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对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63512发布日期:2024-03-01 12:01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型对扣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对扣,特别涉及一种改进型对扣。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目前,内衣、泳衣等的肩带上一般都设有对扣进行连接。申请号为201721366269.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r位结构对扣,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分别具有呈l形的肩带连接部和呈方块状的卡位部,肩带连接部的长边部位上贯穿有穿带通孔,肩带连接部的长边部位的正面内侧边缘处设有用于使顶料胶圈滑动摩擦顺畅的r位凸块,r位凸块上设有r角,肩带连接部的短边部位上贯穿有定位通孔,卡位部的背面设有定位凸体、胶圈安装柱和容置凹槽,胶圈安装柱上套装有顶料胶圈,第二扣件能够朝向相反且交叉地插装在第一扣件上以实现紧固对接;该对扣的扣合紧固,不易松动,并且增加了能够使顶料胶圈滑动摩擦顺畅的r位凸块和收容r位凸块的容置凹槽,扣合顺畅,不易刮伤刮落胶圈,延长了使用寿命。但是,上述对扣需要通过定位通孔、定位凸体、胶圈安装柱和顶料胶圈配合才能够将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紧固对接,整个对扣结构复杂,成本高。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案发明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对扣,能够简化对扣结构,降低制造成本,从而解决现有对扣存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具有第一绑带连接部、第一卡位部以及连接在第一绑带连接部与第一卡位部之间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扣体具有第二绑带连接部、第二卡位部以及连接在第二绑带连接部与第二卡位部之间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卡位部在面向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面固设有第一弹性扣件,且所述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一扣合孔;所述第二卡位部在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面固设有第二弹性扣件,且所述第一连接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二扣合孔。

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均包括圆柱状基座以及分布在所述圆柱状基座一端的端面边缘的若干个扣接块。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均采用pom材质。

5、进一步的,每所述扣接块的上端外侧均向外延伸形成弧形凸壁。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合孔和第二扣合孔内形成有用于对所述弧形凸壁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

7、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状基座的中间形成有铆接通孔,所述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上均固设有铆钉,且通过所述铆钉将所述圆柱状基座与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铆接固定在一起。

8、进一步的,所述圆柱状基座上等间距分布有4个所述扣接块。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在第一绑带连接部与第一卡位部之间的一端,所述第一绑带连接部与第一卡位部之间的另一端形成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在第二绑带连接部与第二卡位部之间的一端,所述第二绑带连接部与第二卡位部之间的另一端形成第二避让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绑带连接部在靠近第一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低于远离第一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绑带连接部在靠近第一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片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一卡位部设置在第一连接片的上表面的上方;

11、所述第二绑带连接部在靠近第二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低于远离第二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二绑带连接部在靠近第二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与第二连接片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二卡位部设置在第二连接片的上表面的上方。

12、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1、通过采用在第一扣体的第一卡位部上设置第一弹性扣件,在第二扣体的第二卡位部上设置第二弹性扣件,并在第一扣体第一连接片开设与第二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二扣合孔,在第二扣体的第二连接片开设第一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一扣合孔,使得在具体使用时,第二弹性扣件可借助自身的弹性形变扣入至第二扣合孔内,并且扣入后第二弹性扣件能够恢复形变,使得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第二弹性扣件不会与第二扣合孔脱离;同理,第一弹性扣件可借助自身的弹性形变扣入至第一扣合孔内,并且扣入后第一弹性扣件能够恢复形变,使得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第一弹性扣件不会与第一扣合孔脱离;因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对扣无需再设置胶圈安装柱、顶料胶圈等结构,从而能够简化对扣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14、2、设计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均具有多个扣接块,且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均采用pom材质;因pom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因此可以使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在扣合时更好的产生形变和恢复形变,扣合方便,同时,可以保证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磨损,有助于提升对扣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型对扣,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具有第一绑带连接部、第一卡位部以及连接在第一绑带连接部与第一卡位部之间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扣体具有第二绑带连接部、第二卡位部以及连接在第二绑带连接部与第二卡位部之间的第二连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位部在面向所述第二连接片的一面固设有第一弹性扣件,且所述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一扣合孔;所述第二卡位部在面向所述第一连接片的一面固设有第二弹性扣件,且所述第一连接片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二扣合孔;所述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均包括圆柱状基座以及分布在所述圆柱状基座一端的端面边缘的若干个扣接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扣件和第二弹性扣件均采用pom材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其特征在于:每所述扣接块的上端外侧均向外延伸形成弧形凸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孔和第二扣合孔内形成有用于对所述弧形凸壁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状基座的中间形成有铆接通孔,所述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上均固设有铆钉,且通过所述铆钉将所述圆柱状基座与第一卡位部和第二卡位部铆接固定在一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状基座上等间距分布有4个所述扣接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设置在第一绑带连接部与第一卡位部之间的一端,所述第一绑带连接部与第一卡位部之间的另一端形成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接片设置在第二绑带连接部与第二卡位部之间的一端,所述第二绑带连接部与第二卡位部之间的另一端形成第二避让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对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带连接部在靠近第一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低于远离第一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绑带连接部在靠近第一连接片一侧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片的上表面相平齐,所述第一卡位部设置在第一连接片的上表面的上方;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对扣,包括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所述第一扣体具有第一绑带连接部、第一卡位部以及连接在第一绑带连接部与第一卡位部之间的第一连接片;第二扣体具有第二绑带连接部、第二卡位部以及连接在第二绑带连接部与第二卡位部之间的第二连接片;第一卡位部在面向第二连接片的一面固设有第一弹性扣件,且第二连接片上开设有与第一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一扣合孔;第二卡位部在面向第一连接片的一面固设有第二弹性扣件,且第一连接片上开设有与第二弹性扣件相配合的第二扣合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对扣上无需再设置胶圈安装柱、顶料胶圈等结构,能够简化对扣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渊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石狮市华联服装配件企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6
技术公布日:2024/2/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