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844阅读:2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伞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室外工作人员遮阳、防雨用的伞式帽子。
我国专利公报已公开了多项关于伞帽的专利申请,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如申请号为87212133的伞式太阳帽,其优点是伞骨架结构简单,但缺点之一是伞帽合拢后过长,又不可折迭,携带不方便。对儿童撑伞时,由于臂长不够,存在一定困难。缺点之二是撑伞时,内帽芯凸块必须对准外帽芯的槽方能撑开,这对使用者来讲,不够方便。申请号为87207851的伞帽,其结构更为简单,但缺点是1、伞打开后无自锁机构,有可能自动收拢而产生夹头现象;2、雨水可以从手柄管心的外露孔处漏入;3、亦无折迭机构,合拢后体积大,不便携带;4、帽圈无调大小的机构,对不同的使用者,松紧不可能均合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体积小、便于携带的新式伞帽。
这个目的可以通过下述的技术措施来实现对现有折迭伞(两折或三折伞均可)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与其相同的地方是在伞把中心管上端固定着外帽芯,在下端套装着内帽芯,在外帽芯上铰接着伞骨,伞骨结构基本不变。伞骨外装有伞面。不同的地方是将原来的伞把中心管缩为一短截,一般30毫米左右即可,取消原自动撑伞机构及零件。用两根绳索穿过中心管固定在外帽芯上,既代替了原来的伞把,又可以做为帽带系紧伞帽。另外,在内帽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铰接着一组撑伞架肋和拉伞架肋,并且用一个弹性卡机构控制内帽芯与中心管间的固定与脱开,即控制伞的打开和合拢,同时,打开时具有自锁的作用。其次,在伞骨肋的下端联接着一个可调大小的帽圈,可戴在人的头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的优点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有自锁机构不会发生夹头现象。
2、能够折迭,合拢后体积小,便于携带;两折式长度为350毫米,三折式为240毫米。
3、帽圈可调大小,能适应不同人的需要;它还可以随时取下来清洗。
4、帽带既代替了伞把,又可起系紧作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伞帽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中心管及卡槽示意图。
图3是内帽芯及弹性卡结构示意图。
参看
图1~3。帽顶1通过螺纹拧在外帽芯2上。3为伞面。中心管11的上端与外帽芯2固定联接。一组伞骨肋铰接在外帽芯2之圆周上,其结构与原折迭伞基本相同。内帽芯9套装在中心管11下部,可沿中心管上下移动。内帽芯9的上部铰接着一组撑伞架肋10,其根数与伞骨肋根数相同,铰接方法之一如图所示,在内帽芯顶部带有一组短幅条95,沿圆周均布,数量与伞骨肋一样。将每个短幅条分别插入撑伞架肋10之一端,并用一根细金属丝94穿入d点的孔中,将两者铰接。在撑伞架肋10的另一端e点孔中分别穿入一个金属丝小环101并从伞骨肋4在b点孔中穿过,于是伞骨可自由地打开或收拢。在内帽芯9的下部圆周处铰接着一组拉伞架肋5,数量与伞骨肋相同,它与内帽芯铰接点为c,与伞骨铰接点为α。
控制内帽芯与中心管固定或脱开的弹性卡机构是这样的在中心管11的侧壁上开有两条对称的槽111,同时在内帽芯9的上部的圆柱台阶上沿水平方向钻出两个平行的小孔91,两个小孔的中心距等于两个槽111的中心圆直径。在孔91中装入一个由弹簧钢丝制成的弹性卡12。在小孔91穿出钢丝的一端,将其制为一水平长孔,以便弹性卡有一个活动的余地。当用手捏紧弹性卡12的两个外伸端时,它位于内帽芯孔内的两截弦长段就可扩张并贴入内帽芯孔壁上的浅槽92中,这时内帽芯即可推入中心管上,将伞撑开。中心管上的槽111应当开在这样的高度即当手松开弹性卡12之两个外伸端时,其两个弦长段卡入槽111中,将内帽芯锁住而不会自动下落,同时撑伞架肋与拉伞架肋将伞骨托起。合伞时,先捏紧弹性卡12之外伸端,使其弦长段离开槽111,再将内帽芯拉下中心管即可。
帽圈6联接在伞骨肋下端的f点处,为了方便帽圈拆下来清洗,亦可采用下述的联接方式先用子母扣的一半将伞骨肋下端与一小块矩形布块61铆接于f点(数量与伞骨肋数目相同),再在帽圈相对的位置铆好子母扣之另一半,于是帽圈即可通过子母扣进行装拆。
为了调节帽圈6的直径大小,可将帽圈在中间断开,在每个端头上各固定一段尼龙搭扣(粘布),这样即可随意调节其大小。同理,为了省去帽带7系扣的麻烦,亦可在其两端各固定一段尼龙搭扣72。
伞帽撑开时的直径可根据需要任意设计,一般以900毫米、700毫米与500毫米三种为宜。
权利要求1.一种伞帽,包括伞面、外帽芯、帽顶、内帽芯、中心管、伞骨和帽圈,其特征是A两根帽带7穿过中心管11固定的外帽芯2上;B在内帽芯9的上部与伞骨肋4间铰接着一组撑伞架肋10,其铰接方式如下在内帽芯9的顶部带有一组短幅条95,沿圆周均布,数量与伞骨肋同样,将每个短幅条分别插入伞骨肋10之一端,再用一根细金属丝94穿入d点的孔中将两者在该端铰接,在撑伞肋10的另一端e点孔中分别穿入一个金属丝小环101并从伞骨肋4在b点中穿过而铰接;C在内帽芯9的下部与伞骨肋4间铰接着一组拉伞架肋5,其数量亦与伞骨肋相同,拉伞架肋与内帽芯铰接点为c,与伞骨肋铰接点为a;D在中心管11的侧壁上开有两条对称的槽111,同时在内帽芯9的上部圆柱形台阶上沿水平方向钻有两个平行的小孔91,其中心距等于中心管上的两个槽111的中心圆直径,在孔91中装入一个由弹簧钢丝制成的弹性卡12,当捏紧弹性卡12之两个外伸端时,其位于内帽芯孔中的两个弦长段就扩张并贴入内帽芯孔壁上的浅槽92中,于是内帽芯便可推入中心管上,松开弹性卡12两个外伸端,则其弦长段卡入槽111中,此时撑伞架肋10与拉伞架肋5将伞骨4托起;E在伞骨肋4下端的f点处联接着一个帽圈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帽,其特征是A 每个伞骨肋4的下端先用子母扣的一半与一块矩形布块61在f点铆接,同时在帽圈的对应位置上铆接子母扣的另一半,然后将子母扣两半一一扣合。B 帽圈6在中间断开,在每个端头上各固定一段尼龙搭扣。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伞帽,其特征是两根帽带7的端头分别固定有一段尼龙搭扣。
专利摘要一种遮阳、防雨用的伞帽。它是在现有折叠伞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将中心管缩短,两根帽带穿过中心管固定在外帽芯上,在内帽芯上分别增加了一组撑伞架和一组拉伞架并与伞骨铰接、靠弹性卡控制内帽芯与中心管的固定与脱开。在伞骨下联接着一个可调大小的帽圈。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靠,结构简单,收拢后可折叠从而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A45B11/00GK2071447SQ9020984
公开日1991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6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6日
发明者马志明 申请人:马志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