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遮阳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遮阳伞。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光伏发电应用到多种领域,例如路灯和遮阳伞。现有的光伏遮阳伞,对光伏发电的利用是用于驱动电风扇,而遮阳伞伞面的开合却仍需要通过人工进行、或额外连接电源,不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光伏遮阳伞。
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遮阳伞,包括支撑柱、伞架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分设于所述伞架的右侧,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下部分、转动处的转轴称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后延伸设置,所述伞架设有伞面和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座的下部分相对所述伞架转动的电动机,所述伞面和所述电动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右侧,所述伞面设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与所述电动机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下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伏遮阳伞,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使用时,光伏板能为电动机供电,启动电动机即可收拢或打开伞面,便于使用。通过设置伞面和电动机分别设于第一转轴的左侧、右侧,伞面相对第一转轴的力矩、能被电动机相对第一转轴的力矩抵消一部分,则使用较小的力即可驱动伞架翻转,电动机能选用功率较小的类型,以便于依靠光伏发电驱动。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座的下部分固定设置有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第一转轴共轴,所述电动机具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连接有蜗杆,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蜗轮蜗杆的传动结构也能达到省力的效果,电动机能选用功率更小的类型。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杆竖向设置于所述蜗轮的右侧,所述电动机设于所述蜗杆的底部。这样在伞架旋转至收拢状态时,电动机仍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右侧,仍能将伞面相对第一转轴的力矩抵消一部分。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分设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伞架连接,所述蜗轮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伞架与支撑柱之间的力传递较为均衡,结构稳定。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柱包括上柱段和呈管状的下柱段,所述下柱段滑动套设于所述上柱段的外侧,所述上柱段与所述下柱段之间连接有锁紧机构。这样支撑柱的长度是可调节的,即伞架的高度是可调节的,光伏遮阳伞的使用更灵活。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栓,所述下柱段的管壁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设于内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上柱段抵接。这样转动第一螺栓即可实现松开或锁紧,结构简单,使用简便。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底座。这样光伏遮阳伞可搬运至其他位置使用,使用更灵活。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伞架设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电动机电性连接。伞架与支撑柱之间无需有导线连接,电动机、光伏板之间的连接导线可全部固定在伞架上,避免了连接导线晃动导致容易松动损坏的问题。
1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1.一种光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柱、伞架和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包括上部分和下部分,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分设于所述伞架的右侧,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座的下部分、转动处的转轴称为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前后延伸设置,所述伞架设有伞面和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座的下部分相对所述伞架转动的电动机,所述伞面和所述电动机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左侧、右侧,所述伞面设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与所述电动机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座的下部分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上部分设有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伞架连接,所述蜗轮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上柱段和呈管状的下柱段,所述下柱段滑动套设于所述上柱段的外侧,所述上柱段与所述下柱段之间连接有锁紧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栓,所述下柱段的管壁设有内螺纹孔,所述第一螺栓设于内螺纹孔内,所述第一螺栓与所述上柱段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有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架设有无线接收器,所述无线接收器与所述电动机电性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