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9990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具可伸缩拉柄的旅行箱有关,尤其是指一种旅行箱拉柄的定位装置。
已用具有可伸缩拉柄的旅行箱,其用以将拉柄定位的装置较进步的,如本发明人先前提出申请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后简称该案)(申请案号95228439.1)。
该案中各该摇摆件及定位构件回复原位的方式,是于释放原先按压住的摇摆件后,利用各第一及第二弹簧的弹力,使各该限位件朝上方移动,进而推动各连杆上移,而令各该摇摆件恢复原位,并且使各该第一及第二定位组亦回复嵌卡定位的状态。
上述作动的方式经实际使用后确实可行,本发明人经再研究后发现,单单仅利用各该第一及第二弹簧的弹力,令各该连杆及摇摆件回复原位,稍嫌吃力及缓慢,且易于弹性疲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旅行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可使拉柄回复原位的动作更为迅速且确实。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包含有一对外套管,固定于行李箱的预定部位;一对内套管以可沿其长轴滑动的方式分别穿套于各该外套管中,其侧边上并设有一穿孔;一握柄,连接于该对内套管的顶端,具有一壳体,该壳体顶端预定部位设有一开口,一对摇摆件分别枢设于该壳体内侧二预定部位,一对驱动杆以同轴设置且相隔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于该二摇摆件之间,一按压件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开口内,并以其预定部位抵接于各该驱动杆上、一对连杆以可沿其长轴移动的方式分别穿设于各该内套管中,并以其上端抵接于各该摇摆件的预定部位;一对第一定位组,分别固设于各该外套管内部,且对应于各该内套管的穿孔;一对第二定位组,分别设于各该连杆下端,用以与各该第一定位组配合而将拉柄定位;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设一推杆,该推杆并以其末端同时抵接于该二驱动杆相邻对应的二端上缘;各该摇摆件并具有一弹性片抵接于该壳体内壁面;借此,当施力于该按压件上或释放时,该推杆将伸入或移出于该二驱动杆之间,迫使该二驱动杆分别于一第一及第一及第二位置间平移,进而使各该摇摆件偏转而推动各该连杆或使各该摇摆件受各该弹性片弹回定位。
本实用新型中该壳体内侧所突设的二挡块,是用来控制该按压件的上下移动行程,意即利用各该挡块与该壳体顶缘间所形成的凹槽的高度限制各该定位块的移动量,如此一来,将可间接控制各该驱动杆的移动长度,而获得各该摇摆件较佳的偏转角度,避免因其偏转角度不足,无法令各该连杆及定位组件产生正确的动作,或者偏转角度过大,使各该弹性片提早弹性疲乏;另外,该推杆的抵接部与各该驱动杆的弧面皆设计为圆弧形,是以其相互抵接时皆为点的接触,如此一来,该按压件及各该驱动杆将可得甚佳的平滑相对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将握把的构造加以改变,而利用各该摇摆件的特殊设计,及该按压件与各该驱动杆的特异配合关系,可使该拉柄内构件的传动更为迅速且确实。
以下兹举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其纵轴方向的剖视图,显示其各驱动杆是位于一第一位置时的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沿其纵轴方向的剖视图,显示其各驱动杆是于一第二位置时的状态。
请参阅各图式,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拉柄10是包含有一对外套管12;一对内套管13以可滑动的方式分别穿套于各外套管12中;一握把14,设于该对内套管13的顶端;一对连杆15,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分别穿设于各该内套管13中;一对第一定位组16,分别设于各该外套管12的内部;一对第二定位组17,分别设于各该内套管13内的连杆15下端。其中,各该外套管12、内套管13、连杆15、第一定位组16及该第二定位组17的构造大体上概与该案相同,该第一定位组16是可供该第二定位组17于其上滑动,或相互卡制嵌合,而使各该内套管13定位于各该外套管12内的预定部位。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握把14。
该握把14,包含有一中空壳体22,该壳体是由一左及一右半壳21、23所组成,该左、右半壳21、23组合后其上端中央具有一矩形开口24,该开口24左、右端的内侧缘并各相对设有一挡块26,各该挡块26具有一垂直部27及一水平部29,各该水平部29与该壳体22顶缘间则形成一凹槽28;一对摇摆件30,分别借由一插销32枢设于该壳体22内侧两端,各该摇摆件30是由塑胶射出一体成型,具有一基部34,一自该基部34一侧垂直朝外延伸的垂缘36,及一由该基部34及垂缘36末端以相隔预定角度的方式朝上延伸的弹性片38;一对驱动杆40,断面概呈矩形,其长轴两端分别为一平面端42及一弧面端44,是以同轴设置的方式分别以该平面端42抵住各该摇摆件30的垂缘36一端35,该二驱动杆40的弧面端44之间并相隔一预定距离;一按压件46概为矩形体是设于该开口24内,具有一板身48,及二分别自该板身48两侧缘朝下延伸的侧板50,该板身48长轴两端并各朝外突设有二定位块52位于各该挡块26的凹槽28内;该板身48底侧中央并朝下突设有一推杆54,该推杆54断面概呈矩形,其末端为圆弧形的抵接部56,该推杆54是以其抵接部56同时抵接于各该驱动杆40的弧面端14上缘;另外,各该侧板50之间则形成一滑槽58,用以供各该驱动杆40于其中滑动,并限制其二者的移动路径;该握把14的两端分别供各该内套管13以其上端延伸至其内部,并各以一对固定销60予以固定。
借由上述各构件的配合,当各该驱动杆40处于一第一位置时,如图2所示,各该摇摆件30处于其正常位置,意即其并未偏转而推动各该连杆15,是以各该第一及第二定位组16、17为相互嵌卡的状态,此时,即使施力于该拉柄10,该拉柄10亦不为所动。
当按压该按压件46使其下沉时,该推杆54将平滑地伸入各该驱动杆40的弧面端44之间,此时,各该驱动杆40将朝两侧移动至一第二位置,如图3所示,各该摇摆件30将受各该驱动杆40的推挤,而朝外侧偏转,如此一来,各该摇摆件30将以其垂缘36另一端62推动各该连杆15,使其朝下移动,进而使各该第一及第二定位组16、17脱离相互嵌合的状态,则该拉柄10将可随意拉动至任何位置;若欲将该拉柄10固定于一预定位置时,只须释放原先持续按压的按压件46,则各该摇摆件30将受其弹性片38的弹力迅速回复原位,同时推动各该驱动杆40,使其恢复该第一位置,且各该连杆15将受各该第二定位组17的弹簧64的推力而朝上移动至定位,如此,该拉柄10将可回复其无法受外力拉动的定位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包含有一对外套管,固定于旅行行李箱的预定部位上;一对内套管,以可沿其长轴向滑动的方式分别穿套于各该外套管中,其侧边上并设有一穿孔;一握把,连接于该对内套管的顶端,具有一壳体,该壳体顶端预定部位设有一开口,一对摇摆件分别相对地枢设于该壳体内侧二预定部位,一对驱动杆以同轴设置且相隔一预定距离的方式设于该二摇摆件之间,一按压件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设于该开口内,并以其预定部位抵接于该驱动杆上;一对连杆,以可沿其长轴向移动的方式分别穿设于各该内套管中,并以其一端抵接于各该摇摆件的预定部位;一对第一定位组,分别设于各该外套管内部;且对应于各该内套管的穿孔;一对第二定位组,分别设于各该连杆另端,用以与各该第一定位组配合而将拉柄定位;其特征在于该按压件设一推杆,该推杆并以其末端同时抵接于该二驱动杆相邻对应的二端上缘;各该摇摆件并具有一弹性片抵接于该壳体内壁;借此,当施力于该按压件上或释放时,该推杆将伸入或移出于该二驱动杆之间,迫使该二驱动杆分别于一第一及第一及第二位置间平移,进而使各该摇摆件偏转而推动各该连杆或使各该摇摆件受各该弹性片弹回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的开口二预定侧缘内侧相对设有二挡块,各该挡块分别具有一自该壳体内侧垂直朝下延伸的垂直部及一自该垂直部末端垂直朝该开口方向延伸的水平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挡块的水平部与该壳体的开口侧缘间形成一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摇摆件具有一基部,一自该基部长轴一侧缘垂直朝外延伸的垂缘,及一自该基部及垂缘长轴一端以相隔预定角度的方式朝外延伸的弹性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驱动杆具有预定的长度,其长轴两端分别为一平面端及一弧面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二驱动杆是分别以其平面端抵接各该摇摆件,而以其弧面端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按压件具有一板身,及二分别相对地自该板身长轴两侧缘朝下延伸的侧板,用以使该二侧板及板身间形成一滑槽,该板身长轴两端并各朝外突设有二定位块,且该板身底侧中央朝下突设有一推杆,该推杆末端具有概为圆弧形的抵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推杆是以其抵接部同时抵接于各该驱动杆的弧面端。
9.根据权利要求3或7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按压件的各该定位块是分别突出于该壳体的二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驱动杆是可滑动地穿设于该按压件的滑槽内。
专利摘要一种行李箱拉柄的定位装置,包含有一对外套管、一对内套管、一握把、一对摇摆件、一对驱动杆、一按压件,设有一推杆同时抵接于该二驱动杆相邻对应的二端;一对连杆、一对第一定位组、一对第二定位组,用以与各该第一定位组配合而将拉柄定位;其特征在于当施力于该按压件上或释放时,该推杆将伸入或移出于该二驱动杆之间,迫使该二驱动杆分别于一第一或一第二位置间平移,进而使各该摇摆件偏转而推动各该连杆或使各该摇摆件受各该弹性片弹回定位。本实用新型具有拉柄回复原位的动作迅速且确实的优点。
文档编号A45C13/26GK2268421SQ96219390
公开日1997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8日
发明者江枝昌 申请人:中山皇冠皮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