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式弹跳手把以及包含该手把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18288发布日期:2024-05-10 23:57阅读: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式弹跳手把以及包含该手把的箱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箱包,尤其涉及一种隐藏式弹跳手把以及包含该手把的箱包。


背景技术:

1、箱包上通常会设置手把,如行李箱、密码箱等,目前大多手把采用拉条或拉杆状的手把,通常是将手把两端直接固定在载体上,或是活动式暗嵌在载体壁中。

2、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010113068.2公开了一种手把,包括手把本体,所述手把本体包括握持部、及与所述握持部成折弯或弯曲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中于中心部位的轴向上或纵向上设置有补强件;其加工方法为成型或加工出强度高于连接部的补强件,再将补强件设置在连接部的中心部位的轴向或纵向方向上。

3、然而上述结构需要持续按压按钮方可操作手把,将手把拉出进行使用,可以适用于行李箱拉杆或者小型箱包,但是持续按压的方式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隐藏式弹跳手把以及包含该手把的箱包。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隐藏式弹跳手把,包括手把座以及握把,所述手把座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握把具有隐藏于安装腔内的收纳状态以及至少部分脱离安装腔提供使用者手持位置的使用状态,所述手把座内沿握把按压方向设置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具有引导面以及位于引导面路径上的限位部,所述握把上设置有沿引导面路径移动且相对引导面伸缩的限位件,所述手把座内设置有驱动握把相对手把座弹出的第一弹力件,当握把处于收纳状态时限位件限制于限位部下方且第一弹力件处于压缩状态,通过按压握把使限位件沿限位部下方的引导面移动直至与限位部错位,松开握把第一弹力件恢复形变使握把弹出切换成使用状态,此时限位件位于限位部上方。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面包括位于限位部上方的第一配合面以及位于限位部下方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与限位部之间形成对限位件限位的卡口。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把座内设置有形状与握把适配的手把套,所述手把套至少一侧开设有供限位件移动的活动槽且活动槽一侧内壁形成上述引导面,所述活动槽设置引导面的一侧为上述引导部,所述引导部与手把套一体成型。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包括握柄部以及握柄部两端向安装腔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限位件、第一弹力件安装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握把弹出时握柄部提供使用者手持位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手把套对应活动槽的一侧壁设置有条形槽,所述连接部侧壁设置有限位于条形槽内的限位杆。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底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手把套对应安装孔位置设置有凸柱,所述第一弹力件为弹簧且第一弹力件套设于凸柱。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件远离引导面一侧设置有第二弹力件,所述限位件在第二弹力件的作用下与引导面接触配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握把侧壁对应引导面位置设置有移动槽,所述握把底部对应移动槽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限位件为导杆且导杆连接于滑块朝向移动槽的一端,导杆限位于移动槽内,所述第二弹力件设置于滑块相对导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弹力件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滑槽相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远离限位件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滑槽内壁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插杆,所述第二弹力件采用弹簧,所述第二弹力件的一端套设于插杆,第二弹力件的另一端位于滑块通孔内。

11、一种箱包,包括上述隐藏式弹跳手把。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隐藏式弹跳手把,通过按压的方式实现握把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的切换,结构巧妙,具体方式为:按压握把使限位件沿引导面路径移动,当握把处于收纳状态时,限位件移动至限位部下方,并在第二弹力件作用下抵于引导面,从而避免握把在第一弹力件作用下脱离手把座,若要将握把转换为使用状态,按压握把使其沿限位部下方的引导面继续移动,直至限位件与限位部错位,松开握把第一弹力件恢复形变此时握把弹出,限位件移动至限位部上方。



技术特征:

1.一种隐藏式弹跳手把,包括手把座(1)以及握把(2),所述手把座(1)内设置有安装腔,所述握把(2)具有隐藏于安装腔内的收纳状态以及至少部分脱离安装腔提供使用者手持位置的使用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座(1)内沿握把(2)按压方向设置有引导部(3),所述引导部(3)具有引导面(4)以及位于引导面(4)路径上的限位部(5),所述握把(2)上设置有沿引导面(4)路径移动且相对引导面(4)伸缩的限位件(6),所述手把座(1)内设置有驱动握把(2)相对手把座(1)弹出的第一弹力件(7),当握把(2)处于收纳状态时限位件(6)限制于限位部(5)下方且第一弹力件(7)处于压缩状态,通过按压握把(2)使限位件(6)沿限位部(5)下方的引导面(4)移动直至与限位部(5)错位,松开握把(2)第一弹力件(7)恢复形变使握把(2)弹出切换成使用状态,此时限位件(6)位于限位部(5)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4)包括位于限位部(5)上方的第一配合面(8)以及位于限位部(5)下方的第二配合面(9),所述第二配合面(9)与限位部(5)之间形成对限位件(6)限位的卡口(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座(1)内设置有形状与握把(2)适配的手把套(11),所述手把套(11)至少一侧开设有供限位件(6)移动的活动槽(12)且活动槽(12)一侧内壁形成上述引导面(4),所述活动槽(12)设置引导面(4)的一侧为上述引导部(3),所述引导部(3)与手把套(11)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包括握柄部(14)以及握柄部(14)两端向安装腔延伸形成的连接部(13),所述限位件(6)、第一弹力件(7)安装于所述连接部(13),所述握把(2)弹出时握柄部(14)提供使用者手持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套(11)对应活动槽(12)的一侧壁设置有条形槽(15),所述连接部(13)侧壁设置有限位于条形槽(15)内的限位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3)底部设置有安装孔(17),所述手把套(11)对应安装孔(17)位置设置有凸柱(18),所述第一弹力件(7)为弹簧且第一弹力件(7)套设于凸柱(18)。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远离引导面(4)一侧设置有第二弹力件(19),所述限位件(6)在第二弹力件(19)的作用下与引导面(4)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2)侧壁对应引导面(4)位置设置有移动槽(20),所述握把(2)底部对应移动槽(20)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滑槽(21),所述滑槽(21)内设置有滑块(22),所述限位件(6)为导杆且导杆连接于滑块(22)朝向移动槽(20)的一端,导杆限位于移动槽(20)内,所述第二弹力件(19)设置于滑块(22)相对导杆的一侧,所述第二弹力件(19)的两端分别与滑块(22)和滑槽(21)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2)远离限位件(6)一端设置有通孔,所述滑槽(21)内壁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插杆(23),所述第二弹力件(19)采用弹簧,所述第二弹力件(19)的一端套设于插杆(23),第二弹力件(19)的另一端位于滑块(22)通孔内。

10.一种箱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隐藏式弹跳手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式弹跳手把以及包含该手把的箱包,包括手把座以及握把,握把具有隐藏于手把座安装腔内的收纳状态以及至少部分脱离安装腔提供使用者手持位置的使用状态,手把座沿握把按压方向设置有引导部,引导部具有引导面以及位于引导面路径上的限位部,握把上设置有沿引导面路径移动且相对引导面伸缩的限位件,手把座内设置有驱动握把相对手把座弹出的第一弹力件,握把处于收纳状态时限位件限制于限位部下方且第一弹力件处于压缩状态,通过按压握把使限位件沿限位部下方的引导面移动使握把弹出切换成使用状态,此时限位件位于限位部上方,本技术采用隐藏式弹跳手把,通过按压的方式实现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的切换,结构巧妙。

技术研发人员:许道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佳鸿锁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2
技术公布日:2024/5/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