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49211发布日期:2023-09-23 22:1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运动鞋的,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运动鞋。


背景技术:

1、运动鞋的鞋底一般都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穿着者运动时能起一定的缓冲作用,以起到保护穿着者脚部的效果。

2、现有的运动鞋通常在鞋帮位于人体的脚背部安装鞋舌,并在鞋帮位于鞋舌的两侧交叉穿设鞋带,鞋带交叉穿设于鞋舌的两侧并绑扎固定后,鞋带能够同时束缚于鞋帮的表面和鞋舌的表面,使鞋帮的内壁和鞋舌的内壁能够贴合于穿着者的脚部,以提高运动鞋的穿着舒适度。

3、然而,此类运动鞋的鞋舌仅靠鞋带的束缚力贴合于穿着者的脚部,当穿着者处于跑步或踢球等剧烈运动时,随着穿着者脚部的剧烈摆动下,运动鞋的鞋舌容易克服鞋带的束缚力而相对于鞋帮本体发生位置跑偏,进而导致整体美观度的降低,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穿着者运动时,鞋舌发生跑偏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减震运动鞋。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减震运动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减震运动鞋,包括鞋底本体和鞋帮本体,所述鞋帮本体设有供穿着者脚部伸入的鞋口,所述鞋帮本体位于人体脚背部的表面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鞋帮本体内部的形变槽,所述形变槽的一端槽口连通于所述鞋口,所述鞋帮本体位于人体的脚背部设有遮盖于所述形变槽的鞋舌;所述鞋帮本体的表面设有用于使所述鞋舌保持遮盖于所述形变槽的限位件。

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限位件的设置,穿着者脚部伸入鞋帮本体内后,将鞋舌遮盖于形变槽,并通过限位件迫使鞋舌保持遮盖于形变槽,限位槽起到固定鞋舌的作用,降低穿着者运动过程中,鞋舌发生跑偏而使形变槽外露的可能性,提高运动鞋的穿着美观度。

5、可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两组并对称分布于所述鞋帮本体位于所述形变槽的两侧;所述限位件包括魔术贴,所述魔术贴的母贴固定于所述鞋帮本体位于所述形变槽一侧的表面,所述魔术贴的子贴固定于所述鞋舌靠近所述形变槽的表面,当所述魔术贴的子贴贴合于所述魔术贴的母贴时,所述鞋舌遮盖于所述形变槽。

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魔术贴的设置,穿着者脚部伸入鞋帮本体内后,将鞋舌的魔术贴子贴贴合于鞋帮本体的魔术贴母贴,从而使鞋舌固定连接于鞋帮本体的表面之间,并迫使鞋舌保持遮盖于形变槽,降低穿着者运动过程中,鞋舌发生跑偏的可能性。

7、可选的,所述魔术贴母贴的两端沿所述形变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魔术贴母贴靠近所述鞋口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鞋帮本体位于所述鞋口处的表面,所述魔术贴子贴的形状与所述魔术贴母贴的形状相适配。

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魔术贴的两端沿形变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当魔术贴的子贴贴合于魔术贴的母贴后,鞋舌两侧能够贴合鞋帮本体位于形变槽的两侧表面,使鞋舌保持遮盖于形变槽,降低外界异物沿鞋舌和鞋帮本体表面之间的间隙落入形变槽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鞋底本体位于人体脚跟部的底面和位于人体脚掌部的底面均设有减震垫。

10、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减震垫的设置,将具有减震效果的减震垫设置于鞋底本体的底面,能够提高鞋底本体的减震效果,进而提高运动鞋的穿着舒适度。

11、可选的,所述减震垫包括侧部和连接部,所述侧部设置有两个并对称分布于所述鞋底本体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所述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部,所述连接部与两个所述侧部之间形成与所述鞋底本体外轮廓相适配的u型结构。

12、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侧部和连接部的设置,侧部和连接部能够提高鞋底本体底面外轮廓边缘的减震效果;另一方面,侧部和连接部组合形成的u型结构减震垫能够降低材料的使用量。

13、可选的,所述鞋底本体位于人体的脚跟部开设有换气腔,所述鞋底本体靠近所述鞋帮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换气腔的第一连通孔,所述鞋底本体的周壁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换气腔的第二连通孔。

14、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换气腔的设置,穿着者行走过程中踩踏鞋底本体时,穿着者的脚跟部能够贴合并闭合于第一连通孔,鞋底本体受压发生变形,换气腔内的空气沿第二连通孔向外排出而形成负压;当穿着者行走过程中抬脚时,鞋底本体恢复形状,换气腔内负压能够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吸至换气腔,从而加快鞋帮本体内部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速度,进而提高鞋帮本体的散热效果,降低穿着者脚部发生闷热的可能性。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连通孔内设有抑菌块,所述抑菌块包括两层透气纱布以及夹设于两层所述透气纱布之间的抑菌颗粒,所述透气纱布缝接于所述第一连通孔的内壁。

16、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抑菌块的设置,抑菌颗粒通过两侧的透气纱网缝接于第一连通孔内,能够使第一连通孔保持良好的透气效果;通过第一连通孔的空气与抑菌颗粒接触,抑菌颗粒能够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降低鞋帮本体内部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抑菌颗粒为草珊瑚颗粒。

18、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草珊瑚颗粒的设置,草珊瑚颗粒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有利于提高人们脚部的健康。

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0、1.通过限位件的设置,穿着者脚部伸入鞋帮本体内后,将鞋舌遮盖于形变槽,并通过限位件迫使鞋舌保持遮盖于形变槽,限位槽起到固定鞋舌的作用,降低穿着者运动过程中,鞋舌发生跑偏而使形变槽外露的可能性,提高运动鞋的穿着美观度;

21、2.魔术贴的两端沿形变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当魔术贴的子贴贴合于魔术贴的母贴后,鞋舌两侧能够贴合鞋帮本体位于形变槽的两侧表面,使鞋舌保持遮盖于形变槽,降低外界异物沿鞋舌和鞋帮本体表面之间的间隙落入形变槽的可能性;

22、3.通过换气腔的设置,穿着者行走过程中踩踏鞋底本体时,穿着者的脚跟部能够贴合并闭合于第一连通孔,鞋底本体受压发生变形,换气腔内的空气沿第二连通孔向外排出而形成负压;当穿着者行走过程中抬脚时,鞋底本体恢复形状,换气腔内负压能够将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吸至换气腔,从而加快鞋帮本体内部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速度,进而提高鞋帮本体的散热效果,降低穿着者脚部发生闷热的可能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本体(1)和鞋帮本体(2),所述鞋帮本体(2)设有供穿着者脚部伸入的鞋口(21),所述鞋帮本体(2)位于人体脚背部的表面开设有连通于所述鞋帮本体(2)内部的形变槽(22),所述形变槽(22)的一端槽口连通于所述鞋口(21),所述鞋帮本体(2)位于人体的脚背部设有遮盖于所述形变槽(22)的鞋舌(23);所述鞋帮本体(2)的表面设有用于使所述鞋舌(23)保持遮盖于所述形变槽(22)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有两组并对称分布于所述鞋帮本体(2)位于所述形变槽(22)的两侧;所述限位件包括魔术贴(3),所述魔术贴(3)的母贴固定于所述鞋帮本体(2)位于所述形变槽(22)一侧的表面,所述魔术贴(3)的子贴固定于所述鞋舌(23)靠近所述形变槽(22)的表面,当所述魔术贴(3)的子贴贴合于所述魔术贴(3)的母贴时,所述鞋舌(23)遮盖于所述形变槽(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3)母贴的两端沿所述形变槽(2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魔术贴(3)母贴靠近所述鞋口(21)的一侧延伸至所述鞋帮本体(2)位于所述鞋口(21)处的表面,所述魔术贴(3)子贴的形状与所述魔术贴(3)母贴的形状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位于人体脚跟部的底面和位于人体脚掌部的底面均设有减震垫(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4)包括侧部(41)和连接部(42),所述侧部(41)设置有两个并对称分布于所述鞋底本体(1)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所述连接部(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部(41),所述连接部(42)与两个所述侧部(41)之间形成与所述鞋底本体(1)外轮廓相适配的u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1)位于人体的脚跟部开设有换气腔(11),所述鞋底本体(1)靠近所述鞋帮本体(2)的表面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换气腔(11)的第一连通孔(12),所述鞋底本体(1)的周壁开设有连通于所述换气腔(11)的第二连通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通孔(12)内设有抑菌块(5),所述抑菌块(5)包括两层透气纱布(51)以及夹设于两层所述透气纱布(51)之间的抑菌颗粒(52),所述透气纱布(51)缝接于所述第一连通孔(12)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抑菌颗粒(52)为草珊瑚颗粒。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减震运动鞋,包括鞋底本体和鞋帮本体,鞋帮本体设有供穿着者脚部伸入的鞋口,鞋帮本体位于人体脚背部的表面开设有连通于鞋帮本体内部的形变槽,形变槽的一端槽口连通于鞋口,鞋帮本体位于人体的脚背部设有遮盖于形变槽的鞋舌;鞋帮本体的表面设有用于使鞋舌保持遮盖于形变槽的限位件。本申请的一种减震运动鞋能够降低穿着者运动时,鞋舌发生跑偏的可能性,提高整体结构的美观度。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鹏,杨晓丽,杨亚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莆田市华骏鞋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