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戴两用帽形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233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戴两用帽形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伞具。
目前,人们常用的伞具,皆为手撑方式的圆弧形伞面伞具,这类伞具无论是遮阳或避雨都需要使用者用手撑伞,一手撑伞,只剩下另一只手提携物品,当所携带的物品较多时,便产生困难,使用不方便。同时,这类伞具都缺乏对人体下半身或足部的有效地遮阳、避雨功能。另外,因使用需要将伞具固定在某处时(如钓鱼时),伞具固定插在地面上,若使用者移动位置,或左、或右、或站,则伞具就难以充分起到遮蔽作用,若使用者移动较远作垂钓时,就更显得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一般伞具的缺点,拟对伞具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可戴两用帽形伞,它一方面可借助延伸杆的作用,使伞主骨杆能够延伸或收缩,延伸后,可手撑伞具,收缩后,可给使用者平稳地将头箍戴在头部上方,这时,可免除用手撑伞。另一方面又可借助于伞面侧缘的帽檐部分,对人体的下半身和足部能有效地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以达到收合简易、使用方便、少占空间的多功效伞具。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是设计一种可戴两用帽形伞,它是由伞骨架、帽檐、头箍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采用补助伞骨和支撑连杆连接而成。
伞骨架结构是在伞主骨杆头端安装有数根弧形长伞骨,在伞主骨杆的另一端内套装有延伸杆,在延伸杆末端安装有呈偏心的套合件,数根对应的短伞骨安装在活动蜂巢与长伞骨之间,活动蜂巢套装在伞主骨杆的下部。
帽檐结构是将水平撑骨与曲形连件衔接,并同时栓制长伞骨,曲形连件与补助伞骨连接,补助伞骨的另一端安装在补助蜂巢上,补助蜂巢再套装在伞主骨杆的中部。
呈环状带体的头箍,其两端分别制有数个对应的结合孔和结合钉,并由它们卡穿嵌接而成,在头箍的适当位置处固装有支撑连杆,支撑连杆上制有数个接合钉,接合钉与另一支撑连杆上制有的间隔孔匹配并卡扣嵌接,支撑连杆安装在连接配件的下方,连接配件安装在补助伞骨的适当位置处。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箍部分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头箍部分侧视图。
10-伞主骨杆,11-长伞骨,12-偏心套合件,13-活动蜂巢,14-短伞骨,15-补助蜂巢,20-补助伞骨,21-曲形连件,22-水平撑骨,23-连接配件,30-头箍,31-支撑连杆,32-间隔孔,33-支撑连杆,34-接合钉,35-带体,36-结合孔,37-结合钉,40-伞面,41-帽檐。
参见
图1、2所视,实施时,将本实用新型可戴两用帽形伞,主要分成伞骨架、帽檐41、头箍30三部分组成,加上已知的伞面40所组成,其中伞骨架结构是在伞主骨杆10的头端安装有数根弧形长伞骨11,在伞主骨杆10的另一端内套装有延伸杆16,在延伸杆16末端安装有呈偏心的套合件12,数根对应的短伞骨14安装在活动蜂巢13与长伞骨11之间,活动蜂巢13套装在伞主骨杆10的下部。
帽檐41结构是将水平撑骨22与曲形连件21衔接,并同时栓制长伞骨11,曲形连杆21与补助伞骨20连接,补助伞骨20的另一端安装在补助蜂巢15上,补助蜂巢15再套装在伞主骨杆10的中部。
呈环状带体的头箍30,其两端分别制有数个对应的结合孔36和结合钉37,并由它们卡穿嵌接而成,在头箍30的适当位置处固装有支撑连杆33,支撑连杆33上制有数个接合钉34,接合钉34与另一支撑连杆31上制有的间隔孔32匹配并卡扣嵌接,支撑连杆31安装在连接配件23的下方,连接配件23安装在补助伞骨20的适当位置处。
使用时,借助于伞主骨杆10上的活动蜂巢13及补助蜂巢15的上下位移,而控制伞面40的张开或收合。当伞具收合时,该活动蜂巢13下移至一定程度,这时,长伞骨11与短伞骨14形成打直状态,补助伞骨20亦形成打直状态,但帽檐41位于伞面40外侧,曲形连件21外端向上翘起,水平撑骨22收拢后形成直立状态。当需伞具张开时,只需推移活动蜂巢13到一定高度,即可使伞具呈张开状态,这时,头箍30是环套在使用者头部四周,套合件12恰顶在使用者头部上方,使伞具平稳地戴罩在使用者头部,免除用手支撑伞具的麻烦,且可随着使用者的位置移动而同时位移。利用帽檐41的设计,达到帽形伞的最佳使用效果。
使用头箍30时,可视使用者头部的大小,可调整支撑连杆31、33的间隔孔32与接合钉34,以及头箍30的环状带体35的结合孔36与结合钉37的卡穿嵌合位置,以配合不同的伞具高度及头箍30的大小。
本实用新型可为戴罩和手撑两用状态,若将延伸杆16收入伞主骨杆10时,帽形伞呈可戴罩状态,若将延伸杆16拉出伞主骨杆10下方时,伞具呈以手撑状态,故构成一把两用帽形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既可戴罩又可手撑,它还可借助帽檐的作用,可对人体的下半身和足部能有效地起到遮阳、避雨效果,是一种收合简易、少占空间,使用方便的多功效伞具。
权利要求1.一种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可戴两用帽形伞,它含有伞面40、伞骨、伞主骨杆10,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伞骨架、帽檐41、头箍30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采用补助伞骨20和支撑连杆31、33连接而成;A.伞骨架结构是在伞主骨杆10的头端安装有数根弧形长伞骨11,在伞主骨杆10的另一端内套装有延伸杆16,在延伸杆16的末端安装有呈偏心的套合件12,数根对应的短伞骨14安装在活动蜂巢13与长伞骨11之间,活动蜂巢13套装在伞主骨杆10的下部;B.帽檐41结构是将水平撑骨22与曲形连件21衔接,并同时栓制长伞骨11,曲形连件21与补助伞骨20连接,补助伞骨20的另一端安装在补助蜂巢15上,补助蜂巢15再套装在伞主骨杆10的中部;C.呈环状带体的头箍30,其两端分别制有数个对应的结合孔36和结合钉37,并由它们卡穿嵌接而成,在头箍30的适当位置处固装有支撑连杆33,支撑连杆33上制有数个接合钉34,接合钉34与另一支撑连杆31上制有的间隔孔32匹配并卡扣嵌接,支撑连杆31安装在连接配件23的下方,连接配件23安装在补助伞骨20的适当位置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伞具。可戴两用帽形伞是由伞骨架、帽檐41、头箍30、伞面40等部分组成,它借助延伸杆16延伸和收缩作用,延伸时,可手撑伞具,收缩后,可给使用者平稳地将头箍30戴在头部上方,这时,可免除用手撑伞。它还可借助于帽檐41的作用,可对人体下半身和足部能有效地起到遮阳、避雨效果,是一种收合简易、少占空间,使用方便的多功效伞具。
文档编号A45B11/04GK2100767SQ9121591
公开日1992年4月8日 申请日期1991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1991年9月18日
发明者吴子宾 申请人:吴子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