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寒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925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寒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服装,特别适用于在衣服或裤子的特定部位设置50℃左右的化学热源体。
众所周知,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人们所穿的御寒衣服,为了防寒常使用棉花、羽毛、晴纶棉、金属棉等做为隔热层,其目的是人体产生的热量尽可能缓慢的散发,近年来很多人又至力于研究各种新型种类的御寒服装,如电热服,其目的是给人体提供一种热源,从而起到给人体增加热量,特别是对野外工作人员、老年人、病人、摩托车驾驶员、交通警察,更是需要。但如果仅通过电来产生热很明显在使用中有一定局限性。另根据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理疗热袋其热源采用化学热源,该热源体的特点是可重复使用(只需要有开水即可)温度可达到50℃左右,并可持续较长时间。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在服装内设置化学热源体,以解决在没有电的环境下生产一种能产生一定热量的防寒服。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是在通常的御寒外衣或裤内设置有装于布袋内的化学热源体,布袋与外衣或裤通过钮扣或按扣或尼龙搭扣相联。热源体为一耐高温的塑料袋,其内为88%的醋酸纳溶液、8%的蒸馏水、2%的有机硅、2%的碳酸钠及呈曲面的金属引发片,布袋呈规则形状、如长方形、椭园形,或近似于规则形状,布袋的外围尺寸落入长度50cm、宽度30cm、厚度5cm的范围内,布袋上至少有两个扣,该扣与衣服内侧或裤子衣服内侧的肩部、肘部、腹部、背部、腰部以及裤子的膝部、腰部、腹部。



图1为本实用新型衣服正视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裤子正视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布袋局部剖示图;附图4为附图3A--A剖面图;附图5为布袋结合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以便对发明的特征及其他特征作进一步了解。
如附
图1、2、3、4、5、示,本实用新型由通常的御寒外衣(1)或裤(3)内设置有装于布袋(2)内的化学热源体,热源体作为一耐高温的塑料袋(5),其内(6)为浓度88%的醋酸钠溶液、8%的蒸馏水,2%的有机硅、2%的醋酸钠混合液,及呈曲面的金属引发片(11),布袋(2)呈规则形状组并无严格限定,其外则有开口(7)用于设置热源体的出入口,布袋的外围尺寸落入长度50cm、宽度30cm、厚度5cm的范围内,之所以限定该尺寸范围,目的是使热源体置于服装内后从外观上没有明显变化,布袋上至少有两个扣(4),该扣与服装内的特定位置的扣相配合,特定位置是指衣服内侧的肩部、肘部、腹部、背部、腰部以及裤子的膝部、腰部、腹部。使用时,按动引发片,醋酸钠结晶并放热,而后将其装入布袋,并设置在衣服或裤内的特定位置上。待放热完毕,将热源体取出,放入开水中,当醋酸钠结晶完全溶解后,取出待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产品,在高寒地区特别是没有电的环境下能够达到增温、保暖的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防寒服,其特征是在通常的御寒外衣或裤内设置有装于布袋内的化学热源体,布袋与外衣或裤通过钮扣或按扣或尼龙搭扣相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寒服,其特征是布袋呈规则形状,如长方形、椭园形,或近似规则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布袋,其特征在于布袋的外围尺寸落入长度50cm、宽度30cm、厚度5cm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寒服,其特征在于布袋上至少有两个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寒服,其特征在于装有热源体的布袋设置在衣服内侧的肩部、肘部、腹部、背部、腰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寒服,其特征在于装有热源体的布袋设置在裤子的膝部、腰部、腹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寒服,其特征在于衣服内侧或裤子内侧有与布袋相配合的扣眼或按扣或尼龙搭扣。
专利摘要一种防寒服,涉及特种服装,特别适用于在衣服或裤子的适当部位设置50℃左右的化学热源体。本实用新型是在通常的御寒外衣或裤内设置有装于布袋内的化学热源体,布袋与外衣或裤通过钮扣或按扣或尼龙搭扣相联。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用电但能产生持续热量的热源体,安装在服装内,以实现御寒之作用。
文档编号A41D1/02GK2162789SQ9322445
公开日1994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2日
发明者敖特根 申请人:敖特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