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上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0320发布日期:2023-09-02 09:3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弹性上衣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上衣,具体为弹性上衣。


背景技术:

1、上衣,即上身所穿着的衣物。

2、上衣的现有技术中,具有使用梭织面料制成的外套款式的上衣,例如梭织牛仔布,通常此种面料所制成的上衣衣袖的位置会因为以提供更好的保暖性能以及防风性能为目的而成型得较为地贴合手臂轮廓。

3、但是梭织面料的弹性较难支持面料进行较大程度的拉伸,导致当穿着者的手臂进行弯曲动作时,手臂会带动着衣袖朝肩膀方向移动,导致被上衣覆盖的内衬从衣袖处漏出,穿着者通常后续还需要对袖口位置进行拉扯归位。

4、所以提出一种具有一定弹性效果的上衣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弹性上衣。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弹性上衣,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衣袖,所述衣袖靠近手肘的位置缝合形成有层叠结构的交叠部,所述衣袖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拉近交叠部两侧的牵拉件。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牵拉件包括若干缝合连接交叠部两侧衣袖的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若干所述左拉绳与右拉绳沿衣袖朝向袖口的方向交错布置。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连接衣袖的两端分别为靠近交叠部布置的一端以及远离交叠部布置的一端,并且若干所述左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若干所述右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交叠部展开后的面积呈自两边朝中间逐渐增大的结构。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体由第一纱束以及第二纱束编织而成。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束以及第二纱束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束由氨纶纤维以及涤纶纤维捻制而成。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纱束由竹炭纤维以及涤纶色丝纤维捻制而成。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拉绳以及右拉绳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穿着者的手臂弯曲使得手肘抵接衣袖时,衣袖肘部的位置成型的交叠部能够通过受到抵接力而展开,以此分担衣袖直接受到抵接力的作用,有效缓解衣袖因为直接受力而出现位移的情况,从而达到保持衣袖袖口位置不变的效果。



技术特征:

1.弹性上衣,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衣袖,其特征在于:所述衣袖靠近手肘的位置缝合形成有层叠结构的交叠部,所述衣袖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拉近交叠部两侧的牵拉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件包括若干缝合连接交叠部两侧衣袖的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若干所述左拉绳与右拉绳沿衣袖朝向袖口的方向交错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拉绳以及右拉绳连接衣袖的两端分别为靠近交叠部布置的一端以及远离交叠部布置的一端,并且若干所述左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若干所述右拉绳的两端相距交叠部的距离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叠部展开后的面积呈自两边朝中间逐渐增大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衣体由第一纱束以及第二纱束编织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束以及第二纱束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束由氨纶纤维以及涤纶纤维捻制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束由竹炭纤维以及涤纶色丝纤维捻制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上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拉绳以及右拉绳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弹性上衣,属于上衣技术领域,包括衣体以及与衣体一体成型的衣袖,衣袖靠近手肘的位置缝合形成有层叠结构的交叠部,衣袖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弹性拉近交叠部两侧的牵拉件。本技术的弹性上衣,穿着者的手臂弯曲使得手肘抵接衣袖时,衣袖肘部的位置成型的交叠部能够通过受到抵接力而展开,以此分担衣袖直接受到抵接力的作用,有效缓解衣袖因为直接受力而出现位移的情况,从而达到保持衣袖袖口位置不变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卢丽娥,林东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市鸿途服装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