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01600发布日期:2024-04-30 17:11阅读: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羽绒服,尤其涉及一种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


背景技术:

1、羽绒服(down coat)内充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一半以上,同时可以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经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 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

2、但是目前的羽绒服内不同位置填充的羽绒大多是都是通过缝线(缝制隔离线)进行隔断,隔断效果并不好,尤其是当缝线断裂,水洗之后,容易出现跑绒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主要解决目前羽绒服容易跑绒的问题。

2、为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所述羽绒服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填充区,相邻两填充区之间通过热压片分隔,所述热压片位于羽绒服本体内,且热压片与羽绒服本体热压连接。

3、优选的,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前片的两侧均设置有口袋,两所述口袋内可拆装设置有保暖手套。

4、优选的,两所述保暖手套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其中一保暖手套连接的第一连接带、与另一保暖手套连接的第二连接带,所述羽绒服本体上设置有可供第一连接带穿过的第一连接道、可供第二连接带穿过的第二连接道,所述第一连接道和第二连接带两端均为开口端,其中一开口端与口袋连通,另一开口端位于羽绒服本体背面,所述第一连接带与第二连接带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装连接。

5、优选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排列设置在第一连接带上的若干凸块、排列设置在第二连接带上且可供凸块卡入的若干卡孔。

6、优选的,所述保暖手套与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分别可拆装连接。

7、优选的,所述羽绒服本体的内侧设置有石墨烯保温面料层。

8、优选的,所述口袋两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羽绒服本体连接的支撑片。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羽绒服,主要通过面料热压连接成型的热压区对填充的羽绒进行分隔,相较于缝线分隔的分隔效果更加好,不易跑绒。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填充区(2),相邻两填充区(2)之间通过热压区(3)分隔,所述热压区(3)通过羽绒服本体(1)面料之间热压连接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本体(1)的前片的两侧均设置有口袋(4),两所述口袋(4)内可拆装设置有保暖手套(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两所述保暖手套(5)之间通过连接组件连接,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与其中一保暖手套(5)连接的第一连接带(7)、与另一保暖手套(5)连接的第二连接带(8),所述羽绒服本体(1)上设置有可供第一连接带(7)穿过的第一连接道(9)、可供第二连接带(8)穿过的第二连接道(10),所述第一连接道(9)和第二连接带(8)两端均为开口端,其中一开口端与口袋(4)连通,另一开口端位于羽绒服本体(1)背面,所述第一连接带(7)与第二连接带(8)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装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排列设置在第一连接带(7)上的若干凸块(11)、排列设置在第二连接带(8)上且可供凸块(11)卡入的若干卡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手套(5)与第一连接带(7)和第二连接带(8)分别可拆装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本体(1)的内侧设置有石墨烯保温面料层(1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袋(4)两内侧壁上设置有与羽绒服本体(1)连接的支撑片(6)。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羽绒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跑绒设计的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所述羽绒服本体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填充羽绒的填充区,相邻两填充区之间通过热压片分隔,所述热压片位于羽绒服本体内,且热压片与羽绒服本体热压连接;主要通过面料热压连接成型的热压区对填充的羽绒进行分隔,相较于缝线分隔的分隔效果更加好,不易跑绒。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鸿星尔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