与所述遮挡部之间;

26、当所述感应部伸出所述收纳孔时,所述遮挡部避让所述收纳孔,当所述感应部缩回所述收纳孔内时,所述遮挡部关闭所述收纳孔。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电器还包括与所述吹风本体相连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靠近所述吹风本体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件支撑所述吹风电器上。

28、上述吹风电器,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吹风电器时,可以将吹风电器切换为握持状态,以使得支撑件缩回吹风本体,避免支撑件影响使用者握持吹风电器,而当使用者无需使用吹风电器时,可以将吹风电器切换为支撑状态,以通过伸出吹风本体的支撑件来对吹风电器进行支撑,以使得吹风电器能够通过支撑件放置在桌面上,不仅可以提高桌面的美观程度,在使用者需要拿起吹风电器时也更加方便。



技术特征:

1.一种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电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本体(10)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开设有触发孔(14),所述触发件(50)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于所述触发孔(14)内,且当所述触发件(50)伸出时,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握持状态,并当所述触发件(50)缩回时,所述吹风电器处于所述支撑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孔(14)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设于设置于所述壳体(12)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本体(10)还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x)可形变的弹性件(16),所述弹性件(16)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2)相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触发件(50)相抵接,所述吹风本体(10)支撑于所述安装基础时,所述触发件(50)在所述安装基础的作用下压缩所述弹性件(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支撑孔(17);所述支撑件(11)均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2)上,并均与所述触发件(50)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多个所述支撑孔(17),所述支撑件(11)包括多个,所述多个支撑件绕所述吹风本体(10)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2)内部开设有活塞腔(15),所述触发孔(14)和所述支撑孔(17)均连通所述活塞腔(15),所述触发件(50)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设于所述活塞腔(15)内,且在移动的过程中,所述触发件(50)的部分伸出或缩回所述触发孔(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11)上设置有第三磁吸件(18),所述触发件(50)具有第四磁吸件(52),所述第三磁吸件(18)能够与所述第四磁吸件(52)相互吸引。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电器还包括传感器(30),安装于所述吹风本体(10)上,并能够识别使用者的特征以控制所述吹风本体(10)的启动或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本体(10)包括壳体(12),所述壳体(12)的外表面上开设有收纳孔(13),所述传感器(30)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2)上,并包括感应部(3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50)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2)上,并与所述传感器(30)传动连接,且所述触发件(50)在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所述传感器(30)的所述感应部(31)伸出或缩回所述收纳孔(13)。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件(50)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壳体(12)的活塞腔(15)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0)还包括安装在传动部(32)上的第一磁吸件(33),所述触发件(50)具有第二磁吸件(51),所述第一磁吸件(33)能够与所述第二磁吸件(51)相互吸引。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30)还包括遮挡部(34),所述遮挡部(34)与所述传动部(32)相连并呈l型,所述感应部(31)设置于所述传动部(32)与所述遮挡部(34)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电器还包括与所述吹风本体(10)相连的电源线(60),所述电源线(60)靠近所述吹风本体(1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部(61),所述支撑部(61)与所述支撑件(11)支撑所述吹风电器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吹风电器,包括:吹风本体,包括活动安装于吹风本体的支撑件;触发件,安装于吹风本体上,并能够控制吹风电器在支撑状态和握持状态之间切换,且当吹风电器处于支撑状态时,支撑件相对吹风本体伸出,以用于支撑吹风电器;当吹风电器处于握持状态时,支撑件相对吹风本体缩回。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吹风电器时,可以将吹风电器切换为握持状态,以使得支撑件缩回吹风本体,避免支撑件影响使用者握持吹风电器,而当使用者无需使用吹风电器时,可以将吹风电器切换为支撑状态,以通过伸出吹风本体的支撑件来对吹风电器进行支撑,以使得吹风电器能够通过支撑件放置在桌面上,不仅提高桌面的美观程度,在使用者需要拿起吹风电器时也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彭必成,陈志聪,何嘉欣,陈正超,梁健华,覃学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