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69480发布日期:2023-08-18 14:5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及鞋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以及包含有该鞋底的鞋。


背景技术:

1、随着体育产业逐渐走向市场化、职业化,运动鞋行业的发展也紧随其后,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产品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在运动过程中,运动鞋最核心的两个诉求为减震功能和回弹功能,减震功能能够为运动者提供运动保护,减轻着地瞬间产生的冲击力对膝盖等关节部位的伤害,回弹功能能够提升运动表现,在运动过程中给与足部更多的能量反馈。

2、现有的一些运动鞋鞋底结构虽然也具有减震和回弹功能,但运动过程中能量损失较大,难以为足部提供更多的能量反馈,而且在制造完成后回弹性能已确定,不可调节,在运动过程中,人的疲劳程度、地面硬度的变化等,都对运动鞋的回弹性能有不同的要求,现有的运动鞋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时段、环境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及鞋,通过在鞋底的中足部位利用上下支撑板形成可形变的悬空结构,达到二次缓冲和充分存储反馈能量的效果,进一步,在悬空结构镂空处设置可移动结构,通过可移动结构在鞋头与鞋跟之间的往复运动,将悬空结构分割成前后两个尺寸可变的镂空结构,从而改变整个悬空结构的回弹性能,满足运动不同时期对减震和回弹的不同需求。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可移动结构,下支撑板下部设置有外底,第一弹性件位于鞋底的足跟部位,第二弹性件位于鞋底的前掌部位,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间隔设置,以在鞋底的中足部位形成悬空结构,鞋底可通过悬空结构的形变存储和反馈能量,可移动结构设置于悬空结构中,以将悬空结构分割成前后两个镂空结构,可移动结构在悬空结构中的支撑位置可调整,以使两个镂空结构的尺寸发生改变,实现鞋底减震回弹的调节。

3、进一步,可移动结构包括伸缩运动器件和弹性块,伸缩运动器件固定在悬空结构内,弹性块设置在伸缩运动器件的伸缩运动端上,伸缩运动器件用于驱动弹性块在鞋头和鞋跟之间往复运动。

4、进一步,伸缩运动器件做伸缩运动的一端设置于靠近鞋跟的一侧,以使弹性块在第一弹性件和伸缩运动器件之间往复移动。

5、进一步,第一弹性件上设置有悬空凹槽,弹性块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悬空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凸起,弹性块上的凸起可与第一弹性件上的悬空凹槽卡合,使弹性块与第一弹性件共同支撑上支撑板,提升后跟的回弹性能。

6、进一步,伸缩运动器件的外部套设有盒体,盒体固定在上支撑板足弓处的下表面上,盒体顶部的形状与上支撑板的弯曲弧度相匹配,以与上支撑板的下表面相贴合,盒体与上支撑板之间填充有弹性材料。

7、进一步,盒体采用三点固定方式连接在上支撑板上,盒体靠近鞋头的侧面中间位置处设置一个固定点,盒体靠近鞋跟的侧面设置两个固定点,两个固定点分布在伸缩杆的两侧,盒体通过三个固定点与上支撑板相连接。

8、进一步,在弹性块的行程范围内,悬空结构沿鞋跟-鞋头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弹性块沿鞋跟-鞋头方向移动时,弹性块上表面与上支撑板之间的间隙和弹性块下表面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

9、进一步,伸缩运动器件的伸缩端部设置成扁平状,包括相连接的杆部和头部,头部的两侧分别朝向鞋底的内外两侧延伸设置,以与杆部共同形成t形结构,头部设置在弹性块的内部,以与弹性块相连接。

10、进一步,上支撑板的上部贴合设置有上弹性层,上弹性层自鞋底的足跟部位延伸至鞋底的前掌部位,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为全掌支撑板,自鞋底的足跟部位延伸至鞋底的前掌部位,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为弧形结构,上支撑板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凸起,下支撑板朝向地面所在方向下凹。

11、进一步,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悬空凹槽,悬空凹槽与悬空结构相连通,以增大悬空结构的悬空空间。

12、一种鞋,包括以上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

13、本实用新型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及鞋,通过在鞋底足弓处设置悬空结构,实现了二次减震的功能,同时能够利用悬空结构储存更多能量,具备更高的减震和回弹性能;通过在悬空结构中设置可移动结构,可移动结构在鞋头与鞋跟之间往复运动将悬空结构分隔成前后两个尺寸可变的镂空部分,通过调整可移动结构在悬空结构中的支撑位置,从而改变整个悬空结构的回弹性能,满足运动时对不同减震和回弹性能的要求,极大程度的帮助提升运动表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可移动结构,下支撑板下部设置有外底,第一弹性件位于鞋底的足跟部位,第二弹性件位于鞋底的前掌部位,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间隔设置,以在鞋底的中足部位形成悬空结构,鞋底可通过悬空结构的形变存储和反馈能量,可移动结构设置于悬空结构中,以将悬空结构分割成前后两个镂空结构,可移动结构在悬空结构中的支撑位置可调整,以使两个镂空结构的尺寸发生改变,实现鞋底减震回弹的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结构包括伸缩运动器件和弹性块,伸缩运动器件固定在悬空结构内,弹性块设置在伸缩运动器件的伸缩运动端上,伸缩运动器件用于驱动弹性块在鞋头和鞋跟之间往复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伸缩运动器件做伸缩运动的一端设置于靠近鞋跟的一侧,以使弹性块在第一弹性件和伸缩运动器件之间往复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件上设置有悬空凹槽,弹性块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侧设置有与悬空凹槽形状相匹配的凸起,弹性块上的凸起可与第一弹性件上的悬空凹槽卡合,使弹性块与第一弹性件共同支撑上支撑板,提升后跟的回弹性能。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伸缩运动器件的外部套设有盒体,盒体固定在上支撑板足弓处的下表面上,盒体顶部的形状与上支撑板的弯曲弧度相匹配,以与上支撑板的下表面相贴合,盒体与上支撑板之间填充有弹性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盒体采用三点固定方式连接在上支撑板上,盒体靠近鞋头的侧面中间位置处设置一个固定点,盒体靠近鞋跟的侧面设置两个固定点,两个固定点分布在伸缩杆的两侧,盒体通过三个固定点与上支撑板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在弹性块的行程范围内,悬空结构沿鞋跟-鞋头方向的高度逐渐增高,弹性块沿鞋跟-鞋头方向移动时,弹性块上表面与上支撑板之间的间隙和弹性块下表面与下支撑板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伸缩运动器件的伸缩端部设置成扁平状,包括相连接的杆部和头部,头部的两侧分别朝向鞋底的内外两侧延伸设置,以与杆部共同形成t形结构,头部设置在弹性块的内部,以与弹性块相连接。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上支撑板的上部贴合设置有上弹性层,上弹性层自鞋底的足跟部位延伸至鞋底的前掌部位,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为全掌支撑板,自鞋底的足跟部位延伸至鞋底的前掌部位,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均为弧形结构,上支撑板朝向人体足部所在方向凸起,下支撑板朝向地面所在方向下凹。

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相对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悬空凹槽,悬空凹槽与悬空结构相连通,以增大悬空结构的悬空空间。

11.一种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回弹可调节的足弓镂空鞋底,包括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和可移动结构,第一弹性件位于鞋底的足跟部位,第二弹性件位于鞋底的前掌部位,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间隔设置,以在鞋底的中足部位形成悬空结构,鞋底可通过悬空结构的形变存储和反馈能量,可移动结构设置于悬空结构中,以将悬空结构分割成前后两个镂空结构,可移动结构在悬空结构中的支撑位置可调整,以使两个镂空结构的尺寸发生改变,实现鞋底减震回弹的调节;同时公开了一种鞋。本技术利用悬空结构储存和反馈能量,同时通过调整可移动结构在悬空结构中的支撑位置实现对回弹性能的调节,满足不同运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徐剑光,孙梁,吴春飞,刘凡,张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