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拆装带珠结构及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11418发布日期:2024-04-30 17:21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拆装带珠结构及表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表带,特别涉及一种易拆装带珠结构及表带。


背景技术:

1、以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为例,现有的可穿戴设备通常设置有表带,用户可以通过表带将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佩戴至手腕上,然而每个用户的手腕粗细不一,而表带的长度又是固定的,使得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与用户手部的贴合度较低,降低了用户的体验,因此,针对于此,市面上开发了较多的可拆式表带结构。

2、目前,表带中各单元节(带珠)之间普遍采用可拆型连接结构进行连接,而市面上大部分的可拆型连接结构,在拆卸或安装时需要用额外的工具对连接结构进行拆卸或组装,而且带珠中的组装部件尺寸小、不易操作、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故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及表带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拆装方便、快捷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及表带。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易拆装带珠结构,包括中珠、第一边珠和第二边珠,在中珠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并在中珠内部设有拉动杆,且拉动杆的一端从限位凸台处向外延伸,拉动杆上还套设有弹性件,第一边珠和第二边珠分别位于中珠的两侧,且第一边珠设有与限位凸台对应的限位凹槽,并与拉动杆的延伸端连接,第二边珠设有连接件,且连接件与第一边珠套接。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珠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排设置,拉动杆安装在第三通孔内。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从中珠的第二通孔中穿出与第一边珠套接,第三连接杆则从中珠的侧面与第一边珠套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杆置于第三通孔内,且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动杆为螺杆,弹性件的两端则分别抵接于拉动杆的端部及第三通孔的内壁。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动杆与限位凸台之间呈偏心轴构造。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台呈多边形或椭圆形构造。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珠与第二边珠的一面均设置有打米位。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边珠的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表带,该表带采用上述任一易拆装带珠结构。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向外拉动第一边珠,从而使拉动杆向外移动,并对弹性件进行挤压,当第一边珠的限位凹槽拉至与中珠的限位凸台分离后,此时,连接件同样与第一边珠脱离,再对第一边珠进行90°的转动,即可实现对带珠的拆装,能让用户不借助工具就可实现带珠的快速拆装,使其拆装方便快捷;另外,通过限位凸台和限位凹槽可方便对第一边珠和中珠进行定位及限位,且第一边珠在转动90°后不会回弹,以此避免碰撞到中珠的外观面,同时,还可方便第一边珠的转动复位。



技术特征:

1.一种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珠、第一边珠和第二边珠,在中珠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并在中珠内部设有拉动杆,且拉动杆的一端从限位凸台处向外延伸,拉动杆上还套设有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珠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排设置,拉动杆安装在第三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从中珠的第二通孔中穿出与第一边珠套接,第三连接杆则从中珠的侧面与第一边珠套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置于第三通孔内,且第二连接杆的长度小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杆为螺杆,弹性件的两端则分别抵接于拉动杆的端部及第三通孔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动杆与限位凸台之间呈偏心轴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呈多边形或椭圆形构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珠与第二边珠的一面均设置有打米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珠的表面设有防滑凸起。

10.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易拆装带珠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装带珠结构及表带,包括中珠、第一边珠和第二边珠,在中珠的一侧设有限位凸台,并在中珠内部设有拉动杆,且拉动杆的一端从限位凸台处向外延伸,拉动杆上还套设有弹性件,第一边珠和第二边珠分别位于中珠的两侧,第一边珠设有与限位凸台对应的限位凹槽,并与拉动杆的延伸端连接,第二边珠设有连接件,且连接件与第一边珠套接。本技术通过拉动第一边珠,使拉动杆向外移动对弹性件进行挤压,当限位凹槽拉至与限位凸台分离后,连接件同样与第一边珠脱离,再对第一边珠进行90°转动,即可实现对带珠的拆装,从而使其拆装方便快捷,且通过限位凸台和限位凹槽可对第一边珠和中珠进行定位,以此方便第一边珠的转动复位。

技术研发人员:林炜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恒德信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3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