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隔震头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9095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托车隔震头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头盔结构。
目前市场上的摩托车头盔采用玻璃钢外壳与海棉衬垫防震,发生事故时玻璃钢虽然有足够大的强度和其它物体相撞,但这种冲击荷载瞬时作用在人的头部,极短的作用时间使这种冲击力极大,所以海棉衬垫的缓冲作用就非常有限,因此大脑损伤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大大降低人体头部所受冲击力的摩托车头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摩托车头盔外壳内增加一内壳,内壳内侧与海棉衬垫贴在一起,外壳侧面的海棉层与海棉衬垫连成一体,内、外壳之间有弹簧支撑,在内壳的外侧开有浅槽,浅槽内嵌有橡胶垫,橡胶垫中心有凸起的短柱,弹簧的一端插在短柱上,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盖在其上的橡胶帽顶在外壳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壳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壳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弹簧与内外壳间的连接关系图。
图中1-内壳,2-外壳,3-海棉衬垫,4-海棉层,5-弹簧,6-橡胶垫,7-橡胶帽。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摩托车头盔外壳2内增加一层内壳1,内壳1内层粘贴的海棉衬垫3与外壳2两侧的环形海棉4作成一个整体,在内壳1的头顶部位及后脑部分各开有三个圆形浅槽8,在头两则的部位也各开有一个圆形浅槽8,每个圆形浅槽内均放有橡胶垫6,橡胶垫6中心处的短柱上插有弹簧5,弹簧5另一端通过戴在其上面的橡胶帽7顶在外壳上,弹簧5呈略微压缩状态,弹簧5刚度为40kg/cm,长度为1.5cm,内外壳间隙为2cm,圆形浅槽底部直径大于边缘的直径,内壳可由PVC,SBS,ABS及三元共聚物等材料一次压制成型。
由于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弹簧、橡胶垫、橡胶帽和内壳作为隔震装置,使瞬时冲击力得到大大缓冲,头盔的隔震、吸震效果显著改善。用5kg的铅球对本实施例中的头盔和普通头盔进行0.5m和1.0m距离的自由落体冲击实验数据如下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
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头盔由外壳、海棉衬垫和外壳侧端的海棉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海棉层与海棉衬垫在外壳边沿处连成一体,在外壳和海棉衬垫之间加入一内壳,内壳与海棉衬垫紧贴在一起,内壳与外壳之间装有支撑弹簧,在内壳的外侧开有圆形浅槽,浅槽内嵌有橡胶垫,橡胶垫中心有凸起的短柱,弹簧的一端插在短柱上,弹簧的另一端通过盖在其上的橡胶帽顶在外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头盔,其特征在于内壳的头顶部位、后脑部位及头两侧部位均开有浅槽,在这些位置上对应地配合了橡胶垫、弹簧和橡胶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摩托车头盔,其特征在于内壳上的圆形浅槽底部直径大于边缘直径。
专利摘要一种摩托车隔震头盔,它的隔震作用是通过在头盔内增加一层内壳并在内、外壳之间设置支撑弹簧,同时弹簧的两端装有橡胶垫和橡胶帽来实现的,因此这种头盔隔震效果明显提高,可有效防止交通事故中头部所受到的强大瞬时冲击力的冲击。
文档编号A42B1/04GK2235214SQ9525023
公开日1996年9月18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28日
发明者朱海涛, 王永刚 申请人:朱海涛, 王永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