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抬鞋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45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抬鞋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跟,尤其涉及一种助抬鞋跟。
鞋跟是鞋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设计得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穿着的舒适和美观。目前使用的各种鞋跟一般采用木质或橡胶材料制成,没有弹性。对于鞋跟较高者,长时间穿着后会产生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抬鞋跟,该鞋跟在受力时可被压缩,随后提供向上的弹起力。它能在人们行走时提供一种缓冲作用,并减轻人们行走时的体能消耗。
本实用新型的助抬鞋跟包括鞋跟上盒和鞋跟下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抬压簧,所述鞋跟上盒和所述鞋跟下盒在其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助抬压簧设置于所述鞋跟上盒和所述鞋跟下盒形成的盒体内,在所述鞋跟上盒和所述鞋跟下盒之间设置有防止盒体打开的卡合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助抬鞋跟中设置了压簧,它能在行走踩地面时压缩,储积弹力,同时降低了鞋跟高度,在人脚欲抬离地面时将弹力释放出来,减轻了行走时的消耗,使人们行走时倍感轻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助抬鞋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盒体卡合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助抬鞋跟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
图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助抬鞋跟包括鞋跟上盒2和鞋跟下盒7,鞋跟上盒2和鞋跟下盒7之间通过圆销11或销轴等可转动地连接,使鞋跟上盒2和鞋跟下盒7形成一盒体。
在鞋跟下盒7内设置有压簧导柱8,在压簧导柱8上套有助抬压簧9,当上盒2和下盒7合拢时,压簧9将被压缩。当然压簧9也可以设置在上盒2内;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如固定连接)固定或设置到上盒2或下盒7内。为防止下盒7因自重而打开,在上盒2和下盒7之间还设置有一卡合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卡合装置包括螺杆6、轴套4、控位块5和定位片10,控位块5固定在螺杆6上,螺杆6穿过上盒2的侧壁和固定在上盒2内的轴套4,轴套4上有内螺纹,因此,螺杆6可旋入该轴套4。定位片10固定在鞋跟下盒7内,并与控位块5相互匹配(配合)。如图2所示,当上盒2和下盒7相互合拢后,通过转动螺杆6可使控位块5前移,从而卡住定位片10,使上盒2和下盒7不能打开。
如图3所示,图3示出与
图1采用不同结构的卡合装置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卡合装置包括卡合杆16、轴套14、控位块5和定位片10,卡合杆16穿过上盒2的侧壁和固定在上盒2内的轴套14,控位块5固定在卡合杆16上,在控位块5和上盒2侧壁之间的卡合杆16上套有弹簧11,定位块10固定在下盒7内。使用时拉出卡合杆16,使控位块5后移。合上下盒7后,放开卡合杆16,在弹簧11的作用下,控位块5前移卡住定位块10。
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实施例采用了另一种卡合装置。该卡合装置由设置在下盒7与上盒2接合而上的卡合突起21和卡合凹槽22组成。这种结构亦能防止盒体打开。
权利要求1.一种助抬鞋跟,包括鞋跟上盒和鞋跟下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助抬压簧,所述鞋跟上盒和所述鞋跟下盒在其一侧可转动连接;所述助抬压簧设置于所述鞋跟上盒和所述鞋跟下盒形成的盒体内,在所述鞋跟上盒和所述鞋跟下盒之间设置有防止盒体打开的卡合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抬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鞋跟上盒内的轴套,穿过所述鞋跟上盒的侧壁和所述轴套的螺杆,固定在所述螺杆上的控位块和设置于所述鞋跟下盒内的与所述控位块配合的定位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抬鞋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鞋跟上盒和所述鞋跟下盒接合面上的卡合突起和卡合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助抬鞋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鞋跟下盒内设置有压簧导柱,所述压簧套于所述压簧导柱上。
专利摘要一种助抬鞋跟。传统的鞋跟一般用木质或橡胶材料制成,没有弹性,长时间穿着鞋跟较高的鞋会产生不适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抬后跟包括鞋跟上盒、鞋跟下盒和助抬压簧;鞋跟上盒和鞋跟下盒在其一侧可转动地连接,助抬压簧设置于鞋跟上盒和鞋跟下盒形成的盒体内,在鞋跟下盒和鞋跟上盒之间设置有防止盒体打开的卡合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助抬鞋跟的特点是鞋跟具有弹性,能产生一种缓冲作用。
文档编号A43B21/00GK2196908SQ9421515
公开日1995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8日
发明者陈心国 申请人:陈心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