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018阅读:8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帽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帽子。
帽子为人们日常生活常用之物。现有帽子大多结构(


图1)为帽体1带有帽舌2,帽舌2的作用是使戴帽人能遮阳和挡雨。通常戴帽人要将帽舌2的前端略往下压低,以防该帽因风吹而掀掉。即便如此,当风力较大时,因风受脸部的阻挡而往四方窜流,其上窜气流将使帽舌2上扬,进而使帽子掀扬飞掉,造成使用者诸多不便及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可防止被风掀掉,而且能遮阳和挡雨的帽子。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帽体1的前侧沿设有一帽舌框3,帽舌框3内为中空部分4,呈前后排列设置的两片或两片以上的遮阳片5跨接于帽舌框3上,且遮阳片5间两两部分重叠。当风迎面吹来时,将使其一、其二或全部遮阳片5往上抬起,风可自帽舌框3内中空部分4逸流而过,故不会掀掉帽子。当下雨时,每一遮阳片5受到雨水向下的重压力,而会片片抵接相叠盖,故也可挡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提供了一种不仅可防止被风掀掉,而且能遮阳和挡雨的帽子。
图1为已有帽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无风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风吹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无风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见图2-4。帽体1的前侧沿设有一塑料帽舌框3,帽舌框3内为中空部分4,呈前后排列设置的三片塑料遮阳片5跨接于帽舌框3上,第一片遮阳片5位于帽舌框3前段适当位置处,第二片遮阳片5位于第一片后方且以部分面积叠靠于第一片上,依次类推。图中6为调整帽体1大小的扣套组件,由数凸粒和数配合孔洞构成。遮阳片5与帽舌框3间由高频焊接工艺联结。因遮阳片5有一适度的变形裕度,当风迎面吹来时,各遮阳片5上方的叠靠部分会被风的吹力抬起,风可自帽舌框3内处中空部分4流过,故不会掀掉帽子。
实施例2,见图5。该实施例除帽体为一开口环6和没有调整帽体大小的扣套组件外,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见图6。该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片遮阳片5位于帽舌框3前段适当位置处,第二片遮阳片5位于第一片后方,第一片遮阳片5以部分面积叠靠于第二片上,依次类推。当风迎面吹来时,因风受脸部的阻挡而往四方窜流,其上窜气流将使各遮阳片5上方的叠靠部分往上抬起,风同样可自帽舌框3内中空部分4逸流而过,故不会掀掉帽子。
以上实施例仅为了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所举实施例的局限。
权利要求1.一种帽子,其特征是帽体(1)的前侧沿设有一帽舌框(3),帽舌框(3)内为中空部分(4),呈前后排列设置的两片或两片以上的遮阳片(5)跨接于帽舌框(3)上,且遮阳片(5)间两两部分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帽子,其特征是第一片遮阳片(5)位于帽舌框(3)前段适当位置处,第二片遮阳片(5)位于第一片后方且以部分面积叠靠于第一片上,依次类推。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帽子,其特征是第一片遮阳片(5)位于帽舌框(3)前段适当位置处,第二片遮阳片(5)位于第一片后方,第一片遮阳片(5)以部分面积叠靠于第二片上,依次类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帽子。现有带帽舌的帽子会被风吹掉。本品结构:帽体前侧檐设一帽舌框,帽舌框内为中空部分,呈前后排列设置的两片或两片以上的遮阳片跨接于帽舌框上,且遮阳片间两两部分重叠。当有风时,将使遮阳片往上抬起,风可自帽舌框内中空部分逸流而过,故不会掀掉帽子。当下雨时,每一遮阳片受到雨水向下的重压力,而会片片抵接相叠盖,故也可挡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仅可防止被风掀掉,而且能遮阳和挡雨的帽子。
文档编号A42B1/00GK2347440SQ9821953
公开日1999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8日
发明者陈柏州 申请人:陈柏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