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4035发布日期:2024-05-17 12:56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衣服制作工艺,具体为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


背景技术:

1、正装是指适用于严肃的场合的正式服装,正装就是正式场合的装束,而非娱乐和居家环境的装束。如西装、中山装等服饰等。而西装一般都具有领子的结构,西装的领子一般分为三种领型,即青果领、戗驳领和平驳领。

2、而戗驳领一般具有拐角结构,在针对戗驳领进行制作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做拐角领子,如图2中a处所示,因此常常需要打多个刀口,对缝纫的操作要求较高,对操作者的技能要求也比较高,刀口稍微打得多一点或者少一点,都会直接影响到西装领子的平整度和外观效果。

3、传统的制作工艺由于需要打刀口,所以很容易出现不平、起皱、起凹陷、起凹坑这种情况,从而非常考验制作者的工艺水平,如果制作者的操作不当,将会直接影响到西装领子的平整度和外观效果,同时如果西装领子的平整度以及外观效果较差时,将会无法通过出厂合格校验,从而导致衣物需要返工处理,不仅浪费布料,而且还降低了生产效率,不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因制作者的工艺水平不足而导致西装领子的平整度以及外观效果较差,需要返工处理的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s1、准备材料:选取领子主体布、领圈布、包胶和穿线器;

4、s2、测量并绘制领圈大小,同时按绘制线裁剪领圈布;

5、s3、在领圈布的两端各自留出缝份,用于后期的转角处理,并将领圈布的另两端对齐;

6、s4、将领圈套进领口,调整两层领圈重叠处的位置,并进行固定就位;

7、s5、在领圈的转角处将多出的布料向内折叠固定;

8、s6、将领圈的转角折口处进行缝合;

9、s7、在角度转弯的地方,采用胶水将两块棉质布料分别粘接在两层布料上,从而将拐角处的凹陷填补,实现做平的效果;

10、s8、转角缝制好后,然后用包胶将领圈全面黏合固定在领口内侧;

11、s9、在领子右片外侧针脚处,将领圈两端末边翻折向内,进行覆盖缝合,同时将左片领圈同样翻折至右片领圈上方,使其与右片领圈紧密贴合,并进行领圈缝合;

12、s10、对其进行整烫处理。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步骤s7中在角度转弯的地方,采用胶水将两块棉质布料分别粘接在两层布料上,从而实现对拐角部位的做平操作,进而将拐角处的凹陷填补,保证了西装领子的平整度和外观效果。

14、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的领圈布为双层布,所述双层布包括外层布和内层布,所述外层布为棉纶或涤纶,所述内层布为棉质面料。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棉纶或涤纶具有良好耐磨性和弹性的面料,以保证领圈的耐用性,同时棉质面料柔软且透气,以提高领圈的舒适度。

16、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绘制的领圈比领口周长大,所述步骤s2中裁剪领圈布时需保持外层布和内层布的尺寸以及形状一致。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确保领圈缝制后的平整度。

18、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在领圈布的两端各自留出缝份的距离为1-2cm,所述步骤s3中将领圈布的另两端对齐之后需在其内侧褶边采用针线进行固定。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留出的缝份,用于后期的转角处理。

20、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进行固定就位的同时,领圈的上下两端要对准领口的中心线位置。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领圈的上下两端要对准领口的中心线位置,从而保证后续对衣领的处理更加的准确。

22、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将多出的布料向内折叠固定后,需在折角处斜向剪开一小口。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折角处斜向剪开一小口,用于减少厚度。

24、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采用三角针法对领圈的转角折口处进行缝合,所述三角针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25、s61、将转角折口处的布料折出一个短边,从左往右缝,第一针从最左边的内侧向前穿过前面的布,并拉出;

26、s62、第二针落在右上方的位置上,针从前往后穿,并拉出,同时第二针的位置距离第一针6mm;

27、s63、第三针落在右下方处的位置上,与第一针平行,从后往前穿,并拉出,同时第三针同样距离第二针6mm;

28、s64、第四针落在左上方的位置上,与连接第一第二针的线交叉,并与第二针平行,此时一个三角就缝制完成;

29、s65、第五针落在连接第三第四针的线的左侧,与之交叉,接着重复上述步骤s62、s63和s64,直至缝完所需长度即可。

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转角处的厚度减少,更贴合领口。

31、优选的,所述步骤s8中在用包胶将领圈全面黏合固定在领口内侧之前,需检查领圈是否能够顺畅套入领口,若能顺畅套入,即可继续进行后续操作步骤,若不能顺畅套入,则需重复上述步骤s5,改变转角折口处的位置。

3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领圈能够顺畅的套入领口,从而保证制作的领圈尺寸的准确性。

33、优选的,所述步骤s9中进行覆盖缝合和领圈缝合时采用缝纫机进行缝合操作。

3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缝纫机便于更好的进行缝纫操作,从而提高缝纫效率,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35、优选的,所述步骤s10中进行整烫处理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0min-15min。

3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整烫处理,能够使领圈更加平整,提高其质感和美观度,同时在整烫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避免领圈烫焦或变形。

3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具备有益效果如下:

38、该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通过在衣领的面领打刀眼和底领打刀眼十字交汇的位置处,即角度转弯的地方,采用胶水将两块棉质布料分别粘接在上面布料和下面布料上,从而将拐角处的凹陷填补,实现做平的效果,进而避免了因西装领子的平整度以及外观效果较差,而导致无法通过出厂合格校验,从而导致衣物需要返工处理的情况发生,不仅节省了布料,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的领圈布为双层布,所述双层布包括外层布和内层布,所述外层布为棉纶或涤纶,所述内层布为棉质面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绘制的领圈比领口周长大,所述步骤s2中裁剪领圈布时需保持外层布和内层布的尺寸以及形状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在领圈布的两端各自留出缝份的距离为1-2cm,所述步骤s3中将领圈布的另两端对齐之后需在其内侧褶边采用针线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进行固定就位的同时,领圈的上下两端要对准领口的中心线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将多出的布料向内折叠固定后,需在折角处斜向剪开一小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中采用三角针法对领圈的转角折口处进行缝合,所述三角针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在用包胶将领圈全面黏合固定在领口内侧之前,需检查领圈是否能够顺畅套入领口,若能顺畅套入,即可继续进行后续操作步骤,若不能顺畅套入,则需重复上述步骤s5,改变转角折口处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9中进行覆盖缝合和领圈缝合时采用缝纫机进行缝合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中进行整烫处理的温度为100℃-120℃,时间为10min-15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涉及衣服制作工艺技术领域。该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准备材料:选取领子主体布、领圈布、包胶和穿线器;测量并绘制领圈大小,同时按绘制线裁剪领圈布;在领圈布的两端各自留出缝份。该领口拐角凹陷平整工艺,通过在衣领的面领打刀眼和底领打刀眼十字交汇的位置处,即角度转弯的地方,采用胶水将两块棉质布料分别粘接在上面布料和下面布料上,从而将拐角处的凹陷填补,实现做平的效果,进而避免了因西装领子的平整度以及外观效果较差,而导致无法通过出厂合格校验,从而导致衣物需要返工处理的情况发生,不仅节省了布料,而且还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实际的应用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东,金碧,张迎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飘蕾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