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002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型帽式折叠伞。众人云折笠在头,晴雨不愁,故得名为折笠。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利用了伞结构具有收放方便,又采纳了帽戴式使用勿需手支撑特点,现已设计发明了一些帽伞方面专利,也已有儿童用伞帽产品投放市场。为了寻求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且重量轻、体积小的帽伞,能够广泛地被野外的工作者和旅游者、怀抱婴儿的妇女等采用,仍需要继续改进结构。例如(1)专利号87207851,“伞帽”,需将伞放倒开启闭合,因而很不方便,(2)专利号88213593.7,“帽伞”,同(1)一样缺点;(3)专利号87214084,“帽式折迭伞”,虽然具有手撑和头戴两功能,但结构复杂,重量大,而不宜推广应用;(4)现已投放市场的产品具有结构简单,但不牢固,仅供儿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适用的帽伞结构,主要是改进伞杆和伞骨架构造,使之具有撑放容易,安全牢固和结构简单等优点。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内容。
一种折笠,由伞面、帽圈、帽骨架、伞杆和伞骨架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伞杆由一个撑放弹簧螺杆1,一根套在螺杆外且根部固定在螺杆上的弹簧2和一个内部与弹簧相匹配、底部作伞轮的中轮3组成螺杆撑放式折笠,其中中轮上部应横插一根固定的钢丝4以卡住弹簧上下移动。使用时,人们只需左旋螺杆,伞撑开,右旋螺杆伞便收拢。另一种折笠,由伞面、帽圈、帽骨架、伞杆和伞骨架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伞杆由一个上端开有对称卡口槽,下部为柄的空心插杆5,且插杆外侧中间有一对称的契形耳卡6用于卡住一个伞轮7,以及一个装在伞顶的、与插杆上端相配合的卡帽8等组成卡接式折笠。使用时只要手撑插杆与伞顶的卡帽相插入旋转便卡死,收拢时只要反旋便分离。
上述两种折笠,其帽骨架均采用8根细钢丝穿入伞肋的铆钉而后交叉、根部弯成小圆圈套入公母配合的塑料搭扣凸钉上一起热铆在帽圈上。


图1螺杆撑放式折笠示意图;图2卡接式折笠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两种折笠结构,具有折叠容易,使用携带方便安全、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等优点,尤其是第2种方案,将现实生活中卡口灯配合原理巧炒地应用到伞杆收放上,因而大大减少了折叠伞零件,如伞柄、伞短肋和一套伞轮等等,从而降低了成本,减化了装配环节,目前已经发明人验证,本设计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折笠,由伞面、帽圈、帽骨架、伞杆和伞骨架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伞杆由一个撑放弹簧螺杆1、一根套在螺杆外,且根部固定在螺杆上的弹簧2和一个内部与弹簧相匹配、底部作伞轮的中轮3组成螺杆撑放式折笠,其中中轮上部横插一根固定的钢丝4以卡住弹簧上下移动。
2.一种折笠,由伞面、帽骨架、帽圈、伞杆和伞骨架等组成,其特征在于伞杆由一个上端开有对称卡口槽、下部为柄的空心插杆5,且插杆外侧中间有一对称的契形耳卡6用于卡住一个伞轮7,以及一个装在伞顶的、与插杆上端相配合的卡帽8等组成卡接式折笠。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笠,其特征是帽骨架采用八根细钢丝穿入伞肋的铆钉孔后交叉,根部弯成小圆圈套入公母配合的塑料搭扣凸钉上一起热铆在帽圈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改进型帽式折叠伞。现已设计发明的帽伞类专利和产品,由于结构复杂。制作困难、使用不方便而不能被推广应用,有些结构简单的产品又由于不牢固而难被采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撑放弹簧螺杆、弹簧和伞轮组成的伞杆和一种由公母配合的卡接插杆和卡帽以及伞轮组成的伞杆分别与伞面、帽圈、帽骨架等装配成伞。适用于野外工作者、旅游者、妇女等,具有结构简单、折叠、使用携带方便安全等优点。
文档编号A45B11/00GK2100124SQ91209689
公开日1992年4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6日
发明者任航, 任洪发, 张接安 申请人:任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