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头盔构造与束带附接方法

文档序号:10698744阅读:509来源:国知局
多主体头盔构造与束带附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头盔,所述头盔可包括上部主体,所述上部主体又包括上部外壳和与所述上部外壳联接的上部吸能材料。所述头盔可包括下部主体,所述下部主体又包括下部外壳和与所述下部外壳联接的下部吸能材料,其中所述下部主体嵌套在所述上部主体内。束带锚固件可被成型为无筋板,并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嵌套的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嵌入所述上部主体或所述下部主体内。束带可联接到所述束带锚固件,其中所述束带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延伸,并穿过所述下部主体将所述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所述束带锚固件的尺寸可小于或等于10?30mm×10?50mm×2?10mm。所述束带锚固件可夹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并且隐藏在所述头盔内而不被看见。
【专利说明】
多主体头蓝构造与束带附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包括多主体头盔构造的头盔、以及能搭配该多主体头盔使用的束带附接装置和方法。凡是在使用传统头盔的场合,都可使用多主体头盔,而具有如本文所述的额外有益效果。
【背景技术】
[0002]防护头套和头盔已在多种多样的应用中及跨越多个行业使用,包括在体育运动、田径运动、建筑、采矿、军事防御及其他中使用,以防止损伤用户的头部和脑部。采用防止坚硬物体或尖锐物体直接接触用户头部的头盔,可避免或减轻用户受到的损害和损伤。采用吸收、分散或以其他方式管理冲击能量的头盔,也可避免或减轻用户受到的损害和损伤。
[0003]对于在许多应用(诸如体育运动)中佩戴头盔的运动员来说,考虑防护头盔安全性方面的因素还不够,还得考虑的因素可包括头盔的贴合度和通过头盔的气体流动。贴合舒适度和气体流动的改善可减少运动员分心,并由此提高成绩。如本文所公开的多主体头盔构造和束带附接装置涉及安全性、以及在不降低消费者安全性的前提下贴合度、空气流动和舒适度的改善。
[0004]在用户头部与头盔之间提供恰当的贴合度的一个方面可包括用于把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的束带。图1示出了束带锚固件或滑雪式束带锚固件10,这种束带锚固件按惯例一直用于模内成型头盔(包括滑雪头盔或其他雪地头盔),以将束带联接到模内成型头盔。束带锚固件10可包括两个基本部分:i)束带锚固件主体14,其可包括开口 12; ii)将束带锚固件10联接到头盔或头盔主体的筋板、加强附接件、翅片、伞系统、锚固几何结构、或者加强附接点16。
[0005]束带锚固件10的开口12可接纳束带,束带可插入该开口,从而联接到束带锚固件
10。束带随后可把滑雪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束带锚固件10联接到头盔时,束带锚固件10的筋板16可设置在头盔的吸能材料或吸能层(诸如发泡聚苯乙烯(EPS)泡沫层或其他合适材料层)内。筋板16可足够大,并包括足够的锚固几何结构,从而通过将筋板16固定在吸能材料内而将束带锚固件10固定到头盔,并在冲击期间保持牢固联接。在滑雪锚固件10联接到头盔主体时,筋板16可嵌入头盔主体内。
[0006]通过在束带一端形成环并将销穿过束带环插入,就可把头盔的束带或织带联接到束带锚固件10。随后可将销和束带环穿过开口 12,设置在束带锚固件主体14内。束带联接到束带锚固件10时,束带锚固件主体14按惯例便设置在头盔的边缘上,以允许用户触及开口
12。因此,束带锚固件10的至少一部分(尤其是束带锚固件主体14的至少一部分)对于头盔用户和观察佩戴了头盔的用户的其他人来说保持可见。

【发明内容】

[0007]本领域需要头盔束带附接、和用于提供头盔束带附接的方法。因此,一方面,头盔可包括上部主体,上部主体又包括上部外壳和与该上部外壳联接的上部吸能材料。头盔可包括下部主体,下部主体又包括下部外壳和与该下部外壳联接的下部吸能材料,其中下部主体嵌套在上部主体内。头盔可包括束带锚固件,束带锚固件被成型为无筋板,并在上部主体与嵌套的下部主体之间嵌入上部主体或下部主体内。头盔还可包括联接到束带锚固件的束带,其中束带在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之间延伸,并穿过下部主体将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
[0008]头蓝还可包括尺寸小于或等于10_30mmX 10-50mmX 2-10mm的束带销固件。束带销固件也可设置在上部主体内,使得束带锚固件的开口与上部主体的内表面基本上共面,并偏离上部主体的下边缘。上部吸能材料可包括发泡聚丙烯(EPP)、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氨酯(EPU)或发泡聚烯烃(EPO),下部吸能材料可包括EPP、EPS、EPU或ΕΡ0。上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可在70g/L至100g/L范围内,下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可在50g/L至80g/L范围内。束带锚固件可夹在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之间,并且隐藏在头盔内而不被看见。束带锚固件也可定位在头盔内,以便减轻将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所使用的束带的扭转程度。
[0009]另一方面,头盔可包括上部主体,上部主体又包括上部外壳和与该上部外壳联接的上部吸能材料。头盔还可包括下部主体,下部主体又包括下部外壳和与该下部外壳联接的下部吸能材料,其中下部主体嵌套在上部主体内。头盔可包括束带锚固件,束带锚固件嵌入上部主体或下部主体内,并设置在上部主体与嵌套的下部主体之间。头盔还可包括联接到束带锚固件的束带,其中束带在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之间延伸,并穿过下部主体将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
[0010]小于头盔还可包括尺寸小于或等于10-30mmX10-50mmX2-10mm的束带锚固件。束带锚固件也可被成型为无筋板。束带锚固件也可设置在上部主体内,使得束带锚固件的开口与上部主体的内表面基本上共面,并偏离上部主体的下边缘。上部吸能材料可包括EPP、EPS、EPU或ΕΡ0,下部吸能材料可包括EPP、EPS、EPU或ΕΡ0。束带锚固件也可夹在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之间,并且隐藏在头盔内而不被看见。
[0011]另一方面,头盔还可包括含有上部吸能材料的上部主体、含有下部吸能材料的下部主体、设置在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之间的束带锚固件、以及联接至束带锚固件的束带,其中束带在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之间延伸,用于将头盔连接至用户头部。
[0012]头蓝还可包括尺寸小于或等于10_30mmX 10-50mmX 2-10mm的束带销固件。束带销固件可被成型为无筋板。束带锚固件可设置在上部主体内,使得束带锚固件的开口与上部主体的内表面基本上共面,并偏离上部主体的下边缘。上部吸能材料可包括发泡EPP、EPS、EPU或ΕΡ0,下部吸能材料可包括EPP、EPS、EHJ或ΕΡ0。上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可在70g/L至100g/L范围内,下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可在50g//L至80g//L范围内。束带锚固件可夹在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之间,并且隐藏在头盔内而不被看见。
【附图说明】
[0013]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已知的滑雪式锚固件装置的视图。
[0014]图2A和图2B示出了多主体头盔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0015]图3示出了多主体头盔的上部主体的透视图。
[0016]图4A至图4E示出了锚固件壳体、锚固件壳体的外盖、束带和束带杆的各种视图。
[0017]图5示出了锚固件壳体的横截面轮廓视图,其中杆和织带设置在锚固件壳体内。
[0018]图6示出了设置在多主体头盔内的锚固件壳体的横截面轮廓视图。
[0019]图7示出了多主体头盔的下部主体正配合到上部主体的分解透视图。
[0020]图8A和图8B示出了正佩戴在用户头上的多主体头盔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发明、本发明的各方面和具体实施不限于本文公开的特定的头盔和材料类型、另外的系统部件例子或方法。可以设想许多本领域已知的与头盔制造相符的附加部件、制造和装配程序,都可与本发明的特定的具体实施一起使用。因此,例如,尽管公开了特定的具体实施,但此类具体实施和实施部件可包括与预期操作一致的本领域已知的用于此类系统和实施部件的任何部件、型号、类型、材料、版本、数量和/或类似元素。
[0022]词语“示例性”、“例子”或它们的各种形式在本文用来意指充当例子、示例或例证。本文描述为“示例性”或“例子”的任何方面或设计未必被解释为优选的或优于其他方面或设计。此外,提供例子仅仅是出于清楚和理解的目的,并非意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或约束本公开的所公开主题或相关部分。应当理解,可能已经提出不同范围的大量附加或替代例子,但出于简洁的目的而被省略。
[0023]尽管本发明包括多种不同形式的多个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将在本文详细描述的是具体实施例,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应被视为是对所公开方法和系统的原理的举例说明,而并非意图将所公开概念的广泛内容限定于所示的实施例。
[0024]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提供防护头盔的装置、设备、系统和方法,所述防护头盔可包括外壳和内部吸能层(诸如泡沫)。防护头盔可以是山地自行车运动或公路自行车运动所使用的自行车头盔,也可用于滑雪者、溜冰者、曲棍球运动员、单板滑雪运动员、其他雪地运动员或水上运动员、足球运动员、棒球运动员、长曲棍球运动员、马球运动员、登山者、汽车赛车手、摩托车骑手、越野摩托车赛车手、高空跳伞者或任何其他参加体育运动的运动员。其他行业也使用防护头套,因此,受聘于其他的行业和工作的个人(诸如建筑工人、士兵、消防员、飞行员)或多种类型的工作与活动也可使用或者需要安全头盔,所以也可应用类似的技术和方法。上文列出的各项体育运动、职业或活动均可使用头盔,该头盔包括额定抗单次或多次冲击的防护材料基底,此基底通常(但不总是)在外侧由装饰性外盖覆盖,并且至少在内侧的部分包括通常为舒适垫料形式的舒适材料。
[0025]一般来讲,防护头盔(诸如上文列出的防护头盔)可包括外壳和内部吸能材料。为方便起见,一般可将防护头盔分为模内成型头盔和硬壳头盔这两类。模内成型头盔可包括单层或不止一个层,具体包括薄外壳、吸能层或抗冲击衬里、以及舒适衬里或贴合衬里。硬壳头盔可包括硬外壳、抗冲击衬里和舒适衬里。硬外壳可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塑料或其他类似的或适宜的材料,可利用注射成型法形成。硬壳头盔的外壳通常被制得足够坚硬来抵抗冲击和穿刺并满足相关的安全测试标准,同时又足够柔韧以便在冲击期间轻微变形,从而借助变形来吸收能量,由此有助于能量管理。硬壳头盔可用作溜冰用桶式头盔、摩托车头盔、雪地运动和水上运动头盔、橄榄球头盔、击球员头盔、接球手头盔、曲棍球头盔,还可用于小轮车骑行和竞速赛。虽然本公开提出的各个方面和具体实施都着眼于包括模内成型头盔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也涉及并适用于硬壳头盔。
[0026]图2A和图2B示出了多主体头盔30的一个非限制性例子的侧面轮廓视图,多主体头盔30包括通风孔或开口 31、以及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为方便起见,本申请通篇将多主体头盔30称为双主体头盔或两部式头盔,这种头盔包括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或者第一主体(或部分)和第二主体(或部分)。然而,本发明涵盖包括两个以上主体(诸如三个、四个或任意合适数量的主体)的多主体头盔。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可如图2A所示那样接合形成单个多主体头盔30,单个多主体头盔30不同于大体如上所述的常规单主体头盔。图2B示出了多主体头盔30的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在相对彼此对准的同时(诸如在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被放置为彼此相邻地接触之前),垂直分开一定的间隙或空间。
[0027]上部主体40可包括外壳42和吸能层或抗冲击衬里44,但上部主体40不必兼有这两者O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上部主体40可包括吸能层44,但不包括外壳42。通风孔或开口41可在上部主体40中形成,其形成、包括通风孔31的至少一部分,或与通风孔31的至少一部分对准。类似地,下部主体50可包括外壳52和吸能层或抗冲击衬里54,但下部主体50不必兼有这两者。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下部主体50可包括吸能层54,但不包括外壳52。通风孔或开口 51可在下部主体50中形成,其形成、包括通风孔31和/或通风孔41的至少一部分,或与通风孔31和/或通风孔41的至少一部分对准。
[0028]外壳42和52各自可由包括但不限于下列的材料形成:塑料、树脂、纤维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具体包括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乙烯基腈(VN)、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其他类似材料。夕卜壳42和52可冲压成型、模内成型、注射成型、真空成型,或采用另一种适宜的工艺成型。外壳42和52可提供壳,吸能层44和54可分别模内成型到这种壳中。外壳42和52还可提供光滑的流线型饰面和/或装饰性饰面,用于提高头盔性能并/或改善头盔美学效果。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外壳42和52可包括PC壳,PC壳以真空成型片材的形式模内成型,或利用粘合剂分别附接到吸能层44和54。外壳42和52也可使用任何适宜的化学或机械紧固件或附接装置或物质而永久地或可释放地分别联接到吸能层44和54,所述化学或机械紧固件或附接装置或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粘合剂、永久粘合剂、压敏粘合剂(PSA)、泡沫夹芯粘合剂、胶带、双面胶带、安装泡沫粘合剂、扣件、夹子、楔子、切口、拉片、卡扣件、铆钉、猪环扣或钩环紧固件。
[0029]吸能层44和54各自可分别设置在外壳42和52内部,并分别与外壳42和52相邻。吸能层44和54可由塑料、聚合物、泡沫、或者其他适宜的吸能材料或抗冲击衬里制成,用于吸收、转移或以其他方式管理能量,并有助于能量管理以便在冲击期间保护佩戴者。吸能层44和54可包括但不限于EPP、EPS、EPU、EPO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如上所述,将模内成型头盔成型为头盔的外壳直接结合至吸能层,这是通过使泡沫膨胀到外壳中而实现。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吸能层44和54可分别模内成型到外壳42和52中,作为吸能材料的单个整体式主体。作为替代,在其他实施例中,吸能层44和54可由多个部分形成。在任何情况下,吸能层44和54都可通过弯曲、挠曲、被压扁或破裂而从冲击吸收能量。
[0030]用多个主体或部分(诸如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形成多主体头盔30,多主体头盔30便可轻易而有利地提供多密度设计。例如,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可由具有不同的密度和能量管理性质的吸能材料形成,其中吸能材料44可具有第一密度,吸能材料54可具有与第一密度不同的第二密度。第一密度可大于或小于第二密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吸能材料44的密度可在70g/L至100g/L范围内,吸能材料54的密度可在50g//L至80g//L范围内。另外,可结合密度变化(包括密度递增、密度递减或密度错综变化)的多个层。用具有多种密度的多个主体或部件形成单个多主体头盔30,相比单主体头盔,能以更大的自由度以及更少的限制来操纵并优化头盔性能,包括头盔的重量和测试性能。
[0031]用多个联锁主体或部分(诸如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形成多主体头盔30,还可使多主体头盔30的设计灵活性相比常规的单主体或整体式防护头盔增大。由于形成的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可具有单主体衬里原本很难实现的形状、几何形态和取向,所以可增大设计灵活性。对单主体衬里的形状、几何形态和取向构成限制的约束条件包括:把泡沫或吸能材料注入模具的约束条件,将已成型的泡沫或吸能材料从模具取出的约束条件,以及用材料的模板或标准坯件(诸如吸能材料块)机加工单主体衬里或从材料的模板或标准坯件取出单主体衬里的约束条件。例如,用多个联锁主体部件制造单个头盔,可实现从一件式模具原本很难、甚至完全不能取出或拉出的头盔形状、几何形态和取向。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就多主体头盔30的头盔形状而言,设计灵活性增大可包括头盔的曲率或外形与用户头部的枕区或枕部曲线的轮廓匹配。此外,由于形成多主体头盔30(包括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可简化在EPS压缩机上组装吸能材料的过程,所以可增大设计灵活性。
[0032]用多个主体或部分(诸如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形成多主体头盔30,还可使多主体头盔30提供有关附接并定位束带或织带70方面的优点,其中束带或织带70可用于把多主体头盔30连接或可释放地附接到用户头部。例如,图2B示出,多主体头盔30可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包括可嵌套或隐蔽束带70的空间、间隙或空隙。图2B示出了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其中外壳52可局限于下部主体50中不会被上部主体40的外壳42覆盖或者说将相对于上部主体40的外壳42保持外露的下部。这样,下部主体50的上部便可被成型为无外壳52,并可包括束带开口 55;束带开口 55可被成型为穿透吸能材料54,并且可被构造成尺寸允许束带70的一部分从上部主体40穿过下部主体50,而将多主体头盔30固定到用户头部。下部主体50的上部可被成型为具有束带凹陷部56,束带凹陷部56与束带开口 55相邻,或构成束带开口 55。束带70从束带锚固件60穿过多主体头盔的多个部分到达头盔用户的头部时,束带凹陷部56可引导束带70的对准和定位。可将束带70放入多主体头盔30并将其联接到多主体头盔30的方法的额外细节,将在随后的附图中示出,并结合随后的附图进行讨论。
[0033]多主体头盔30还可提供将束带锚固件60隐蔽或隐藏在多主体头盔30内这方面的优点。另外,而且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某些情况下多主体头盔30的额外优点可包括束带锚固件60小于常规的束带锚固件(诸如图1所示的束带锚固件10)。更具体地,束带锚固件60诸如可被成型为无筋板16,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包括筋板。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借助省去筋板16来缩小束带锚固件60的尺寸。束带锚固件在出于多种原因而缩小尺寸的同时,可保持足够大的强度。首先,束带70陷入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的效果可减小施加在束带锚固件60自身上的力,从而减少对筋板的需求。再者,束带70可穿过上部主体40、夕卜壳42、下部主体50或外壳22中的一者或多者内的狭槽或开口送入,提供的强度类似于常规锚固件10或束带骨架(strap bone)所提供的强度,此时大部分的阻抗强度可来自外壳(诸如PC帽)。因此,束带锚固件60与常规的束带骨架或束带锚固件(如束带锚固件10)的不同之处可以是束带锚固件60嵌入多主体头盔30内,并且在多主体头盔30的外表面或暴露表面处不能被用户看到。束带锚固件60的各个例子在图3至图6中示出,并结合图3至图6进行讨论。
[0034]图3示出了上部主体的透视图,其中束带锚固件可见,并被示为嵌入吸能层44内。因此,束带锚固件的相对数量和相对位置可以改变,但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在图3中被示为包括两个前部束带锚固件60和一个后部束带锚固件60,这些束带锚固件被构造用于接纳束带70,作为用于将头盔30可释放地连接到用户头部的束缚系统的一部分。图3用虚线示出了前部束带锚固件60之一(其原本应被上部主体40遮蔽),以指示该束带锚固件60定位在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上的大致相对位置。虽然图3示出的实施例只用到了单个束带锚固件60,但多主体头盔30也可包括两个后部束带锚固件60,并可使用任何所需数量和取向的束带锚固件60。束带锚固件60可设置在吸能材料44内,使得束带锚固件60驻留在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上,并且从上部主体40的外侧是不可见的或者可完全阻挡在视线之外。无论有多少个束带锚固件60,也无论其位置如何,束带锚固件60都可相对于已施加的负载或预期施加的负载以约90度的角度(诸如加上或减去O至20度)定位和布置、取向或对准。因此,在束带70可将头盔30可释放地连接到用户头部的同时,束带70可被取向为在用户脸上更平坦地放置,并且减轻或最大程度减小束带70的扭转。
[0035]尽管图3示出,束带锚固件60可在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处暴露,但束带锚固件60也可在下部主体50联接到上部主体40或嵌套于上部主体40内时,完全隐藏在多主体头盔30内而不被看见。图3还示出,束带锚固件60可包括开口、狭槽、凹口、沟道、键孔,或束带锚固件内的其他适于将束带70牢固地联接到束带锚固件60的接纳装置62。更具体地,把束带锚固件60的开口 62放置在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处、使其与内表面46共面或基本上共面,就可将束带锚固件60隐藏在多主体头盔30内不被看见。如本文所用,要是束带锚固件60或锚固件60的开口62与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偏离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0毫米(mm)、5mm、3mm、2mm、1mm,或不足1mm,则束带锚固件60或锚固件60的开口 62可与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基本上共面。束带锚固件60的开口 62可以是锚固件60的一部分,束带70穿过该部分离开束带锚固件60,而将头蓝30固定到用户头部。如图3所不,束带销固件60可肷入吸能层44,其开口 62远尚上部主体的下边缘48暴露。因此,锚固件60的开口62可沿着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定位,从而夹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所以束带锚固件60不必像常规的束带锚固件10那样在头盔的内表面上模内成型。另外,常规的束带锚固件10要外露才能接纳销和织带环,对用户可见并可被用户拆卸,与之相比,束带锚固件60可隐蔽在用户无法触及的位置,因而可防止篡改。
[0036]图4A至图4E示出了束带锚固件60的一个非限制性例子的额外细节。图4A示出,束带锚固件60可包括形成于锚固件主体或外壳64中,用于容纳并联接到束带70的开口62。通过将紧固装置诸如杆、钩、纽扣、键或联接到束带70的其他适宜的装置74放置为诸如在束带70的一端穿过环72,可将束带70联接到束带锚固件60。虽然图4A至图4E示出了杆74被成型为棒、销、圆柱或支柱的一个非限制性例子的额外细节,但杆74和杆74的可配合部分(即接纳部分)诸如束带外盖60中的开口 62可具有死路(cul-de-sac)设计或键孔滑动锁设计,其中织带端采用形状类似纽扣的塑料零件,该纽扣配合到束带锚固件壳体中,束带锚固件壳体被成型为具有恰当的键孔狭槽,当纽扣在组装期间被拉入锁定位置时,键孔狭槽用于将纽扣接纳于其中。
[0037]因此,如果杆74被成型为棒、销、圆柱或支柱,则其长度L可小于开口62的宽度Wl,以便接纳杆74。杆74的长度L的距离可大于开口62的宽度W2,以便在杆74穿过开口62之后,使杆74保持在锚固件主体64内。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宽度Wl可定位在开口62的顶部,宽度W2可定位在开口 62的底部。更具体地,杆74可配合到开口 62中,使得杆74和开口 62可联接或锁定在一起,此时杆被塞入锚固件主体64内的锁定位置。开口 62还可包括拉片、旋钮、凹口、闸板、闩锁或其他位于开口62或锚固件壳体64内或与它们相结合的紧固装置,这些紧固装置可防止杆74不合需要地或无意间从开口62掉出,由此确保杆74和开口62恰当地组装、恰当地附接或既恰当地组装又恰当地附接。
[0038]除使用杆74将束带70的环72固定在束带锚固件60内之外,还可使用不同种类的安装系统来将束带锚固件60与束带70联接。虽然杆或金属销已用于包括滑雪头盔在内的其他头盔,并且可适合于在本文公开的多主体头盔30内使用,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也可考虑使用其他锚固件装置。因此,任何用于将束带70的两端固定到束带锚固件60的方法都可使用,而且有利的是,可将束带锚固件60隐藏不让消费者或用户看见,就像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主体可实现的那样。虽然束带锚固件60可在模内成型过程中被模内成型到吸能层(诸如吸能层44)中,但束带70的环72和杆74随后可如下文更详细描述的那样被设置在束带锚固件60内。
[0039]图4A还示出了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其中束带锚固件60可包括外盖或束带锚固件外盖66,外盖66的尺寸和构造被设计成用于联接到锚固件主体64上与开口 62相对的敞开外边缘65并设置在外边缘65上。尽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束带销固件60可包括多个分立的或分开形成的部件(诸如外盖66和锚固件主体64)以利于成型或形成束带锚固件,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束带锚固件60可包括单个整体形成的主体、部件或单元。例如,图4A示出了束带锚固件60的多个分开的分立部分,其中锚固件主体64被成型为具有敞开的后部,用于容纳锚固件主体64的模具。如果束带锚固件由多个主体诸如锚固件主体64和外盖66形成,则锚固件主体64和外盖66可基于它们本身的几何形状,使用任何适宜的化学或机械紧固件或附接装置或物质联接在一起,所述化学或机械紧固件或附接装置或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粘合剂、永久粘合剂、压敏粘合剂、泡沫夹芯粘合剂、胶带、双面胶带、安装泡沫粘合剂、扣件、夹子、楔子、切口、拉片、卡扣件、铆钉、猪环扣或摩擦配合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锚固件主体64和外盖66如图4B所示那样卡扣在一起,由此把锚固件主体64和外盖66联接起来。
[0040]图4B示出了与图4A所示类似的束带锚固件60、束带70和杆74的透视图。图4B与图4A的视角不同,图4B示出了束带锚固件62中远离观察者取向的开口62,还示出了在锚固件主体64上就位的外盖66。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外盖66可由接合卡扣件68联接到锚固件主体64,并与锚固件主体64固定在一起。接合卡扣件68可包括接合卡扣件开口 68a和接合卡扣件卡齿68b ο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图4A示出,接合卡扣件开口 68a可在外盖66内形成,而接合卡扣件卡齿68b可被成型为锚固件主体64的一部分。但是,接合卡扣件68的这些部分也可互换位置,使得接合卡扣件开口 68a可在锚固件主体64中形成,而接合卡扣件卡齿68b可被成型为外盖66的一部分。外盖66可联接到锚固件主体64,以防上部主体40的吸能材料44(诸如EPS泡沫或EPS泡沫珠粒)侵入或被设置在束带锚固件60中被构造用于接纳束带70的一部分或杆74的敞开空腔或空隙内。
[0041 ]如图4A和图4B所示,束带锚固件60可被成型为无筋板或加强构件,所述筋板或加强构件与图1所示的筋板16类似,用作束带锚固件与头盔主体之间的加强附接点。出于多种原因,可将筋板16或类似的筋板或结构从束带锚固件60中省去,或可将其成型为较小的或缩减的尺寸。首先,由于联接或设置束带锚固件60,使其与多主体头盔的外壳(诸如外壳42或外壳52)直接接触,所以可移除或摆脱筋板16。将束带锚固件60放置成与外壳(诸如PC帽或类似结构)直接接触,可增大束带锚固件60的强度,并使外壳能够提供加强效应,用这种加强效应替代筋板(诸如筋板16)的加强效应。第二,由于将束带锚固件60和束带70定位在多主体头盔30的主体(诸如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所以可移除或摆脱筋板16。将束带锚固件60和束带70定位、陷入或夹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可使束带70处于压缩状态,并减小沿束带70施加到束带锚固件60自身的张力或作用力,由此减少对联接到束带锚固件60的筋板的需求。
[0042]通过将束带锚固件60成型为无筋板,束带锚固件的尺寸可相对于常规的滑雪式束带锚固件(诸如图1所示的束带锚固件10)缩小。作为一个非限制性例子,束带锚固件60可具有高度H、宽度W3和深度D,这三者合起来得到的产品,其尺寸或体积小于常规的束带锚固件(诸如束带锚固件10)的尺寸或体积。在一个实施例中,束带锚固件60的高度H可在1mm至30mm或15mm至20mm范围内,或可约为17mm;束带销固件60的宽度W3可在1mm至50mm或35mm至45mm范围内,或可约为38mm;束带销固件60的深度D可在2mm至1mm或4mm至7mm范围内,或可约为5mm。因此,束带销固件60占据的总体积可在约600mm3至15 ,000mm3范围内。所以,要将束带锚固件60嵌入多主体头盔30内(诸如吸能材料44内),需要束带锚固件具备的尺寸、面积或体积小于滑雪式束带锚固件(诸如包括筋板16的滑雪式束带锚固件10)原本需要具备的尺寸、面积或体积。因此,束带锚固件60可能比常规的束带锚固件(如束带锚固件10)更通用,而且,由于束带锚固件60的尺寸、面积或体积减小,所以能够在头盔内有更多放置选项可用,而不妨碍头盔的通风孔开口或其他设计约束条件。
[0043]图4C至图4E示出了将束带70和杆74附接或联接到束带锚固件60的过程中的各个步骤。首先,图4C示出了杆74就要穿过锚固件主体64中的开口62之前,设置在束带70的环72内的杆74的透视图。接下来,图4D示出了在杆74和束带70的一部分已穿过开口 62,使得杆74容纳在束带锚固件内并且锚固件主体64的宽度W2可防止杆74从束带锚固件60退出之后,束带70与杆74的透视图。
[0044]图4E示出了束带锚固件60的透视图,与图4C和图4D所示的视图类似。图4E示出了驻留在束带锚固件60内的杆74,同时束带70平放,在穿过下部主体部分50之后准备连接到用户头部。束带70穿过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时,可被夹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图4E还额外提供了束带70中的Z字形缝合76的细节,缝合76在束带70的一端形成环72,用来接纳杆74。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适宜类型的缝合、编织、机械或化学附接都可用来形成织带环72。类似地,任何适宜类型的缝合、编织、机械或化学附接都可用来形成织带70,织带70包括环72或其他所需的结构,用于将束带70联接或附接到束带锚固件60。
[0045]图5示出了此前在图4A至图4E中示出的束带锚固件60的一个实施例的横截面轮廓视图。图5示出了设置在束带锚固件60内的杆74,此时外盖66联接到锚固件主体64。
[0046]图6示出了此前在图5中示出的束带锚固件60的横截面轮廓视图,其中束带锚固件60设置在多主体头盔30中由图2A所示的剖面线6指示的部分内。图6的横截面视图是穿过多主体头盔30并穿过束带锚固件60之一的中心截取的。图6示出了可如何将束带锚固件60联接到束带70的细节,图中束带70被设置或夹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图6还示出了可如何将多主体头盔30内的多个主体靠拢在一起,从而夹住并支撑束带锚固件60,而且相对于消费者或用户封闭束带锚固件60。图6还示出了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其中上部主体40上的一个或多个外壳(诸如外壳42)可在内部主体的内表面46处形成。图6中,外壳52被不为在下部主体50的外表面53处形成,使得外壳42与外壳52可邻近相对侧设置,以便夹住束带70。
[0047]图6还示出了可如何将束带锚固件60联接到多主体头盔30的一个非限制性例子。图6中,上部主体40的外壳42被示为设置或驻留在束带锚固件60周围设置的凹槽或沟道61内。如图6所示,束带锚固件60周围的凹槽61可用来将束带锚固件60安装在外壳的开口(诸如外壳42中的开口 43)内。非限制地,外壳42中的开口 43可采用下列步骤形成:在外壳42中刺出开口 43;将具有凹槽61的束带锚固件60放置在开口 43内;随后,在束带锚固件60联接到夕卜壳42时,围绕束带锚固件60模内成型出吸能层44。外壳42中的开口 43可被设计成具有特定的尺寸和形状,其尺寸和形状大致等于或略小于束带锚固件60的尺寸和形状。因此,外壳42可接纳束带锚固件60,并且在随后吸能层44形成或成型期间将束带锚固件60固定在恰当的位置,使得吸能层44可邻近外壳42并围绕束带锚固件60设置。
[0048]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与在常规滑雪式头盔内形成滑雪式束带锚固件10所用的方法类似的一种方法,在多主体头盔30内形成束带锚固件60。用于将束带锚固件60安装在多主体头盔30内的方法可包括将束带锚固件60安装在从EPS工具(作为EPS压缩机的一部分)的凸形侧的基部伸出的叶片上。如本文所用,有关EPS工具和EPS压缩机使用的“EPS”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因此,本文可设想使用其他任何适宜的吸能材料。前述叶片可充当束带锚固件60的坚固安装架,同时叶片也可排空束带锚固件60内的开口 62,或防止开口 62被填充吸能材料,以使开口 62易用于随后接纳筋板70和/或杆74。成型之后,可打开EPS压缩机,并且可从EPS工具和EPS压缩机的凹形侧取下头盔,此时束带锚固件60驻留在多主体头盔30内。在某些情况下,将束带锚固件60安装到EPS压缩机的凸形侧可导致叶片的取向(并且因而导致束带锚固件60的取向)在EPS压缩机打开和关闭时与EPS压缩机的牵拉方向对准。通过基于EPS压缩机的牵拉方向确定束带锚固件60的取向,得到的束带锚固件60取向可引起联接到束带锚固件60的束带70由于EPS压缩机的优选对准方向不同于致使束带70在用户的脸部平放的优选对准方向而发生扭转。
[0049]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通过将束带锚固件60相对外壳(诸如外壳42)以任意取向安装,而不考虑EPS模具的位置或牵拉方向的取向,来在多主体头盔30内形成束带锚固件60。依靠这种操作,束带锚固件60的位置和取向就可相对于已施加的负载或预期施加的负载以约90度的角度定位和布置、取向或对准。因此,在束带70可将头盔30可释放地连接到用户头部的同时,束带70可被取向为在用户脸上更平坦地放置,并且减轻或最大程度减小束带70的扭转。更具体地,束带锚固件60的性质与设计(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筋板小,无筋板,总尺寸小,具有凹槽61)使得不管开口 43在外壳42中何处形成,束带锚固件60都能够相对外壳42固定在所需位置。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束带锚固件60可在多主体头盔30内定位或对准,使得杆74能以相对束带70的所需路径垂直、横向或成约90度角的取向或方向被设置在束带锚固件60内。依靠这种操作,利用杆74把束带70固定到束带锚固件60,用来将多主体头盔30连接到用户头部的束带70的扭转程度将会减轻。此外,如上文指出的那样,把束带锚固件60附接到上部主体40的外壳(诸如外壳42)增大了束带锚固件60的强度,从而容许束带锚固件60的尺寸缩小,还容许移除或省去筋板16。
[0050]如图6所示,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的束带凹陷部56可足够大,并可提供足够大的偏移,以便在束带延伸离开头盔,诸如延伸穿过束带开口 55,而与佩戴头盔的用户的头部、脸部或下巴交接,或者在这些部位周围联接之前,将环72和束带70容纳在多主体头盔30内或者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尽管图6示出了束带开口 55在下部主体50中形成的一个非限制性例子,但束带开口 55也可在上部主体40中形成或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两者中形成。
[0051 ]图6还示出了可邻近下部主体50的内表面57设置在下部主体50内的可选舒适衬里或贴合衬里90的一个非限制性例子。舒适衬里90可由纺织物、塑料、泡沫、聚酯、尼龙或其他合适的材料制成。舒适衬里90可由一个或多个材料垫片形成,这些材料垫片可接合在一起,也可被成型为联接到多主体头盔30的分立部件。舒适衬里90可利用粘合剂、永久粘合剂、压敏粘合剂、泡沫夹芯粘合剂、胶带、双面胶带、安装泡沫粘合剂、扣件、夹子、楔子、切口、拉片、卡扣件、铆钉、猪环扣、钩环紧固件或其他联锁的表面、特征或部分而可释放地或永久地附接到多主体头盔30(诸如下部主体50)。因此,舒适衬里90可为模内成型头盔的佩戴者提供缓冲与改善的贴合性。
[0052]图7示出了多主体头盔30的分解透视图,该图与图2A所示多主体头盔30的轮廓视图类似。图7另外提供了有关束带70和使用束带70把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联接起来的方法的细节,其中该方法用来实现下列有益效果:减小束带锚固件60的尺寸,将束带锚固件60的位置隐藏起来。将束带70联接到多主体头盔30的方法可包括:(如上文结合图6所讨论)把束带锚固件60联接到外壳42。随后可邻近外壳42并围绕束带锚固件60形成吸能材料44。可包括外盖66作为束带锚固件60的一部分,用于防止吸能材料44的一部分在吸能材料44形成期间(诸如在模内成型过程中)进入束带锚固件60内。保持吸能材料44处于束带锚固件60外部,就防止吸能材料44阻碍随后将杆74和束带70纳入束带锚固件60的操作。形成吸能层44和54之后,可把束带70联接到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以将多主体头盔30结合在一起,并便于将多主体头盔30附接到用户头部。
[0053]可通过在束带70中形成环72,并使环72穿过下部主体50的束带开口 55,由此将束带70联接到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束带开口 55的数量可与设置在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处的束带锚固件60的数量对应或相等。类似地,束带开口 55的位置可与设置在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处的束带锚固件60对应或对准。举例来说,环72可通过从下部主体50的内表面57穿到下部主体50的与内表面57相对的外表面58,而从下部主体50内部穿过对应的束带开口 55到达下部主体50外部,但实际情况并不限于此。在将每一个环72穿过束带开口 55之后,可将多个杆74穿过束带70的每一个环72。在某些情况下,杆74的长度L可大于束带开口55的长度或开口尺寸,这样,杆74必须在环72穿过束带开口55之后,才被放置于环72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杆74的长度L可小于束带开口 55的长度或开口尺寸,这样,杆74可在环72穿过束带开口55之前或之后被放置于环72内。在已将束带70中的环72穿过下部主体50中的束带开口 55,并将杆74插入环72之后,可如图4A至图4E所示并结合图4A至图4E所述那样,将杆74设置在束带锚固件60的开口 62内。
[0054]在束带70联接到束带锚固件60并将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接合的情况下,随后可逐步牵拉束带70,消除束带70的松弛状态并增大束带70的张力,藉此把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拉到一起,形成整体式多主体头盔30。虽然显示的是将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拉到一起,但上部主体与下部主体也可使用任何适宜的化学或机械紧固件、附接装置或物质联接或粘合到下部主体50,所述化学或机械紧固件、附接装置或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粘合剂、永久粘合剂、压敏粘合剂、泡沫夹芯粘合剂、胶带、双面胶带、安装泡沫粘合剂、扣件、夹子、楔子、切口、拉片、卡扣件、铆钉、猪环扣、钩环紧固件或其他联锁的表面、特征或部分。此类联锁特征可限制、防止或调节这多个主体(诸如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不希望的相对运动。在某些情况下,可在联锁特征中构建预定的剪切强度,目的是在预定水平的作用力下剪切或失效。作为一个非限制例子,多主体头盔30可包括隆起块或突出块80和84以及凹痕82和86,用于协助把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联接在一起形成多主体头盔30。更具体地,图7示出,隆起块80在下部主体50的外表面58上形成,使得隆起块80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被配置成用于与图3中的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上示出的凹痕86可配合地联接。图7还示出,凹痕82可在下部主体50的外表面58上形成,使得凹痕82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被配置成用于与图3中的上部主体40的内表面46上示出的隆起块84可配合地联接。隆起块80和84以及凹痕82和86的联锁特征可有助于在多主体头盔30的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形成较强的连接,并将这两个主体更好地对准。
[0055]图8A和图8B示出了在多主体头盔30完全形成,并且上部主体40利用束带70与下部主体50联接在一起时,佩戴该多主体头盔的用户的各种视图。图8A示出了多主体头盔30连接到其头部的用户的侧面轮廓视图,图中束带70在用户脸上平放并且未扭转。图SB示出了多主体头盔30正被用户佩戴时,多主体头盔30的左后侧部分的透视图。
[0056]利用束带70以及如本文所述的其他化学和机械附接把上部主体40附接或联接到下部主体50,提供了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优点。首先,通过把束带锚固件60夹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而不是设置在上部主体40的下边缘48或下部主体50的下边缘处,可将束带锚固件60隐藏在视线之外或使其不可见。由于束带锚固件60的位置被隐藏起来,所以可降低、最大程度减小甚至完全消除用户篡改或损伤束带锚固件60或束带70与束带锚固件60之间的连接的风险。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使用户能够篡改束带锚固件60与束带70的附接或联接,需要损坏甚至毁坏头盔,这将使大多数用户打消继续进行这种篡改的念头。另外,由于束带或织带锚固件系统中包括束带锚固件60和束带70在内的多个部分被覆盖,所以束带或织带锚固件系统不暴露在视线中,因而可改善头盔的美学效果。头盔的美学效果得到改善的原因可能是,位于头盔外部的束带或织带锚固件系统通常被认为很不美观。
[0057]其次,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主体(诸如上部主体40和下部主体50)可彼此靠近且严密对准,从而向束带锚固件60施加压力,藉此有助于使束带锚固件在多主体头盔内保持牢固就位,以将束带70固定到多主体头盔30的主体。
[0058]第三,束带锚固件60可被成型为无筋板、加强附接件、翅片、伞系统或锚固几何结构(如筋板16)的轻质结构,以便减小束带锚固件60的尺寸和重量,并减小多主体头盔30的总重量。能够可靠地生成束带锚固件60的极简设计、同时具有足够大的强度来保持牢固联接到多主体头盔30和束带70,这可能至少部分是由于束带锚固件60从多个源头得到的支持。首先,束带锚固件60可由于与外壳(诸如PC帽或类似结构)直接接触而获得强度。其次,束带锚固件60可由于被夹在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而获得强度。第三,减小束带锚固件60的整体轮廓可减少设计约束,使头盔设计的灵活性能够提升,又不会产生与定位束带锚固件60有关的问题,诸如束带锚固件60的位置妨碍通风孔31、或多主体头盔30的其他头蓝设计特征或元件。
[0059]第四,束带锚固件60可置于有利的取向,从而在用户佩戴多主体头盔30时,有助于减小、最大程度减轻甚至完全消除束带70的不希望的扭转。束带锚固件60的有利取向可通过形成下述束带锚固件60而实现:该束带锚固件的周边具有凹槽61,并基本上平行于束带锚固件60的主平面,其允许束带锚固件60卡扣到上部主体50的外壳42内的开口43中。多主体头盔30的相关优点可包括空气动力学改进,这是由于只有较少的织带暴露于头盔周围的气体流动和风运动,由此减少束带70在风中的移动、拍动或扑动。束带70的运动减小还可降低对佩戴多主体头盔30的用户产生的噪声和刺激。
[0060]第五,束带70可在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主体(诸如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之间延伸,并可被所述多个主体保持在适当位置。因此,束带70可固定在或限制在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主体之间形成所需对准,这样,当束带70被夹在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主体之间时可通过向束带70施加压缩力,来减小沿束带70长度方向的张力。
[0061]第六,在多个头盔主体之间形成连贯性以将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主体锚固或保持在一起这一优点可通过把束带70穿过下部主体50并将束带70联接到上部主体40内的束带锚固件60而实现。通过把束带70穿过下部主体50并将束带70固定到上部主体40,束带锚固件60可防止下部主体50和上部主体40在冲击期间彼此分离,从而提高多主体头盔30在碰撞期间的完整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把束带70穿过并联接到多主体头盔30的多个主体,冲击或碰撞在头盔被拉离或被迫离开用户头部时可增大束带70上的张力,这又将多主体头盔的多个主体(诸如上部主体40与下部主体50)拉到一起。
[0062]第七,束带锚固件60可充当改进的束带骨架,从而简化设计,并改善头盔的功能和美学效果。束带锚固件60的改进之处可包括将束带锚固件联接到头盔的外壳(诸如外壳42),以改进结构强度,同时还相对于已完工的多主体头盔30在有利的位置模内成型,从而减轻束带70的扭转。束带锚固件60的有利位置还可包括一旦组装好头盔就使束带锚固件60被隐藏于用户的视线之外,并减小用户篡改束带锚固件的可能性。束带锚固件60的上述改进和优点可与常规的束带骨架形成对照:常规的束带骨架不但位于头盔外部可被用户看至IJ,而且以牺牲束带定位为代价相对于模制考虑来放置。
[0063]在上述实例、实施例和具体实施参照实例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他头盔和制造装置及实例可与所提供的那些相混和,或被所提供的那些替代。在上述说明涉及头盔和定制方法的特定实施例的地方,应当显而易见的是,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并且这些实施例和具体实施也可应用于其他头盔定制技术。因此,所公开的主题旨在涵盖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知识内的所有此类更改形式、修改形式和变型形式。
【主权项】
1.一种头盔,包括: 上部主体,所述上部主体包括上部外壳和与所述上部外壳联接的上部吸能材料; 下部主体,所述下部主体包括下部外壳和与所述下部外壳联接的下部吸能材料,其中所述下部主体嵌套在所述上部主体内; 束带锚固件,所述束带锚固件被成型为无筋板,并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嵌套的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嵌入所述上部主体或所述下部主体内; 束带,所述束带联接到所述束带锚固件,其中所述束带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延伸,并穿过所述下部主体将所述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0-30mmX10-50mmX 2-10mmo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内,使得束带锚固件开口与所述上部主体的内表面基本上共面,并偏离所述上部主体的下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上部吸能材料包括发泡聚丙烯(EPP)、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氨酯(EPU)或发泡聚烯烃(EPO);并且 所述下部吸能材料包括EPP、EPS、ERJ或EPO。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上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在70g/L至100g/L范围内;并且 所述下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在50g/L至80g/L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夹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并隐藏在所述头盔内而不被看见。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定位在所述头盔内,以便减轻将所述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所使用的所述束带的扭转程度。8.—种头盔,包括: 上部主体,所述上部主体包括上部外壳和与所述上部外壳联接的上部吸能材料; 下部主体,所述下部主体包括下部外壳和与所述下部外壳联接的下部吸能材料,其中所述下部主体嵌套在所述上部主体内; 束带锚固件,所述束带锚固件嵌入所述上部主体或所述下部主体内,并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嵌套的所述下部主体之间; 束带,所述束带联接到所述束带锚固件,其中所述束带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延伸,并穿过所述下部主体将所述头盔连接到用户头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0-30mmX10-50mmX 2-10mmo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成型为无筋板。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内,使得束带锚固件开口与所述上部主体的内表面基本上共面,并偏离所述上部主体的下边缘。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上部吸能材料包括发泡聚丙烯(EPP)、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氨酯(EPU)或发泡聚烯烃(EPO);并且 所述下部吸能材料包括EPP、EPS、ERJ或EPO。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夹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并隐藏在所述头盔内而不被看见。14.一种头盔,包括: 含有上部吸能材料的上部主体; 含有下部吸能材料的下部主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的束带锚固件; 联接至所述束带锚固件的束带,其中所述束带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延伸,用于将所述头盔连接至用户头部。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的尺寸小于或等于10-30mmX10-50mmX 2-10mmo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成型为无筋板。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设置在所述上部主体内,使得束带锚固件开口与所述上部主体的内表面基本上共面,并偏离所述上部主体的下边缘。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上部吸能材料包括发泡聚丙烯(EPP)、发泡聚苯乙烯(EPS)、发泡聚氨酯(EPU)或发泡聚烯烃(EPO);并且 所述下部吸能材料包括EPP、EPS、ERJ或EPO。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头盔,其中: 所述上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在70g/L至100g/L范围内;并且 所述下部吸能材料的密度在50g/L至80g/L范围内。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头盔,其中所述束带锚固件被夹在所述上部主体与所述下部主体之间,并且隐藏在所述头盔内而不被看见。
【文档编号】A42B3/00GK106068085SQ201580012224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6日 公开号201580012224.7, CN 106068085 A, CN 106068085A, CN 201580012224, CN-A-106068085, CN106068085 A, CN106068085A, CN201580012224, CN201580012224.7, PCT/2015/19138, PCT/US/15/019138, PCT/US/15/19138, PCT/US/2015/019138, PCT/US/2015/19138, PCT/US15/019138, PCT/US15/19138, PCT/US15019138, PCT/US1519138, PCT/US2015/019138, PCT/US2015/19138, PCT/US2015019138, PCT/US201519138
【发明人】G.T.雅各布森
【申请人】贝尔运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