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防风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920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防风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雨伞,特别是可防风的雨伞。
一般的雨伞由中棒、主材、受骨、上巢、中巢、中棒弓片和伞面等组成。现在的伞,特别是伞面尺寸较大的伞,其防风性能都较差。当遇到强风时,如风力由上往下吹,伞的主材容易折断,如风力由下向上吹时则容易将伞吹成倒喇叭形。因此,使用诸多不便,也不耐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雨伞防风性能差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承受上述向上或向下风力的新型防风雨伞。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开伞动作的防风雨伞。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防风雨伞,该雨伞包括中棒、主材、受骨、上巢、下巢、中巢、中棒上弓片、中棒下弓片和伞面,在中棒的上端固定装有上巢,在上巢的下方装有可沿中棒上下移动的中巢,在中巢的下方装有可沿中棒作上下滑动的下巢,中棒上弓片和中棒下弓片分别安装在靠近中棒的上端和下端的窄槽中,多条主材的一端与上巢连接,多条受骨的一端与下巢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中段的中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还安装有多条支撑骨,所述支撑骨的一端与中巢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的靠近外端的中蝶连接。
在上述防风雨伞中,其主材、受骨和支撑骨最好是各有8条。
在上述防风雨伞中,下巢的对应于槽孔的外侧位置处最好设置有一用于推压下弓片的弹性片。


图1显示本实用新型的雨伞呈开启状态时的伞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
图1中的下巢处于下滑位置时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雨伞的中棒1上的上端固定有上巢6。在上巢6的下方装有可沿中棒1作上下移动的中巢8。在中巢8的下面安装有可以沿中棒1作上下滑动的下巢5,通过下巢5所作的上推和下滑运动,可将伞开启或收拢。在中巢8和下巢5之间装有挡巢介子7,在开伞时,该挡巢介子7可阻挡下巢5过于向上运动。在靠近中棒1的上端和下端处,开有窄槽(图中未示),槽中分别安装有中棒上弓片9和中棒下弓片10。当开伞时,该中棒上弓片9的顶端11支撑住下巢(5)的底面12,防止雨伞收拢,当关伞时,中棒下弓片10的底端13扣住下巢5中的槽孔14,防止下巢5自动向上滑动,如图2中所示。该伞的主材2为8条,每一条主材2的一端与上巢6连接。该伞的受骨3为8条,每一条受骨的一端与下巢5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2中段上的中蝶11连接。该伞的支撑骨4可以是8条,每一条支撑骨的一端与中巢(8)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的靠近外端的中蝶15连接。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的防风雨伞中增加了若干条支撑骨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的是8条)并使该支撑骨4的一端与中巢8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2的靠近外端的中蝶16连接。这样,主材的强度明显地得到了增强。当雨伞张开伞面受到强风压力时,支撑骨4可承接该压力;如风力由下面向上吹时,则支撑骨4可把主材2拉紧,防止主材2折断,使该雨伞更加经久耐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防风雨伞,该雨伞包括中棒、主材、受骨、上巢、下巢、中巢、中棒上弓片、中棒下弓片和伞面,在中棒(1)的上端固定装有上巢(6),在上巢(6)的下方装有可沿中棒上下移动的中巢(8),在中巢(8)的下方装有可沿中棒作上下滑动的下巢(5),中棒上弓片(9)和中棒下弓片(10)分别安装在靠近中棒(1)的上端和下端的窄槽中,多条主材(2)的一端与上巢(6)连接,多条受骨(3)的一端与下巢(5)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2)中段的中蝶(1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还安装有多条支撑骨(4),所述支撑骨的一端与中巢(8)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的靠近外端的中蝶(12)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雨伞的所述主材(2)、所述受骨(3)和所述支撑骨(4)各为8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风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巢(5)的对应于槽孔(14)的外侧位置处设置有一用于推压下弓片(10)的弹性片(18)。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防风雨伞,包括中棒、主材、受骨、上巢、下巢、中巢、中棒上弓片、中棒下弓片和伞面。在中棒的上端固定装有上巢,在上巢的下方装有可沿中棒上下移动的中巢,在中巢的下方装有可沿中棒作上下滑动的下巢,中棒上弓片和中棒下弓片分别安装在靠近中棒的上端和下端的窄槽中,多条主材的一端与上巢连接,多条受骨的一端与下巢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中段的中蝶连接。雨伞还安装有多条支撑骨,其一端与中巢连接,其另一端与相应主材的靠近外端的中蝶连接。下巢的对应于槽孔的外侧位置处设置有一用于推压下弓片的弹性片。
文档编号A45B25/08GK2408738SQ9925717
公开日2000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8日
发明者黄铁生 申请人:兴发遮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