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扣及包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9698发布日期:2024-01-16 11:15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扣及包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扣子,特别涉及一种调节扣及包包。


背景技术:

1、包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物品,包包的种类多种多样,如包括挎包、胸包、背包和书包等等,现有技术中的包包通常设置有连接带,连接带上设置调节扣,通过设置连接带,便于将该包包置于背包者的身上,从而将背包进行携带,通过设置调节扣,可以调节连接带的长度,从而适用于身高不同的背包者。

2、现有技术中的调节扣在调节时,通常需使用两只手进行配合,操作较为麻烦,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节扣,其能快速调节连接带的长度,调节过程更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包包。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调节扣,包括扣体,扣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过带杆和限位杆;

4、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第二连接杆上设置用于与拉袢连接的连接结构,过带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过带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过带杆位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过带杆一侧与第一连接杆侧部形成供连接带穿入的入带口,过带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杆侧部形成供连接带穿出的出带口,过带杆的最高位置高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最低位置,限位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限位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限位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防止连接带脱离扣体的限位口。

5、进一步,第一连接杆底部靠近过带杆一侧形成入带弧面。

6、进一步,第二连接杆底部靠近过带杆一侧形成出带弧面。

7、进一步,连接结构为连接杆。

8、进一步,连接结构为连接孔。

9、进一步,第二连接杆中部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所述连接孔。

10、进一步,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过带杆的底部内凹形成凹槽。

11、进一步,还包括扣盖,扣盖一侧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扣盖另一侧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

12、进一步,扣盖上一侧设置第一弹性凸块,扣盖上另一侧设置第二弹性凸块;第一连接杆上设置供第一弹性凸块卡入的第一插孔,第二连接杆上设置供第二弹性凸块卡入的第二插孔。

1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包包,包括包包本体、织带扣、连接带及上述所述的调节扣;织带扣固定在包包本体上,连接带一端固定在包包本体上,连接带另一端依次穿过入带口、出带口及织带扣后穿入限位口,连接带端部设置防止连接带脱离限位口的限位部。

14、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调节扣,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一,在使用时,将连接带从入带口穿入,经过过带杆上表面后,从出带口穿出,再与包包本体上的织带扣连接后,最后穿过限位口而防止连接带脱离限位口。由于过带杆的最高位置高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最低位置,使得连接带与包包本体的织带扣连接后,在包包本体重量的作用下,位于调节扣内的连接带上侧抵靠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下部,而调节扣内的连接带下侧抵靠在过带杆上,从而产生摩擦力,包包本体在该摩擦力的作用下不易产生位移。同时,可以将拉袢与连接结构连接,由于连接结构位于第二连接杆上,如此,可以用力向上拉动拉袢,在包包本体的重力作用下,连接带正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包包上移,从而适用于身高较低的背包者。可以用力下拉拉袢,从而使得连接带反方向移动,从而适用于身高较高的背包者。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拉袢,实现快速调节连接带的长度,调节过程更为方便。

16、二,通过设置入带弧面和出带弧面,使得施力于拉袢而拉动扣体时,连接带沿着入带弧面和出带弧面滑动,从而不易损伤连接带的表面,同时使得连接带移动时更为顺畅。

17、三,通过设置连接杆,便于将拉袢系接在连接杆,从而将拉袢牢固固定在连接杆上,使得施力于拉袢时,拉动拉袢而实现连接带正方向移动或者反方向移动,实现调节连接带的长度。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过带杆和限位杆,将拉袢与连接结构连接后,可以用力向上或者向下拉动拉袢,实现连接带正方向移动或者反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调节连接带的长度,调节过程更为方便,松开拉袢后,包包本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不易产生位移。



技术特征:

1.一种调节扣,其特征在于:包括扣体,扣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过带杆和限位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底部靠近过带杆一侧形成入带弧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杆底部靠近过带杆一侧形成出带弧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为连接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连接结构为连接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杆中部设置连接块,连接块上设置所述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过带杆的底部内凹形成凹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扣盖,扣盖一侧设置在第一连接杆上,扣盖另一侧设置在第二连接杆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调节扣,其特征在于:扣盖上一侧设置第一弹性凸块,扣盖上另一侧设置第二弹性凸块;第一连接杆上设置供第一弹性凸块卡入的第一插孔,第二连接杆上设置供第二弹性凸块卡入的第二插孔。

10.一种包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包包本体、织带扣、连接带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调节扣;织带扣固定在包包本体上,连接带一端固定在包包本体上,连接带另一端依次穿过入带口、出带口及织带扣后穿入限位口,连接带端部设置防止连接带脱离限位口的限位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调节扣,包括扣体,扣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过带杆和限位杆;过带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过带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过带杆位于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过带杆一侧与第一连接杆侧部形成供连接带穿入的入带口,过带杆另一侧与第二连接杆侧部形成供连接带穿出的出带口,过带杆的最高位置高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最低位置,限位杆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上,限位杆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限位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形成防止连接带脱离扣体的限位口。本技术还公开一种包包。本技术能快速调节连接带的长度,调节过程更为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黄渊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省石狮市华联服装配件企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