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377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手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协助人行走的支撑物--手杖。
目前,较为普遍的是仅作为支撑物使用的单功能手杖,近年开始出现带有照明或按摩装置的手杖,它是在手柄与支撑杆相连接的手杖中安置照明装置或微型电机,利用电机使手柄产生一定的振动。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1、照明装置与手杖的配合功能差,如有的光柱与手杖杆垂直、或将照明装置安在特定的位置,以手杖整体作为普遍手电使用,不能在利用手杖作为支撑物的同时,发挥照明装置的配合作用;2、按摩手杖,通过手部进行按摩时手感不舒适、对其它部位进行按摩时,杆长使用不灵活、方便,且电机耗电大;3、功能少,适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收音、电子音乐、急救声光报警、储存药品、照明等多种功能、适用范围广且造价低的电子手杖产品。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手杖的手柄制成直角形腔状结构,它由底座和盖组成,底座内分隔成二个以上腔室,在腔室中分别安装耳塞收音装置、电子声光报警装置、电子音乐集成块和照明装置,它们连接成同一电源的整体,电子音乐集成块与电子声光报警装置共用扬声器,还有一专用空腔--药品存放盒,声光报警、电子音乐和照明装置的控制开关并排安装在手柄上部的拐角处,声光报警装置的灯泡位于药品存放盒处;照明装置中的反光杯的轴线与水平面成30°夹角安装,透镜是内侧为凹球面、外侧平面与铅垂面成30°夹角的构件。形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组合手杖。


图1多功能手杖电器方框图图2多功能手杖构造示意图图3手柄(去盖)内部构造示意图图4照明装置构造示意图图5单管来复再生式收音机电原理图图6声光报警装置电原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中(1)收音装置;(2)声光报警装置;(3)电子音乐集成电路;(4)照明装置;(5)电源;(K1、K2、K3)分别为声光报警、电子音乐和照明的功能开关;(Y)扬声器;(S)报警灯泡;(Z)耳机插座;(6)手柄底座;(7)收音机调谐钮;(8)A室盖;(9)B室盖;(10)C室盖;(11)扬声器间窗;(12)D室盖;(13)支撑杆;(14)收音机线路板;(15)收音机磁棒;(16)报警装置线路板;(17)反光杯;(18)透镜。
将手柄设计成直角形腔状结构,它由底座(6)和相应的盖组成以便安装功能器件,手杖的支撑杆(13)连接在手柄的下方。底座(6)分隔成(A、B、C、D、)四个腔室较为合适,制造、安装都比较方便。收音装置的线路板(14)、磁棒(15)及调谐钮(7)安装在A室,使收音机磁棒处在较为有利的方位,提高音响效果。B室为电源--干电池(5)安装室,它处在收音装置与照明、报警、电子音乐装置之间、便于几者共用电源。扬声器(Y)、报警装置的线路板(16)、电子音乐集成电路(3)安装在C室,报警装置与电子音乐集成电路共用扬声器;照明装置(4)安装在C室的前壁上保证使用手杖时有效的照明;报警灯泡(S)的光源位于D室,而安装在C、D室之间的壁上,当使用声光报警装置时,一是向家属或周围的人们发出报警音响,请求给予急救,另从急救药品存放(D室)处闪烁发光,指示人们取药给报警者服用,缓解症状。D室是专供存放使用者急需药品的空腔--药品存放盒。A、C室和盖(8)、(10)以螺钉与底座固定连接,一般情况不必开启;B、D室的盖(9)、(16)与底座为卡装式活动连接,便于随时开启、更换电池或取放药品。A室盖(8)在调谐钮处有相应窗孔,使调谐钮略露于外,方便调谐,收音耳机插座(Z)安装在A室壁上。D室盖(12)面标以红“十”字符号。
声光报警、电子音乐和照明的控制开关K1、K2、K3并排安装在手柄上部的拐角处,利于手指触及控制,在使用手杖的过程中即可操作。
照明装置中的反光杯(17)的轴线与水平面成30°夹角安装,使发出的聚光光柱成同样角度倾斜辐照在聚光透镜上。透镜(18)是内侧为凹球面、曲率半径R=35mm较为合适,外侧平面与铅垂面成30°夹角的构件,使凹面中心照度最强,经透镜折射后光柱正好照于使用者前方案1-2米处的地面上,使用手杖辅助行走的同时得到照明。采用2.5V、0.25A的聚光灯泡效果更佳。
收音装置采用单管来复再生式收音机电路,不用外接天线就可收听到当地广播电台的信号。需要时将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2),调整调谐钮(7)即可收听。如采用图5的电路原理。可变电容器C1、调谐线圈L1组成L1C1调谐回路,所选择的信号经磁棒耦合由基极线圈L2送至晶体三极管BG进行高频放大,放大后的信号由集电极经耦合电容C3送给倍压检波二极管D1、D2进行检波,检出的低频信号又送回BG基极和发射极进行低频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通过高频扼流圈GZL送到耳机EJ发出声音。以线圈L3将高频信号送回磁棒,以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增强信号。C2、C4为高频旁路电容,为高频信号提供通路。
声光报警装置由慢脉冲振荡电路、音调变化电路、第二振荡电路和功放电路组成。慢脉冲振荡电路由阻容件R1-R4、C1、C2,晶体三极管BG1、BG2及电珠S(即报警灯泡)组成;音调变化电路由阻容件R5、C3和晶体管BG3组成;第二振盈电路由R6-R9、C4、C5、BG4、BG5组成;功放电路由BG6、BG7,扬声器Y及开关K1组成。电源正极与S、Y的一端、BG3、BG6的集电极、R1-R4、R6、R8、R9的一端连接,其负极与S的另一端、BG1、BG2、BG4、BG5、BG7的发射极、C3的一端及K1连接;BG1的集电极与R1的另一端、C1的负极连接,基极与R2的另一端、C2的正极连接;C1的正极与R3的另一端、BG2的基极连接;BG2的集电极与R5的一端、C2的负极、R4的另一端连接;R5的另一端与BG3的基极、C3的另一端连接;BG4的发射极与R7的一端连接;R7的另一端与BG4的基极、C5的一端连接;BG4的集电极与C4的一端,R6的另一端连接;C4的另一端与BG9的基极、R8的另一端连接;C5的另一端与BG5的集电极,BG6的基极及R9的另一端连接;BG6的发射极与BG7的基极连接;BG7的集电极与Y的另一端连接。慢脉冲振盈电路每秒产生一个脉冲信号送至音调变化电路,使其电位由小到大、一秒后又由大到小、音调随之起伏变化,再经第二振盈电路和功放电路的作用,达到报警仿真效果。需要时合上开关K1,电路接通,处在药盒内的报警灯泡S发光、扬声器Y发出仿真报警音响。
电子音乐采用市场出售的单片cmos音乐集成电路具有13首乐曲的CW9480。需要时合上开关K2,Y中即可发出悦耳的电子音乐声供欣赏或为行走发出排除障碍信号,提醒人们让路。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功能多,适应性强,具有收音、电子音乐,急救声光报警、储存药品、和照明等多种功能,尤其照明系统,配合手杖同时使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为老年人提供有益的文化消遣。
2、结构合理,构造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
权利要求1.一种手杖,它包括手柄、支撑杆和照明装置,手柄与支撑杆连接,照明装置安装在手杖中,其特征在于它的手柄为直角形腔状结构,它由底座(6)和盖组成,底座内分隔成二个以上腔室,在腔室中分别安装耳塞收音装置(1)、电子声光报警装置(2),电子音乐集成块(3)和照明装置(4),它们连接成同一电源(5)的整体,电子音乐集成块与电子声光报警装置共用扬声器(Y)且还有一专用空腔--药品存放盒,声光报警、电子音乐和照明的控制开关并排安装在手柄上部的拐角处,声光报警装置的灯泡(S)位于药品存放盒处;照明装置中的反光杯(17)的轴线与水平面成30°夹角安装,透镜(18)是内侧为凹球面、外侧平面与铅垂面成30°夹角的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杖,其特征在于手杖的底座(6)分隔成四个腔室(A、B、C、D),收音装置的线路板(14)、磁棒(15)及调谐钮(7)安装在(A)室,电源(5)安装在(B)室,扬声器(Y)、报警装置的线路板(16)、电子音乐集成块(3)安装在(C)室,照明装置安装在(C)室的前壁上,报警灯泡(S)的光源位于(D)室而安装在(C、D)室之间的壁上,(A、C)室的盖(8、10)与底座固定连接,(B、D)室的盖(9、12)与底座为卡装式活动连接。
3.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声光报警装置是由慢脉冲振荡电路、音调变化电路、第二振荡电路和功放电路连接而成,慢脉冲振荡电路由阻容件R1-R4、C1、C2,晶体三极管BG1、BG2及电珠S组成;音调变化电路由阻容件R5、C3和晶体三极管BG组成,第二振荡电路由R6-R9、C4、C5,晶体三极管BG4、BG5组成;功放电路由晶体三极管BG6、BG7、扬声器Y及开关K1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协助人们行走的支撑物——手杖。它的手柄为直角形腔状结构、由底座和盖组成,底座内分隔成二个以上腔室,在腔室中分别安装收音、报警、电子音乐和照明装置等,它们连接成同一电源的整体,照明装置经透镜折射后光柱正好照于使用者前方1~2米处的地面上,还备有急救药盒。它功能多,适应性强、结构合理、构造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45B3/02GK2037163SQ8820810
公开日1989年5月10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11日
发明者董国生 申请人:董国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