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5863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鞋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鞋的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鞋楦。
众所周知,鞋楦是制鞋的基本设备,鞋的 形状,尺寸都由其控制。目前,鞋楦的构造多采用整体式,这种鞋楦出楦时不方便,易撕帮,加工出的鞋不跟脚,脸短不美观;国外还有一种鞋楦是两截整体式,由前后两截组成,中间有一勾形拉簧,将两截联为一体,通过中间“V”形槽,出楦时缩短了楦的长度,这种鞋楦适用成套设备,手工加工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鞋楦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手工加工的鞋楦。
本实用新型所说的鞋楦,由鞋楦前身1和鞋楦后跟2组成,其特征在于鞋楦后跟2通过一螺栓4联接在鞋楦前身的滑道3上。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说的鞋楦前身1和鞋楦后跟2均可以用铝质材料加工,也可以用木质材料加工。鞋楦前身1上设有一长方体滑道3,以便紧固在鞋楦后跟2上的螺栓4能在其上活动,鞋楦前身1底部还设有一销槽5,其形状可以是园柱形的,也可以是棱柱形的,其作用是与鞋楦后跟2上的销子6相配合,起固定后跟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鞋楦后跟2设有一丝孔,螺栓4紧固在其上,鞋楦后跟2通过该螺栓联接在鞋楦前身1的滑道3上,组成鞋楦。鞋楦后跟2靠滑道3的一面成“V”字型,出楦时,鞋楦后跟2沿滑道3上提,“V”字面与鞋楦前身1底部连续接触,这样缩短了鞋楦的长度,出楦容易,不撕鞋帮。
本实用新型的鞋楦后跟2底部还设有一销子6,其可以是园柱形的也可以是棱柱形的,其作用是与鞋楦前身1上的销槽5相配合,起固定作用,使鞋楦后跟2不左右摇摆。
本实用新型的螺栓4上装有一涨簧7和一垫圈8,它们的作用是防止鞋楦后跟2摇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手工加工,操作方便、容易,适用于布鞋等的加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也是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是鞋楦前身1、鞋楦后跟2、滑道3、螺栓4、销槽5、销子6、涨簧7、垫圈8。
实施例一种鞋楦由鞋楦前身1和鞋楦后跟2组成,它们均是用铝材铸造加工而成。鞋楦前身1上设有一长方体滑道3,底部还设有一园柱形销槽5。鞋楦后跟2靠滑道3的一面成“V”字型,其上设有一丝孔,螺栓4紧固在鞋楦后跟2上,鞋楦后跟2通过该螺栓与鞋楦前身1联为一体。鞋楦后跟2底部还设有一园柱形销子6,与销槽5配合,起固定作用。
该鞋楦螺栓4上还装有涨簧7和垫圈8,给鞋楦后跟一力,使其不左右摆动。
出楦时,鞋楦后跟2沿滑道3上提,缩短了鞋楦的长度,出楦容易。
该鞋楦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手工操作,适用于布鞋的加工。
权利要求1.一种鞋楦,由鞋楦前身和鞋楦后跟组成,其特征在于鞋楦后跟通过一螺栓联接在鞋楦前身的滑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鞋楦后跟靠滑道的一面成“V”字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鞋楦后跟上设有一销子,鞋楦前身上设有一销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螺栓其上设有涨簧。
专利摘要一种鞋楦,由鞋楦前身和鞋楦后跟组成,鞋楦后跟通过一螺栓联接在鞋楦前身的滑道上,出楦时,鞋楦后跟沿滑道上提,缩短了楦的长度,出楦容易、不撕鞋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手工操作。
文档编号A43D3/00GK2061390SQ90210600
公开日1990年9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19日
发明者李志健, 戚务壁 申请人:威海市布鞋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