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凉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266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风凉鞋鞋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特别是一种通风凉鞋鞋底。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89201165.3的《组合式生风换气鞋》,它是在带孔的鞋垫下面安装橡胶海绵或弹簧,这样的结构通风效果差,利用鞋垫上的孔和鞋垫下的海绵既难进风又难换气,达不到凉爽脚底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凉鞋鞋底,风从鞋邦上的通风窗进入胶塑按摩钉之间的空隙,再由筛底鞋垫上的通风孔排出,穿着可使脚底凉爽,既可按摩又能防臭。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鞋底和筛底鞋垫组成,鞋底(1)周边是鞋邦,在鞋邦内的脚掌处均布胶塑按摩钉(6)和右重力支撑(8)、左重力支撑(12)、涌泉穴位点(7),鞋邦上有通风窗(4)(13),与脚掌处胶塑按摩钉之间的空隙连通,在脚跟处有通风孔(10)与脚跟上的通风眼(11)连通,在鞋底(1)上放置筛底鞋垫(2),筛底鞋垫上有通风孔(3)。鞋底(1)上的胶塑按摩钉(6)、右重力支撑(8)、左重力支撑(12)和涌泉穴位点(7)均突出并垂直于底面。通风窗(4)的通风口位于鞋邦外缘的中间,通风窗与胶塑按摩钉(6)之间的空隙连通,在通风口上可安装防水塞(5)。通风窗(13)的通风口位于鞋邦的上方,通风口通过鞋邦中间向内弯的通风孔与胶塑按摩钉(6)之间的空隙连通。脚跟通风孔(10)处于鞋底脚跟与脚掌之间的斜面上,与鞋底脚跟面上的凹坑通风眼(11)连通。筛底鞋垫(2)上的通风孔(3)与鞋底(1)上的胶塑按摩钉(6)的位置是错开的。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通风效果好,既能使脚底凉爽,又能进行脚底按摩和防臭,在通风窗上可安装防水塞,能防备雨水进入鞋底内,并防止气温突然下降使脚底着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鞋底结构图;附图3是筛底鞋垫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
图1所示,在鞋底(1)的鞋邦(9)边缘上有通风窗(4),通风窗(4)与鞋底脚掌上的胶塑按摩钉(6)之间的孔隙连通,在鞋底脚掌上有右重力支撑(8)、左重力支撑(12)、涌泉穴位点(7)和均布的上凸胶塑按摩钉(6),在鞋底脚跟上有下凹的通风眼(11),脚掌与脚跟之间斜面上的通风孔(10)与通风眼(11)连通,在胶塑按摩钉(6)上放置筛底鞋垫(2),筛底鞋垫(2)上的通风孔(3)与下层胶塑按摩钉(6)的位置是错开的,空气由通风窗(4)进入鞋底空腔内,通过筛底鞋垫(2)上的通风孔(3)排出,使脚底凉爽,当下雨或气温下降时,可用防水塞(5)堵住通风窗(4)。
如附图2所示,鞋底(1)上的通风窗(13)开在鞋邦的上方,通过鞋邦中间向内弯的通风孔与脚掌上胶塑按摩钉(6)之间的空隙连通。
如附图3所示,筛底鞋垫(2)均布通风孔(3),通风孔与鞋底上的胶塑按摩钉(6)、左右重力支撑(12)(8)和涌泉穴位点(7)的位置是错开的,以便通风窗进入的空气从通风孔(3)顺利的排放。
权利要求1.一种通风凉鞋鞋底,由鞋底和筛底鞋垫组成,其特征在于鞋底(1)周边是鞋邦,在鞋邦内的脚掌处均布胶塑按摩钉(6)和右重力支撑(8)、左重力支撑(12)、涌泉穴位点(7),鞋邦上有通风窗(4)(13),与脚掌处胶塑按摩钉之间的空隙连通,在脚跟处有通风孔(10)与脚跟上的通风眼(11)连通,在鞋底(1)上放置筛底鞋垫(2),筛底鞋垫上有通风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凉鞋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1)上的胶塑按摩钉(6)、右重力支撑(8)、左重力支撑(12)和涌泉穴位点(7)均突出并垂直于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凉鞋鞋底,其特征在于通风窗(4)的通风口位于鞋邦外缘的中间,通风窗与胶塑按摩钉(6)之间的空隙连通,在通风口上可安装防水塞(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凉鞋鞋底,其特征在于通风窗(13)的通风口位于鞋邦的上方,通风口通过鞋邦中间向内弯的通风孔与胶塑按摩钉(6)之间的空隙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凉鞋鞋底,其特征在于脚跟通风孔(10)处于鞋底脚跟与脚掌之间的斜面上,与鞋底脚跟面上的凹坑通风眼(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凉鞋鞋底,其特征在于筛底鞋垫(2)上的通风孔(3)与鞋底(1)上的胶塑按摩钉(6)的位置是错开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特别是一种通风凉鞋鞋底。由鞋底和筛底鞋垫组成,在鞋底(1)上有上凸的按摩钉(6)、左右重力支撑(12)(8)和涌泉穴位点(7),鞋底的鞋帮上有通风窗(4)(13)与按摩钉(6)之间的空隙连通,在鞋跟上有通风孔(10),与鞋跟上的凹形通风眼(11)连通,在鞋底的按摩钉和通风眼上放置筛底鞋垫(2),筛底鞋垫上的通风孔(3)与通风窗连通,风从鞋帮上的通风窗进入,通过筛底鞋垫上的通风孔进入,穿着可使脚底凉爽,又可起到按摩和防臭的作用。
文档编号A43B3/12GK2297087SQ9723749
公开日1998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5日
发明者吴光虎 申请人:吴光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