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式装卸后跟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293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插式装卸后跟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
现有的各种鞋,鞋底有两种类型一是鞋底2、鞋跟3一体式(如


图1);二是鞋底2、鞋跟3分体式。分体式又分两种类型一是在鞋底2与脚跟相对部位,以鞋钉等固定鞋跟3(如图2);二是在鞋跟3底面再以鞋钉等固定鞋跟皮4(如图3)。这类鞋的缺点和不足在于一体式鞋跟3磨损后无法换鞋跟,使得鞋体除鞋跟以外部分尚好或尚能使用的鞋不适合再穿用,或欲钉或胶上一块鞋跟皮而必须先对原鞋跟进行手工切割、磨平,再以鞋钉或胶将鞋跟皮固定在鞋跟上,这样极为麻烦,且鞋钉无法在原鞋跟橡胶体中有效紧固;分体式的鞋跟多以鞋钉固定于鞋底,鞋钉的一端暴露于脚跟所相对鞋底的上表面,穿用一段时间后,鞋底的脚跟相对部位鞋料被压紧而下陷,鞋钉暴露端更加凸出,将脚跟护皮相应处顶凸而摩擦脚跟,使脚跟不适或疼痛,甚至磨破脚跟护皮、磨破袜子、磨破脚跟皮肤;更换鞋跟3、更换或钉(胶)新鞋跟皮4,几乎无法找到原配件,无法实现新换的鞋跟3、鞋跟皮4与原件质地、质感的一致性,而为了使新换的鞋跟3、鞋跟皮4与原件保持外形上的一致性又必须对新鞋跟3、鞋跟皮4进行手工切割、打磨,十分麻烦且无法完满实现新鞋跟3、鞋跟皮4与原件的一致性,使鞋失去美感,甚至在手工切割、打磨过程中对鞋体造成损坏而给使用者带来麻烦;使用者为了更换鞋跟3、鞋跟皮4,必须多次额外支出人工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方便更换鞋跟、鞋跟皮的插式装卸后跟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插式装卸后跟鞋,它包括有鞋体1,其特征是在鞋体1的鞋跟3与鞋底2之间或鞋跟3与鞋跟皮4之间、或同时在鞋跟3与鞋底2之间及鞋跟3与鞋跟皮4之间至少设有一副咬合件(一个固定轨5及一个与固定轨5相配合的轨槽6,或者一个外插固定卡8及与外插固定卡8相配合的卡槽9),且可以用一个或一个上加固件7将鞋跟3、鞋跟皮4加以加强固定。
插式装卸后跟鞋采用插式鞋跟结构,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审美外观效果,为生产厂商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设计领域,生产厂商运用此技术可以设计开发无数品种、款式的鞋类产品,并可形成自已的产品线和系列标准;可以将一副或一副以上的备用鞋跟3、鞋跟皮4、加固件7单独小包装与鞋配套同时或分别销售,为鞋类产品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销售方式;给使用者送去了可随时自己动手换上原配新鞋跟3鞋跟皮4的方便、享受一鞋多款的情趣、延长使用寿命和更低费用支出的实惠。插式装卸后跟鞋是一种崭新鞋跟结构的鞋类品种,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1是现有一体式鞋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分体式鞋的示意图;图3是现有分体式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5、6是本实用新型的咬合件贯通式示意图;图7、8是本实用新型的咬合件不贯通式示意图;图9、10是本实用新型的咬合件横向吻合结构示意图;
图11、12是本实用新型的咬合件纵向吻合结构示意图;
图13、14是本实用新型固定轨与轨槽的另一吻合结构示意图;
图15、16是本实用新型的咬合件混合设置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外插固定卡和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本实用新型以鞋跟3与鞋底2的连接为例,以固定轨5与轨槽6连接结构为例;鞋跟皮4与鞋跟3的连接情况与此完全相同。本实用新型是在鞋底2的脚跟相对部位的下表面设有固定轨5(或轨槽6),在鞋跟3的上表面设有轨槽6(或固定轨5),将鞋跟3通过其轨槽6(或固定轨5)与鞋底2的固定轨5(或轨槽6)的咬合插入鞋底2下表面相应位置,通过轨槽6与固定轨5的咬合将鞋跟3固定在鞋底下表面,使鞋跟3有效固定于鞋底上与整个鞋体连为一体。
固定轨5与轨槽6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多种多样,轨槽6横截面形状与固定轨5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吻合,或者比固定轨5相对应部位尺寸略小或略大。长度可以是多种,如可以是贯通式一一贯穿鞋跟3(如图5、6),也可以是一头封式一一不贯穿鞋跟3(如图7、8)。它们的设置方向可以是多种多样,可横向吻合设置(如图5、6、9、10),也可纵向吻合设置(如
图11、12)。设置数量可以是多种,如可以设一副,也可以设两副或两副以上。固定轨5与轨槽6的相对位置可以多种多样,如可以将固定轨5设在鞋底2上,而将轨槽6设在鞋跟3上(如图5、6、9、10),也可以将固定轨5设在鞋跟3上,而将轨槽6设在鞋底2上(如
图13、14),还可以是混合式设置(如
图15、16)。
鞋跟3通过固定轨5与轨槽6的咬合固定在鞋底2上,还可以使用加固件7对鞋跟3进行加强固定(如图4)。加固件7可以是加固销、可以是加固螺钉、也可是加固螺栓。
使用时,只需将鞋跟3的轨槽6(或固定轨5)与鞋底2上对应的固定轨5(或轨槽6)对准并推插入鞋底2下相应位置即可;如果设有加固件7,则在鞋跟3推插入鞋底2下面后,将加固件7装在所设置位置即可。如果采用外插固定卡8和卡槽9结构固定(如
图17所示),只需将鞋跟3对置于鞋底2相应位置,将外插固定卡8对准卡槽9并推插至相应位置即可;如果设有加固件7,再将加固件7装上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外插固定卡8和卡槽9的横截面吻合形状、设置方向、长度及相对位置设置等均与固定轨5和轨槽6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插式装卸后跟鞋,它包括有鞋体(1),其特征在于在鞋体(1)的鞋跟(3)与鞋底(2)之间或鞋跟(3)与鞋跟皮(4)之间至少设有一副咬合件[一个固定轨(5)与一个轨槽(6)、或者一个外插固定卡(8)与卡槽(9)],或者同时在鞋跟(3)与鞋底(2)之间及鞋跟(3)与鞋跟皮(4)之间分别至少设有一副咬合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式装卸后跟鞋,其特征在于轨槽(6)横截面形状与固定轨(5)的横截面形状相对应吻合,或者比固定轨(5)相对应部分尺寸略大或略小;外插固定卡(8)与卡槽(9)的横截面形状亦相对应吻合。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式装卸后跟鞋,其特征在于固定轨(5)和轨槽(6)的设置方向,或外插固定卡(8)与卡槽(9)的设置方向,可以横向吻合设置,也可纵向吻合设置。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式装卸后跟鞋,其特征在于固定轨(5)和轨槽(6)的长度,或外插固定卡(8)与卡槽(9)的长度,可以贯穿鞋跟(3),也可以不贯穿鞋跟(3)。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式装卸后跟鞋,其特征在于固定轨(5)与轨槽(6)或外插固定卡(8)与卡槽(9)的相对位置设置可以将固定轨(5)或外插固定卡(8)设在鞋底(2)上而将轨槽(6)或卡槽(9)设在鞋跟(3)上,也可以将固定轨(5)或外插固定卡(8)设在鞋跟(3)上而将轨槽(6)或卡槽(9)设在鞋底(2)上,还可以是混合设置。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式装卸后跟鞋,其特征在于可以使用一个或一个以上加固件(7)对鞋跟(3)、鞋跟皮(4)进行加强固定,加固件(7)可以是加固销、可以是加固螺钉、也可以是加固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插式装卸后跟鞋涉及一种鞋,它在鞋体后跟部位的鞋底与鞋跟之间、鞋跟与鞋跟皮之间,至少设有一副咬合件(一个固定轨与一个轨槽、或者一个外插固定卡与卡槽)。使用时,只需用咬合件将鞋跟、鞋跟皮固定即可。还可设置加固件对鞋跟、鞋跟皮进行加强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容易生产,外形独特、美观,实用价值大,适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A43B13/00GK2182540SQ9323734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7日
发明者吴俊 申请人:吴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