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衣及其内衣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9026发布日期:2023-11-21 07:4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内衣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衣及其内衣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1、内衣,是指贴身穿的衣物。

2、现有技术公开了部分内衣生产方面的发明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411321.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运动内衣及其生产工艺,包括连接体、设置在连接体上的罩杯和连接在罩杯上的肩带,肩带与连接体连接;连接体上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弹性绳、挂钩和多个扣环,弹性绳连接在肩带上,挂钩安装在弹性绳上,多个扣环间隔安装在连接体上,挂钩与其中一个扣环卡接配合。

3、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内衣的生产时,需要对布料根据需要的形状进行裁剪,在批量生产时为了提高裁剪效率,通常会将大量的布料整齐叠放在一起进行裁剪,然而,堆放在一起的大量布料在裁剪过程中,刀具的底座需要穿过叠放的布料的底部,以方便对整体进行裁剪,由于叠放的布料重量增加,导致在需要裁剪的形状面积较大时,裁剪后的部分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垂落,从而导致布料垂落时产生变形,影响裁剪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衣及其内衣生产工艺。

2、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内衣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步骤一、样板制作:根据需要生产的内衣进行样板制作,所述样板用于布料的裁剪;

4、步骤二、材料选择:选择适用的布料;

5、步骤三、工艺单设计:对内衣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进行先后排序,安排合适的加工时间;

6、步骤四、裁剪方案设计:将需要裁剪出的各个布片的样板形状进行排料,排料时相互穿插,提高布料利用率;

7、步骤五、裁剪:通过内衣生产裁剪装置对布料进行裁剪,得到补片;

8、步骤六、拼合:将步骤五中裁剪的补片缝纫拼合,完成内衣的组合;

9、步骤七、后处理:对步骤六中缝纫拼合的内衣的边缘进行包边和线头处理;

10、其中,步骤五中所述的内衣生产裁剪装置包括底座和两个夹板,所述底座的顶部滑动安装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顶部滑动安装有第一滑动台,所述第一滑动台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转动架,所述转动架与所述第一滑动台、所述滑动座、所述底座之间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调节所述转动架的裁剪轨迹;

11、所述转动架上安装有裁剪机构,所述裁剪机构用于对布料进行裁剪;

12、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布料平整支撑机构,在对布料进行裁剪时,所述布料平整支撑机构用于对布料进行支撑并且平整压实;

13、两个所述夹板放置于布料的上下端;

14、其中,通过布料平整支撑机构对两个夹板进行支撑夹持,使得布料被平整夹持,布料的顶部与底部均被夹持支撑,从而有利于避免布料在裁剪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向下凹陷产生倾斜偏移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布料裁剪的精度。

15、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三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底座的侧壁后固定有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与所述滑动座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滑动座的端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滑动座的端部侧壁后固定有第二丝杠,所述第二丝杠与所述第一滑动台螺纹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所述固定圆盘的顶部,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固定圆盘后与所述转动架的顶部固定连接;

16、其中,第一电机启动后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转动后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滑动座移动,滑动座能够带动第一滑动台、固定圆盘、转动架移动,第二电机启动后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第二丝杠转动后带动与之螺纹连接的第一滑动台移动,第一滑动台移动后能够通过固定圆盘带动转动架移动,第三电机启动后通过输出轴带动转动架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架能够带动裁剪机构进行各个位置和角度的移动,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布料的裁剪效率。

17、优选的,所述裁剪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固定于所述转动架的底部,所述竖板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第四电机,所述竖板的另一侧侧壁上上下对称转动安装有同步轮,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竖板后与上方的所述同步轮同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同步轮的外圈共同传动安装有传送刀片;

18、其中,竖板能够对第四电机和同步轮进行支撑安装,第四电机启动后能够通过输出轴带动同步轮转动,两个同步轮能够对传送刀片进行传动支撑,同步轮转动后带动传送刀片传动,使得传送刀片转动后能够对布料进行裁剪。

19、优选的,所述布料平整支撑机构包括两个滑轨,所述滑轨对称固定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两个所述滑轨的顶部均线性阵列滑动安装有多个第二滑动台,两个所述滑轨顶部的所述第二滑动台一一对齐,对齐的两个所述第二滑动台为一组,同组所述第二滑动台的顶部共同固定有第一支撑板,全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安装有竖向调节机构,所述竖向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高度,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部两端对称固定有固定架,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板底部同一端的所述固定架之间共同固定有第一弹簧,除最靠近所述滑动座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外的全部所述第一支撑板均与所述滑轨之间安装有卡位机构,最靠近所述滑动座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处于能够自由滑动的状态,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受到相邻的靠近所述滑动座一侧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挤压时,受挤压的第一支撑板对应的所述卡位机构解除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滑轨之间的卡位,同时该卡位机构对相互靠近挤压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进行卡位。

20、优选的,所述竖向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圆筒,两个所述第一圆筒对称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顶部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圆筒顶部的外圈均套设有第二圆筒,两个所述第二圆筒的顶部均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圆筒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调节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调节杆的顶部均转动贯穿所述第二支撑板。

21、优选的,所述卡位机构包括两个通槽和两个插接槽,两个所述通槽对称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两端,两个所述通槽的内部均竖向滑动连接有第一楔形块,两个所述第一楔形块底部的斜面均朝向所述滑动座的一侧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楔形块的底部均固定有插接杆,两个所述插接槽分别开设于两个所述滑轨的顶部,两个所述插接杆的底部分别插设于两个所述插接槽的内部,两个所述第一楔形块均与朝向所述滑动座一侧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安装有插接机构,在朝向所述滑动座一侧的相邻的所述第一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楔形块时,所述插接机构用于解除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滑轨的卡位,同时用于对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板进行卡接。

22、优选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凹槽和第二楔形块,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朝向所述滑动座的一侧,所述凹槽与所述通槽相连通,所述第二楔形块固定于相邻的靠近所述滑动座的所述第一支撑板背向所述滑动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楔形块的斜面与所述第一楔形块的斜面相适配,所述第二楔形块的底部竖向滑动插设有第三楔形块,所述第三楔形块的底部斜面背向所述滑动座设置,所述第三楔形块与所述第二楔形块之间固定有第二弹簧。

23、优选的,所述滑动座的两端侧壁上均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滑动座背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侧底部共同固定有第四支撑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相对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两个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底部共同固定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位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方,两个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均固定有第三圆筒,两个所述第三圆筒的顶部外圈均竖向套设有第四圆筒,两个所述第四圆筒的顶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圆筒的顶部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调节杆,两个所述第二螺纹调节杆的顶部均转动贯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

24、优选的,全部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顶部与全部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的底部均呈线性阵列开设有多个圆槽,全部所述圆槽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滚动杆,所述第三支撑板与所述第四支撑板的相对侧朝向所述滑动座的边缘处均开设有圆角。

25、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内衣,由上文中所述的一种内衣生产工艺生产得到。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发明通过夹板和布料平整支撑机构的设置,使得通过布料平整支撑机构对两个夹板进行支撑夹持,使得布料被平整夹持,布料的顶部与底部均被夹持支撑,从而有利于避免布料在裁剪的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向下凹陷产生倾斜偏移的情况发生,从而有利于提高对布料裁剪的精度。

28、2、本发明通过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的设置,使得第四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能够对布料裁剪后的部分进行夹持支撑,从而有利于减少布料裁剪后的坍塌误差。

29、3、本发明通过滚动杆的设置,通过滚动杆与夹板滚动接触,从而有利于减少移动时的摩擦阻力,从而有利于避免对夹板造成推动偏移,圆角的设置,使得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向夹板移动时具有引导作用,有利于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顺利向夹板移动对夹板进行夹持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