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3109发布日期:2023-12-09 04:0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安全帽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全帽,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帽。


背景技术:

1、安全帽是用来保护头顶而戴的钢制或类似原料制的浅圆顶帽子,防止冲击物伤害头部的防护用品。

2、ar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如专利文献cn219556434u,一种可搭载于安全帽上的ar终端设备,包括:帽体,所述帽体两侧设置有帽檐,前部设置有遮阳檐;支撑机构,一端卡接于所述帽体内侧;ar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滑条和显示机构,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支撑机构连接,所述滑条滑动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侧部,所述显示机构铰接于所述滑条的端头,用于显示设备主体输送的视频内容。

3、在上述的安全帽中,其采用支撑机构对ar设备进行连接支撑,在使用中,无法达到便捷使用ar设备,存在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

4、故需对此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智能安全帽,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设计旋臂组件,能够便于对ar镜片的使用、收纳以及调节。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在旋臂组件位置处,实现将扬声器、i c打卡区以及转轴实现三合一,结构更为紧凑。

3、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安全帽,以满足工人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需求。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本体,所述安全帽本体包括帽顶以及帽带,所述帽带两端与所述帽顶连接;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帽顶的左侧,所述底座内部设有喇叭;旋臂组件,所述旋臂组件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旋臂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座活动连接第一旋臂以及与所述第一旋臂活动连接的第二旋臂,其中,所述第一旋臂的外侧设置开关按键以及音量调节按键,所述第一旋臂的内侧设置麦克风;ar镜片,用于生成虚拟图像投射至用户视网膜,所述ar镜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臂的末端。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臂与所述底座的连接位置处设有i c打卡区,所述i c打卡区用于识别与采集用户信息。

6、进一步地,所述帽顶的前端位置处设有凸座,所述凸座内部设有电池,所述凸座的外侧设有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口,所述凸座的前端位置设置摄像头。

7、进一步地,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所述凸座上。

8、进一步地,包括打标灯,所述打标灯设置在所述凸座上。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旋臂组件与ar镜片进行连接,通过转动的模式对ar镜片打开或者收纳,第一旋臂与第二旋臂的相对转动,能够调节ar镜片相对于工人眼睛最佳的位置。

10、进一步中,在旋转组件的位置将扬声器、i c打卡区以及转轴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在结构上做到更为紧凑。

11、更进一步中,所设置的安全帽更具多功能,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进行选择使用,更适于工人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臂与所述底座的连接位置处设有ic打卡区,所述ic打卡区用于识别与采集用户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帽顶的前端位置处设有凸座,所述凸座内部设有电池,所述凸座的外侧设有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充电口,所述凸座的前端位置设置摄像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补光灯,所述补光灯设置在所述凸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打标灯,所述打标灯设置在所述凸座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本体包括帽顶以及帽带,帽带两端与帽顶连接;底座设置在帽顶的左侧,底座内部设有喇叭;旋臂组件活动设置在底座上,旋臂组件包括与底座活动连接第一旋臂以及与第一旋臂活动连接的第二旋臂,第一旋臂的外侧设置开关按键以及音量调节按键,第一旋臂的内侧设置麦克风,AR镜片,用于生成虚拟图像投射至用户视网膜,AR镜片设置在第二旋臂的末端。本发明具有可视化交互操作,能够对工人进行视频教学与语音通话,功能多样化,结构紧凑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来,巩俊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世拓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